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实现路径

2022-05-30何惠娟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何惠娟

摘  要:传播先进思想观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成长生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进程中形成的中华优秀特色文化,将红色文化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有利于深入创新高校教育内容及形式,是更好地助推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果的重要抓手。基于此,通过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融入困境等内容的分析,进一步提出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路径。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1]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2月视察南京军区时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新时代背景下,弘扬优秀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心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红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革新,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将红色文化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进行融合,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内容与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形式上的创新,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是当前全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趋势。红色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要充分利用,提高教学价值,发挥思想和道德的引领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红色文化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蕴含丰富的精神内涵,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因此,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功能,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层面的实效性。

(一)弘扬红色文化,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文化在传承和创新中发展。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积累了许多优秀文化,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在党带领全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苦前行历程中,共产党人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党和国家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伟大民族精神,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创新性地形成了独特的、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优秀文化资源,主要有长征精神、雷锋精神、红船精神等精神文化以及革命文物、红色文学作品、历史博物馆和烈士陵园等物质文化,[3]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宝贵的时代内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红色文化具有深刻的教育价值,要增强文化自信,就要把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利用文化资源,阐述必胜信念和时代担当,从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二)深化理论认识,拓宽理论学习广度

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论认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教育任务之一。[5]坚持正确的理论认识的指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使命,正确的理论指导才能成为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理性处理实际问题的重要武器。在带领全国人民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就决定了红色文化的价值立场和指导方向。首先,红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要义和精神的具体体现,对红色文化学习有助于深化同学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其次,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以及全国人民革命精神、民族精神的载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较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红色文化是价值观传承的文化基础,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理论认知、巩固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将红色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大学生的理论知识落到实处,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加强思想引领,坚定学生政治立场

青年一代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6]然而,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青年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增加,部分青年会受到不同于主流文化的信息影响,其中也不乏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的干扰。历史虚无主义淡化了中华民族所遭受的屈辱,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青年忘记民族和历史的根源。同时,全球化的进程促进了多种文化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在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加速了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的冲击,青年一代出现价值观和政治立场偏差问题。在革命炮火中诞生、成长的红色文化蕴含着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自强不息、无私奉献以及为人民服务等核心思想,是树立并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源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融合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对于当代青年树立正确认识,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政治自信,坚定政治立场,培养高尚人格具有重要滋养作用[7]。

(四)丰富教育资源,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

大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設计主要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较少采用实践教学作为辅助。理论教学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但如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仅仅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缺乏理论与实践联系的平台,就无法对理论学习内容进行反馈和思考,学习内容就会略显空泛,学生学习兴趣就会降低,那么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将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融合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资源和内容,对革新教学方式有重要示范作用。首先,红色文化通过真实的人物、事件等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的历程,有助于学生深刻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理解理论。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红色文化中所包含的红色文学作品、历史博物馆、红色革命基地等,拓宽实践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等,对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而体现民族凝聚力、创新力的红色文化是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果的强力助推剂。然而,红色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仍存在阻碍因素。

(一)缺乏完善的教学体系

目前,全国多所高校已经开展了对红色文化的学习,例如开展红色讲座、红色演讲比赛、观看红色影视作品、参观红色革命基地等活动,但存在未对红色文化教学进行系统规划、教学内容分散的问题;并且,高校在进行红色文化教学中偏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目前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多是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未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真正教育价值,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此外,未充分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和了解工作,学生仍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有效发挥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参观红色基地之前未做好红色资源背后的红色故事和理论知识的了解工作,导致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识不全面

文化认同是提高文化自信的基础,基础不牢靠,上层建筑将地动山摇。要增强社会主义文化信心,首先要全面深入地解读和理解文化的内涵,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继承我國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明成果。要做好弘扬与发展的工作,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通过对近代伟大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学习,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认同文化,从而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健全人格,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然而,目前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内涵、特征、基本内容等并没有清晰的认识,[8]学习主动性不高,没有转变学习观念,更多是将红色文化学习当作一项学习任务,刻苦钻研红色文化的精神不足,缺乏对红色文化深入理解和认识。其次,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仍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大学生所经历的时代与红色文化所处时代有出入,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很难落实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上,难以发挥真正的引领作用。此外,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多元文化价值观盛行,大学生在多元文化冲突中容易迷失方向,产生信仰危机。部分学生出现信仰功利化、多元化,急功近利、道德示范、社会责任缺乏的现象。

(三)红色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有效衔接

红色文化资源包含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同时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广泛,由于内容的广泛性和地域的局限性,多数高校对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局限于某一方面内容和本地文化资源,对其他形式或其他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较浅层面,造成红色文化资源闲置与浪费。同时,一些高校与各红色基地的沟通和交流较少,学生参与活动较为零散和随机,未形成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体系,学校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平台较少,内容不具备吸引力,导致学生关注程度不高。

三、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红色文化自身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等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在融合过程的困境使得红色文化的价值未充分体现。因此,针对融合困境,本文从多个主体角度出发,提出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路径,以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一)教师层面:创新教学观念,发挥引领作用

教师的引领是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相融合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对两者内容的把握及融合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在意识层面,教师应树立正确教学观念,应认识到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引领的重要价值,不仅仅将其当作一项教学任务,更多的是一种历史和时代使命。在教学实践层面,首先应制定系统的教学体系,包含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教学形式、期望的教学效果等等,找到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契合点。其次,应拓宽融合渠道,创新教学模式,能够通过生动、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达到教育效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比如通过讲授一系列革命故事,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过程与成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阅读红色文学作品、观看红色影片等多种方式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开展红色主题辩论、红色论文等形式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思考。此外,可以通过开展全校性红色文化讲座等方式促进红色文化传播。最后,应注重课程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充分发挥所在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作用,建立红色文化实践基地,并组织学生进行参观、交流、反馈等,通过对革命历史事件、历史场景的真实展现,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增强自身的文化自豪感,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育人的使命。

(二)学生层面:增进文化理解,提高学生主动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多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来进行,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主动性不高。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若要真正对青年一代产生正面影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师引领同学们认识到红色文化的价值之后,教师应适时主动换位,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比如在课堂教学上广泛征求学生意见,了解学生愿意通过哪些方式来学习红色文化。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开展多种互动形式,比如“红色故事我来讲”演讲比赛等形式,让同学们真正参与到全面了解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在实践学习方面不仅仅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更重要的是要达到参观之后的效果。比如在参观之前了解背后历史人物和故事,在参观时可以由学生负责当导游,讲述红色事迹等。在参观结束之后通过讨论或汇报形式给予知识反馈。在课堂之外,可以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设立社团组织等形式开展红色文化活动,鼓励更多大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其探索热情。

(三)学校层面:提供教学资源,发挥保障和桥梁作用

虽然教师和学生是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面向的主体,但高校资源平台的支持是实现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效果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高校要做好保障工作,促进红色文化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推进。首先,高校在资金方面要保障融合过程的顺利进行,比如实践经费、多媒体设备购买等;其次,高校可以采取措施营造红色文化学习的氛围,比如建立学校红色文化博物馆、设置红色建筑和路标等;再次,高校可以举办多种红色文化比赛,例如征文比赛、诗歌比赛以及演讲比赛等,并设置相应奖励鼓励学生参与其中,通过某一具体形式深入对红色文化的了解;最后,学校要积极与红色文化基地合作与互动,组织学生定期参观红色文化基地,实地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同时红色文化基地可以安排讲解员来学校宣讲,形成高校与红色文化基地的双重助力。

(四)科技层面: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文化融合方式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有了更多的方式与形式。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9]因此,在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结合互联网技术,创新融合形式。首先,教师应充分用互联网技术,丰富红色文化教学内容。例如通过网络形式展现其他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拓宽学生视野。其次,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手段,引导学生建立公众号和红色网站,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运营,从而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此外,高校可以建立红色文化讨论平台,一方面能够让同学们可以随时随地记录感想、发表言论,通过多种思想的碰撞,坚定理想信念,摈弃错误观念;另一方面高校和教师能够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了解新時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引领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高校还应该在树立榜样和先进典型上下功夫,通过网络宣传让同学们了解到身边的优秀人物,从而更能够激发同学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动力。

四、结语

红色文化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同时也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从而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热情,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认知程度,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促进红色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进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以红色文化为指引,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更好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但是,在融合过程中,切不可操之过急,流于形式,为了迎合趋势学习,否则违背了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设置的初衷。要结合高校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式,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经验总结和教学成果反馈,从而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担当和使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EB/OL].(2019-03-19)[2021-05-27].http://china.chinadaily.com.cn/a/201903/19/WS5c9036afa31010568bdd03b1.html.

[2]人民网.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EB/OL].(2016-10-13)[2021-05-27]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1013/c376186-28775634.html.

[3]顾璟.革命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及运用分析[J].江苏高教,2020(09):101-104.

[4]人民网.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EB/OL].(2018-06-07)[2021-05-27] http://theory.people.com.cn/GB/n1/2018/0607/c40531-30041110.html.

[5]王延光.高校思政课要善用红色文化资源[J].文化,2020(20):42-44.

[6]安钰峰.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青年[N].光明日报,2020-03-31(06).

[7]郭培荣,徐永超.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4):75-76.

[8]陶冰冰,刘世通.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与推进策略[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1(04):91-94.

[9]王卫华,郭永邦.“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路径研究[J].经济师,2021(05):160-161.

责任编辑  苗存龙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