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文考辨三则

2022-05-30赵志峰柴灿

出版参考 2022年7期
关键词:核查

赵志峰 柴灿

摘 要:本文对三则引文进行了考辨,发现其中都存在原始信息失真的情况。引文错误在出版物中比较常见,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降低出版物的编校质量,甚至导致内容质量问题,严重者还会影响出版单位的社会效益评价、影响作者的声誉。通过考辨实例可以看出,对原始信息核查,是作者、編辑都应该特别重视的一项内容,二者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查核引文信息认真落到实处。进行专项核查、认定工作,切断谬误流传链,确保书稿所用原始信息准确,可有效提高书稿质量。

关键词:引文 原始信息 核查 考辨

引文,是作者为了增加自己作品的说服力、强化作品的情感表达或增加作品的文采等,而引用的其他书籍、文章、文件等的有关内容。被引用的内容我们在本文中也称为原始信息。引用原始信息要达到上述目的,必须保证原始信息客观而真实。可事实是,我们看到不少书稿中存在引用原始信息失真的情况。

现列举三则存在引用原始信息失真的例子,并对其进行考辨。

一、引文考辨三则

(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评析作者考辨

出版物里可看到引“奇才奇气,奇情逸发,令人心神一快”。经典评语来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评语作者是谁,没有一定的说法,常见的说法有两种:一说为方苞,一说为方东树。

查《辞海》,可获得二人的部分信息,整理如下。

方苞(1668—1749),清散文家、学者。安徽桐城人。为桐城派创始人。有《望溪先生文集》《抗希堂十六种》等。

方东树(1772—1851),清散文家、学者。安徽桐城人。师事姚鼐,为桐城派作家。曾撰《昭昧詹言》阐发桐城派宗旨。另有《仪卫轩文集》《书林扬觯》《最后微言》等。

以上信息表明,一句评语出现“方苞”“方东树”两个作者,必然有一个是错误的。

下面我们把具有代表性的用了上述引文的几种材料列举如下。

材料1 翁方纲《石洲诗话》称岑参诗风“奇峭”,而其“边塞之作,奇气益出”。方苞评此诗,谓“‘忽如六句,奇才,奇气,奇情逸发,令人心神一快”。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卷二引

材料2 出人意料地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来形容雪景,其境界真是奇丽壮美极了。把塞外的冰雪天地世界,写得如此充满了郁勃的春意,其中是倾注了作者热爱边疆的深厚感情的。方东树称赞这两句诗“奇情逸发,令人心神一快”(《昭昧詹言》卷一〇),甚是。

材料3 清人东方树说:“‘忽如六句,奇才奇气,奇情逸发,令人心神一快,须日诵一过,心摹而力追之。”

《昭昧詹言》卷十二

按:材料1引用了高步瀛先生《唐宋诗举要》,且属于转引。仅针对材料1后半句进行原始信息考证,需要考察两个点:第一,高步瀛《唐宋诗举要》里对应的原始信息;第二,方苞评语所属文献原始信息。

《唐宋诗举要》原始信息是什么呢?如图1所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1]只是提到了“方曰”,且在评析里“方曰”多次出现,但是,没有详说其名字。那么,“方”是何人?

材料2是笔者追根溯源过程中得到的一则有效信息。这是一部作品里的一段话。这里有重要信息——方东树及作品《昭昧詹言》。那就需要尝试找一下《昭昧詹言》,看看有无那段评语。

材料3是另一部作品里提及的相关信息,但“东方树”疑为“方东树”之误写,需要找关键证据证明。材料3提到的《昭昧詹言》的卷次信息和材料2所提到的不同,是否有价值呢?

经查,方东树《昭昧詹言》[2](卷十二)确实有上面提及的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的评语(见图2):“‘忽如六句,奇才奇气,奇情逸发,令人心神一快。”

综上,可得出结论:高步瀛原作无误,只提及“方”,未写全名,二人又都是桐城派人,“方东树”被他人辗转误传为“方苞”。因此,材料1存在原始信息错误。材料2虽然指出了是方东树的《昭昧詹言》,但卷次信息是错误的。材料3作品名和卷次信息都对,但是误把“方东树”写成了“东方树”。

以上三则材料均存在原始信息错误。“奇才奇气,奇情逸发,令人心神一快”评语之作者及出处正确表述应为: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二)。

(二)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篇名考辨

材料4 苏州园林就是以具体而微著称于世的,清人徐崧赞美苏州园林: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

《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

通过检索“读秀知识库”,三部作品信息与材料4括号里的作品名吻合。所见四部作品属于转引徐崧的话,找到徐崧的作品至为关键。

考辨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文献片段、关联文献片段,多方测试,尝试调整信息点并对关键信息重新提取,以便在资料库里抓到所需要的点。通常而言,检索的点要确保文本的连续性,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检索结果与目标信息高度匹配。检索字段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适中为最佳。篇名、人名、地名、诗句、格言等都可以作为点进行截取并检索。

由于检索题名无果,接下来,按照上面的判断,改变思路,尝试截取有效信息片段,如:在该数据库里尝试检索“不知城市有山林”。经搜索,可得信息15条。经过梳理,谢孝思主编《苏州园林品赏录》进入视野,其介绍“半园”,写道:

徐崧、张大纯编辑的《百城烟水》,成书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对止园有如下记载:“怀云亭,在东城,沈青城太史止园。”徐崧《秋日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得踏莎行》:“径点苍苔,墙遮翠柳。闲亭面面开疏牖。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为叩名园,欢寻良友,十年梦寐今携手。麈谈相对欲披襟,庭花细落茶香后。”

上面检索到的篇名是《秋日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得踏莎行》。新的作品名的价值在于:两个相关却不相同的篇名,必有一个是错误的,也可能两个都有错误。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即所检索得到的文段提及找到原始信息的关键——作品《百城烟水》。

翻阅《百城烟水》查检,知其总目下辖九卷,包括苏州府、吴县、长洲县、吴江县等。如要觅得答案,还要对行政区划知识有所了解,否则局限在卷一“苏州府”里,穷其上下,前后翻百遍也不会得解。要尝试在其他卷次寻找,如卷三“长洲县”。以为长洲历史上曾长期属苏州。

在《百城烟水》[3]卷三“长洲县”第211页(见图3),显示了具体的作品名:《秋日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得踏莎行》。

由此看来,材料4及其他几部作品,均存在原始信息错误。

综上,相关信息正确表述应为:徐崧《秋日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得踏莎行》。

(三)王树枏《秋园居》评析文字考辨

有一部文学作品读本,对所选的古代文学名篇进行评析。其中有一篇是对王树枏《秋园居》(连日雨滂沱)进行评析,在对《秋园居》注释、说明后,有两段集评,分别选自陈衍《石遗室诗话》、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下面仅录钱氏评论。

材料5 钱基博曰:树枏为诗,雄恣怪瑰,亦以昌黎为宗,而特参以孟东野之凄昔,李昌谷之警丽。……至于律绝,浑朴而不为槎枒,顿挫而饶能沉着,直可追踪老杜,不止步趋韩轨也。

这段评语,有的词语读来让人觉得很陌生。如“凄昔”,没见过的一个词,字和字的组合关系理据上似乎也不通。难道这词是生造的?会不会是“凄苦”之讹写?理由是:其一,“昔”和“苦”轮廓颇似;其二,孟郊的诗风,学界普遍认为是“凄苦”,如《中国诗学》第三卷周锋的评语:“孟郊……其诗内容情感上多寒士的凄苦不平之音,其诗风瘦硬险奇与此也不无关系。”

有质疑,就去寻找线索。

且回到文本信息。既然里面显示是转引钱基博文,就按线索找钱著的原始信息即可。经查,所引当为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4](见图4),对照可知,材料5“特参以孟东野之凄昔”一句之“昔”误,应为“苦”。

相关信息正确表述应为:“孟东野之凄苦。”

需要指出的是,材料5所引对王树枏的评语,另有汪辟疆一说,在汪氏几种著作[5]中都有相同的评论。由于手边现有资料匮乏,线索中断,此阙如。

二、引文考辨略论

出于客观、真实的需要,大量引文出现在出版物中。广征博引,也会丰富读者认知,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所要传达的信息。所以,只要有出版物,引文考辨就会伴随始终。注重对原始信息的占有,对从事科研、出版、教学的人而言意义重大。

然而,引用的时候没有用到原始信息,导致引文有偏差甚至错误,也是常见的现象。如果能在出版之前逐一核对原始信息,就可对出版物的编校质量提升起到保障作用。

重视原始材料的搜集和占有,将使考辨更有基础;准确合理的原始材料,是考辨令人信服的重要保障。

对于出版物而言,进行考辨,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是编辑加工阶段,还是质量检查阶段,考辨都有重要作用。由于有的引文是出自非常难得的文献,极大地增加了考辨的难度,从浩瀚典籍里找到关键信息,需要责任心、耐力和毅力,更需要正确的方法。现代出版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引文考辨需要结合信息检索的先进手段,减少干扰信息,通过不断匹配尝试,在海量数据里准确截获所需信息;还需要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编校经验、系统论方法等,使考辨更有效率。

出版的最终目的,是传播知识,其中包括同时代的传播和跨时代的传播。当我们考辨前人留下来的作品的时候,也要认识到我们正在创作或加工的出版物,不仅仅是为今天的读者服务的,也可能传阅千年,成為留给后人的精神文化遗产。无疑,考辨会付出时间、精力甚至非常艰辛的劳动,但无论如何,这些都是值得的。只有通过作者和编辑的认真考辨,我们的出版物才有可能更立得住;只有通过作者和编辑的认真考辨,才能使我们的工作经得起读者的推敲和时间的检验,真正成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作者单位:赵志峰,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柴灿,电子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核查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使用数字多用表对接地电阻表检定装置进行期间核查
关于设计保证系统适航独立核查的思考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营造林核查应用研究
新形势下贸易信贷统计调查的非现场核查方法初探
浅析国外事实核查的发展现状
自动化事实核查的前景及局限性
数据库关联匹配法在服贸海运费核查中的应用
采用保留被测件进行期间核查的方法
关于天津咨询机构碳核查业务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