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1 年)

2022-05-30

中国化妆品 2022年6期
关键词:哨点事件报告过敏史

化妆品不良反应,是指正常使用化妆品所引起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病变,以及人体局部或者全身性的损害。今年2 月21日,《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并将自10月 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制定的法规文件,对推进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近日,各省(区、市)纷纷发布了2021年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从各地报告反映出的问题可以看出,我国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的范围覆盖面正在逐步加大,报告质量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及时有效控制化妆品安全风险,更好保障公众用妆安全。

为全面反映2021年湖北全省化妆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情况,提高安全用妆水平,保障公众用妆安全,湖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湖北省药品(医疗器械)  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省中心) 编撰了《湖北省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1)》。

2021年化妆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情况

(一)  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总体情况

2021年度湖北全省共收到《化妆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8039份,与2020年度相比,增长70%(见图1-1)。其中一般报告8036份,严重报告3 份。每百万人口平均报告数139份。2016至 2021年,报告总体呈递增趋势。

为加强哨点医院建设,2021年,湖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先后发布《湖北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不良反应(事件)  与药物滥用监测哨点管理办法》(鄂药监发【2021】26号)、《关于明确市州级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医院的通知》(鄂药监办函【2021】8号》、《关于公布湖北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不良反应(事件)  与药物滥用监测哨点的通知》(鄂药监发【2021】28号),确认了122家化妆品监测哨点,其中省级哨点61家,市州级哨点61家。通过省、市州、县市级监测机构和医疗机构、经营单位、生产企业监测哨点等共同努力,全省化妆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较2020年增长70%。

(二)  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来源情况

2021年报告主要来源仍以医疗卫生机构为主,全年医疗机构上报5593份,占报告总数的69.57%,这与本省认定的监测哨点均为医疗机构相契合;经营单位上报1878份,占报告总数的23.36%;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上报98份,占报告总数的1.22%;个人上报267份,占报告总数的3.32%;201份报告为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代报,占报告总数2.50%(见图1-2)。

随着《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与2020年相比,医疗机构、注册人备案人、经营单位的报告数均有显著的提升。(见表1-1)

(三)  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质量评估得分

2021年,全省化妆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质量评估平均得分为79.83。各市州报告质量评估得分居前五位的市州依次为神农架林区、鄂州市、荆州市、十堰市、恩施州。(见表1-2)

(四)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分类分析

01性别分布情况

2021 年全省共收到 8039 份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其中男性 559 份,占 6.95%;女性 7480 份,占 93.05%。女性数量远高于男性,该现象与化妆品使用人群以女性居多有关。(见图 1-3)

02年龄分布情况

2021 年收到的化妆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信息显示,患者消费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1~ 30岁、31~ 40岁、41~ 50岁,其中21~ 30岁的患者消费者共有1860例,占 23.14%;31~ 40岁的患者消费者共有2198例,占27.34%;41~ 50岁的患者消费者共有1353例,占16.83%;有 1600份报告未填写患者消费者年龄,占19.90%,较2020年下降14.2%,提示报告质量有所提高。(见表1-3)

03 既往过敏史情况

2021 年全省收到的化妆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信息显示,共有132名患者消费者存在化妆品过敏史;113名患者消费者存在药品过敏史;106名患者消费者存在食物过敏史;79名患者消费者存在其他接触物过敏史。(见表1-4)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出现不良反应不排除与既往过敏有关。提示:消费者在使用化妆品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和标签,避免使用含有自身易过敏物质的化妆品,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五)  不良反应事件表现

01初步判断情况统计分析

初步判断:首先是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有 7168 例,占报告总数的 84.18%,主要表现为红斑、丘疹、水肿;其次是化妆品荨麻疹,有295例,占报告总数的3.46%;第三是化妆品毛发损害,有212例,占报告总数的2.49%。(见图 1-4)(同一个报告可能会同时被判断多种病症。)

02产品类别情况统计分析

2021年,化妆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涉及特殊化妝品的共有 1311例,占比15.99%;涉及普通化妆品6866例次,占比83.73%;涉及牙膏23例次,占比0.28%。普通化妆品属于日常肌肤护理保养类产品,报告数量多与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繁、使用人群广泛有关。

特殊化妆品主要集中在祛斑美白类、防晒类、染发类等。

普通化妆品主要为护肤类,包括面霜、面膜、乳液、化妆水、膏类、化妆用油等;其次为美容修饰类、发用类、香水类等。与2020年排名一致。(见表1-5)

03产品来源情况统计分析

化妆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产品来源主要是网购、商场和美容美发机构。2021年度引起不良反应的化妆品其他来源包括代购、朋友赠送、电视购物、影楼照相化妆等。

同2020年相比,网购的化妆品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上升明显,增加了14.89%,其他来源下降2.81%,其他来源产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逐年降低,这与近两年化妆品安全科普宣传,消费者从合法的渠道购买有关。建议加大电子商务平台的监管力度。(见表1-6)

2021年化妆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监测趋势综合分析

(一)  监测范围覆盖面扩大。

全省共收到8039份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报告单位类型涵盖了医疗机构、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经营单位、大学校园和个人,监测范围扩大,表明我省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覆盖面在逐步拓展。

(二)  报告来源构成差异。

医疗机构依然是报告的主要来源,报告比例69.57%;注册人、备案人报告比例处于低位,占比1.22%,提示其对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重视不够,主动监测意识欠缺,存在顾虑,监测工作十分薄弱。

报告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1~ 40岁之间,其中尤以31~ 40岁年龄段居多,男女比例约为1:13,这主要与化妆品使用人群分布情况有关。

报告的产品来源主要是网购、商场和美容美发机构。同2020年相比,网购的化妆品和美容美发机构使用的化妆品引起的不良反應报告呈上升趋势,其他来源呈下降趋势。这与近两年化妆品安全科普宣传,消费者从合法的渠道购买有关,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对网购化妆品的监管。

(三)  报告数量逐步增长。

今年达到了每百万人口平均报告数139份。市州报告覆盖率达到100%。

(四)  报告质量有所提高。

较2020年相比,报告质量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占比较低,难以提高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精准打击力度。部分报告仍然存在消费者信息(如年龄、联系方式、通信地址等)  缺失,化妆品信息(如备案号、商标名、通用名、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等)、产品来源、购买地点填写错误或者不完整的情况,很难准确提取风险信号。

有关说明

(一)  本年度报告中的数据来源于国家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2021年 1月 1日至2021年 12月 31日湖北省上报的数据。

(二)  湖北省化妆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是通过自发报告系统收集并录入到数据库中的,也存在自发报告系统的局限性,如漏报、填写不规范、信息不完善、无法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猜你喜欢

哨点事件报告过敏史
过敏史减弱呼出气一氧化氮对慢性咳嗽患者痰嗜酸性粒细胞的预测作用
基于医院医疗器械故障信息的不良事件报告研究
天津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哨点运行情况分析
沉默
振聋发聩·合力助推接触镜安全 2017全国接触镜安全监控峰会暨全国角膜塑形安全监控哨点单位第二届联席会圆满召开
42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军队医院22605例抗感染药物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拉萨市2010~2014年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国家级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安徽省召开重点职业病哨点监测工作专题会议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实施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