APP下载

新闻摄像叙事及其编辑思维创新研究

2022-05-30李志超

摄影与摄像 2022年4期
关键词:镜头语言叙事性

李志超

本文首先结合电视新闻的市场现状与传播特点,对新闻摄像叙事及其编辑思维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其后,围绕拍摄角度选择、新闻画面捕捉以及叙事手法运用三个方面,分析了新闻摄像叙事的关键技巧;最后,尝试提出了新闻摄像叙事编辑思维的创新建议。

关键词:新闻摄像:镜头语言:叙事性:编辑思维

在传播方式上,电视新闻主要是依靠镜头画面完成向观众群体的信息输出的。所以,镜头语言的运用是否得当,采集声像、影像的采集技术是否高超,叙事画面的打造是否到位,都会直接影响到观众的视听体验,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视新闻的综合编创效益。基于此,有必要对新闻摄像叙事的技巧方法、编排思维、创新路径进行探索研究,为电视新闻画面质量的整体提升、持续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一、新闻摄像叙事及其编辑思维的重要性

在电视新闻的制作体系中,摄像叙事的功能作用极为关键。若镜头画面的摄像采集、叙事表达、结构编排存在缺陷,将导致电视新闻中媒体信息的呈现与传播质量大打折扣,进而无法引起观众群体的有效共鸣,甚至难以满足讲述事实、引导舆论等基本的新闻传播要求。具体来讲,新闻摄像叙事及其编辑思维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良好的摄像叙事是保障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一方面,依托摄像技术及配套设备,可实现社会中新闻信息的直接采集与直观呈现。但需要注意的是,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并不等同于电视新闻节目在传播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真实性。若拍摄方式、拍摄角度不合理,将很可能造成重要信息的模糊或漏失,进而削弱新闻节目的传播真实性。例如,在需要给出人物特写的环节中,若摄像镜头始终对准周围静物或频繁地四处游移,就很容易使观众对新闻中受访人物的真实性产生质疑,进而降低电视新闻节目的公信力与说服力;另一方面,在完成影像、声像等新闻信息的采集之后,设计不同的叙事结构、运用不同的编排方式,往往能达到差异极大的镜头画面处理效果。例如,在同样采集“花开”与“花落”两个影像信息的基础上,若将“花开”置于“花落”之前,将带给观众规律叙事或由盛转衰的感受。而将“花开”置于“花落”之后,则能带给观众以反规律叙事或重换新生的感受。所以,若摄像叙事编排不当,电视新闻节目将会对观众产生误导,使得其传播真实性有所动摇。

其次,摄像叙事能够影响电视新闻节目在感官上的冲击力、感染力。摄像本身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与可控性,其不仅能对现实存在的动态、静态信息进行采集,还能借助适当的技术手段,对现实信息实施进一步的加工处理,从而建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呈现机制,甚至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由此,在电视新闻领域中合理运用摄像技巧与叙事手法,能够以新闻事实为基础,实现新闻主题或新闻情感的针对性强化,进而带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内心体验,提升新闻的横向传播广度、纵向传播深度与受众共鸣程度。

二、新闻摄像叙事及其编辑思维创新的实践思路

(一)新闻摄像叙事的关键技巧

新闻摄像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要想充分发挥其对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保障与增色添彩作用,就必须要做好相关技术本领、艺术技巧的掌握与锤炼。具体来讲:

1.拍摄角度的选择

对于电视新闻节目而言,不同的拍摄角度,会直接影响画面结构的内容关系与呈现方式,继而引起其叙事感的形成与变化。所以,在摄像叙事中要严格保证拍摄角度的选择合理性。在实践中,主要应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技巧运用:

第一,拍摄高度的选择。以拍摄对象为参照,将摄像机置于高、中、低三个高度,分别可得到俯拍、平拍、仰拍三种效果。其中,俯拍在新闻画面叙事上会带给观众以广阔、宏大之感,因此可用于城市、楼群、森林、大海等规模性场景的呈现;平拍画面通常具有平淡化、生活化的叙事属性,更容易使观众对新闻画面产生安全感、熟悉感。与俯拍、仰拍相比,平拍本身并不会表现出过于强烈的色彩,如剥夺或赋予拍摄对象的镜头力量,降低或提升拍摄对象的叙事地位等。但也正因如此,平拍具备良好的包容性,可与多种新闻内涵、叙事寓意建立融合关系;仰拍能够使得拍摄对象在新闻画面中形成居高临下的力量感、权威感或压迫感,从而达到叙事强化的目的。通常情况下,仰拍除了必须运用于高空对象的拍摄以外,还较多见于领导人员、模范榜样、英雄人物等类型的新闻角色的拍摄。

第二,拍摄方向的选择。拍摄方向对新闻节目的画面视角起到决定性作用,其主要分为正拍、侧拍、背拍三种。其中,正拍在新闻摄像中最为常见,其与不同的拍摄高度相搭配,往往能表现出不同的叙事特点。若以正拍、仰视的角度进行拍摄,画面中人物、事物的中下部分比例会被拉长,进而显得拍摄对象比较高大、修长。若以正拍、平视的角度进行拍摄,虽然拍摄画面的空间感、立体感会有所削弱,但整体的新闻叙事情境会更加真实。若以正拍、俯视的角度进行拍摄,可营造出压抑、沉重的氛围感,使觀众感受到新闻角色的沉郁、无助;以人物为拍摄对象时,侧拍更有利于在新闻画面的叙事中凸显人物气质,并强化人物整体的姿态感。在此基础上,与俯、仰视角相结合,还能带给观众以心理暗示,从而进一步凸显人物特质。

第三,拍摄距离的选择。在新闻摄像中,景别也与画面叙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动关系。一般来讲,拍摄双方之间的距离越大,画面中所能容纳的人物、事物或信息越多,反之亦然。所以,若存在相对宏观、整体的叙事需求时,应尽量选择拍摄远景。若存在明确对象、刻画细节的叙事需求时,应尽量选择拍摄近景。例如,当需要在新闻节目中表现具体人物的情感细节或情绪变化时,可将景别调小,以特写的方式拍摄人物面部、肢体等,从而深层次地冲击观众视觉、调动观众心绪,实现有效的叙事氛围营造与新闻信息传播。

2.新闻画面的捕捉

在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体系中,摄像的本质属性就是采集新闻信息。所以,要想充分发挥摄像叙事对新闻传播的积极作用,就必须要保证新闻信息的采集质量处于较高水平,而这正是由摄像者的画面捕捉能力所决定的。在实践中,主要应注意如下三点技巧:

第一,画面捕捉的重点性。任何新闻都有其特定的主题,只有围绕选题进行信息采集与画面捕捉,才能保证摄像成果的应用价值。例如,在以人物传记为主题的新闻节目制作中,要做到定方向、抓重点,尽量把控好拍摄画面与新闻人物之间的联系,以采集访谈过程、人物表情、人物工作场景、人物生活场景等为主,从而避免因有效信息不足而出现增大叙事编排难度、模糊新闻传播主题等问题。

第二,画面捕捉的全面性。在捕捉新闻画面时,要在抓重点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避免关键性、潜隐性或突发性新闻信息的遗漏。做好这一点,既有助于将新闻信息的采集体量控制在较高水平,从而避免出现拍摄画面“不够用”、“不好用”的情况。同时,也更能顺应拍摄现场的动态变化,为叙事效果的提升做足准备。

3.叙事手法的运用

在采集新闻信息、捕捉新闻画面的基础上,如何通过构图、运镜、搭配等实现不同叙事手法的合理运用,也是电视新闻制作过程中必须重视和解决的关键问题。例如,在制作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新闻节目时,可采用对比式的镜头语言和叙事手法运用方式,将新闻画面一分为二,左侧为传统时期农村环境、农民生活的影像资料,右侧为现阶段农村环境、农民生活的真实画面。如此一来,便能使观众直观、清晰地感受到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地区“旧貌换新颜”的可喜变化,并由此形成浓厚的国家归属感、民族自信感、发展期待感,从而确保电视新闻发挥出传播正能量的职能作用。再如,在制作民生题材的电视新闻节目时,可采用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摄像叙事运用方式,以鸟瞰城市的画面为起始,由城、区、街、户的画面切换完成逐步细化,最终将镜头聚焦在具体的新闻人物上。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形成明显的空间叙事逻辑,进而对观众在收视过程中的思维活动与关注点起到引领、定位的作用。

(二)新闻摄像叙事编辑思维的创新建议

第一,可在叙事编创视角的方面进行创新。例如,在制作以“地摊经济”为主题的电视新闻节目时,可一改传统时期以地摊市场整体为对象的笼统性叙事模式,将新闻视角聚焦到具体的某一家或某一位地摊经营者身上,通过现场采访、一日拍摄等方式,带领观众了解地摊经济的业态特点,以及其为基层民生带来的积极变化。在注重“以人为本”的融媒体新时代下,这样的编辑方式更容易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与收视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新闻信息传播效果。

第二,可在叙事受众群体的方面进行创新。“众口难调”是媒体工作必然会面临的情况。对此,可适当进行受众群体的精准确定,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特定人群的信息需求、收视习惯,进行新闻信息的采集与新闻叙事的编排。这样一来,一方面能使电视新闻作品保有相对稳定的受众基础,另一方面也能避免因无目标群体而出现的低效化传播问题,确保电视新闻节目满足受众需求、利于社会发展。

(三)新闻摄像叙事的手法创新

首先,思维模式上的创新。在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受众群体对于新闻视觉信息的追求更加强烈,因此新闻摄像工作者应做到解放思维,积极推进新闻生产方式及影像传播介质方面的创新。在从事摄像工作的过程中,应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创新摄像思维模式,摆脱以往单一、传统的摄像方法,确保新闻摄像在融媒体时代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次,镜头语言艺术性的创新。当前,在对电视新闻进行整体编辑制作的过程中,摄像镜头的运用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为赋予观众更强烈的现场体验,摄像工作者应对镜头画面进行艺术加工,借助科学的构图以及合理的光影效果来丰富艺术呈现。值得注意的是,还需要保证镜头语言运用的合理性,合理运用对比镜头、长短镜头、蒙太奇等技术完善镜头画面,引导观众深度挖掘新闻价值,并为受众提供更好的画面感。再次,摄像方法的创新。电视新闻摄像需要最大限度上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因此在掌握摄像方法的时候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第一,摄像工作者创新运用推、拉、摇、移等方式稳定镜头运动,强化细节捕捉;第二,摄像工作者应做好对摄影设备的控制工作,以保证新闻画面的质量;第三,摄像过程中既要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又要强调新闻的艺术性,因此可以适当采用管状摄像的方法来给予观众更新鲜的视觉感受。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对一些空镜头的创新运用来体现出具体的新聞环境新闻时间,在对各类景色或情境的拍摄下,可以给予观众以更好的想象空间,使其感受到新闻中人物的心理状况和情绪变化。最后,摄像技术的创新。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无人机航拍逐步应用到新闻摄像当中,相关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规避以往新闻画面统一化、标准化以及固定化的弊端,从而推动新闻节目的创新,并引导观众可以从新闻节目中发现新的视觉元素。无人机航拍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更丰富的机位选择,大大增强拍摄画面的吸引力和冲击力。

综上所述,新闻摄像叙事在电视新闻制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若摄像效果不好、叙事质量不佳,电视新闻节目的最终效果势必会明显下滑,难以形成有效的观众吸引力与市场竞争力。所以,在摄像叙事实践中,要明确摄像的技术性与艺术性,并做好拍摄角度、画面信息、叙事方法等多方面的选择与运用。此外,还应立足新形势、新要求,积极进行思维创新,以实现摄像叙事能力的切实提升,推动电视新闻媒体的又好又快发展。

猜你喜欢

镜头语言叙事性
叙事性景观中植物的特点及配置形式研究
浅淡摄像机运动镜头
写意与留白:《刺客聂隐娘》体现的中国传统美学
电影《钢琴家》——谱写生命的序曲
黑暗中的诗意
以《情欲不羁路》为例分析公路电影
电影《霸王别姬》镜头语言下的影视叙事研究
坚守四大立场,突破叙事类文本的解读瓶颈
图像志的延伸:互文语境中的叙事性
高校初任英语教师身份构建的叙事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