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双减”形势下少儿科普百科类读物的出版新机遇

2022-05-30黄柳依

出版参考 2022年7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

黄柳依

摘 要:根据北京开卷公司发布的报告,2021年少儿图书细分市场码洋比重前三名为少儿科普百科、少儿文学和少儿绘本,少儿科普百科的码洋比重首次超过少儿文学,成为细分市场码洋比重最大的门类。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建议》也进一步扩大了少儿科普百科类图书的阅读需求,这对此类图书的出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关键词:“双减”政策 少儿科普 深入阅读

过去十年,中国的童书出版走过了“黄金十年”。2020—2021年度整个出版业都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但童书出版仍然保持稳定,还有略微增长。市场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科普百科、主题出版等非虚构类童书的市场份额持续扩大,而儿童文学这一传统优势板块呈现下降趋势。

北京开卷数据显示,少儿科普百科的市场占比由2011年的13.41%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23.46%,首次超过少儿文学,占据市场第一;少儿绘本由2011年的4.34%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18.55%,占比扩大明显。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建议》(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此政策的出台,为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有利契机。阅读是学生终身成长的重要路径,阅读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素养。在“双减”大背景下,学生开展深层次阅读活动有了时间保障。

在这样的双重背景之下,少儿科普百科类读物迎来了发展的有利局面,但激烈的市场竞争,复杂多变的社会情况,也对各家出版社的选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双减”政策对少儿科普百科类读物提出的新要求

1.不仅应具备科学启蒙、提高科学素养的基本功能,还应具有强大的阅读功能

少儿科普读物的主要对象是少年儿童,在“双减”政策之下,少儿科普读物不仅需要具备科学性、趣味性等多重特点,还要具备有利于开展深入阅读的特点。基于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特性,这类科普读物在阅读体验、审美享受、活泼生动方面提出了比面向成年读者的科普读物更高的要求。少儿科普读物应该在课外阅读以及科学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对少年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如畅销全球的大型科普丛书《可怕的科学》,包括科学、数学、自然等各个领域,由著名科普作家与天才插画家合力打造,丛书立足于20世纪末科学的最新发展和成果,以奇特的视角阐述科学知识及科学史话,颠覆了传统的科普阅读方式,让孩子在笑声中爱上科学。

还有科学奖和惠特布雷德奖双入围作品《与艾尔伯特叔叔一起探索》系列,作者是著名科普作家、高能物理学家,他将现代物理学的三大理论融入虚实结合的趣味冒险故事中,将高深的理论与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爱丽丝漫游奇境》相结合,少年儿童在阅读童话故事的同时掌握了高深的物理理论,在愉快的阅读中收获满满的科学知识。

著名科普作家、《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的作者卞毓麟为少年儿童所写的作品《拥抱群星:与青少年一同走近天文学》展示了宇宙的风采,讲述了人类认识宇宙的故事,概说了天文学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再现了中华天文学的珍贵遗产和新时代重振雄风的拼搏精神。全书文字生动流畅,将科普与人文融于一体,充满了阅读的美感与乐趣,入选了2017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出版物。

这些图书在具备知识性、趣味性的同时,也极具阅读性,适合學生进行延伸阅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学素养能同时得到提高。

2.具备实用性,能满足教育刚需,同时有利于开展深层次阅读活动

“双减”背景下,学生阅读时长增加后,学生阅读量必然提升,只读必读书目的传统阅读方式将不能满足学生越来越多样化的阅读需求,也不利于学生全面均衡地开展阅读活动。出版社需要结合教育刚需,提升科普图书的实用性,图书的内容要强调阅读功能,有利于开展深层次阅读活动。因此,出版社要大胆突破传统,积极创新,推出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图书,延伸少儿科普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如小学语文课本中提到的《四季时钟》,是一套荣获德国青少年文学大奖,知识性、文学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科学绘本;清新流畅的文笔,华丽秀美的图画,描绘出植物和动物在四季中不同的面貌,散文故事般的优美文字区别于同类科普书中的冰冷词条,让科普更鲜活、有趣且易懂,满足了5—12岁儿童由图向文字转变的阅读需求,适量的文字既满足儿童对文字阅读的渴望,又为学习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

入选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的《妙想科学》系列,从问题出发,将概念具象化,建立完整的科学认知体系,激发孩子的探索欲。这是一套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愉快并且非常有趣的气氛中学习科学知识的图画书。它没有僵化地直接描述抽象概念,而是用很多具体的、充满奇思妙想的、看似不可思议却又符合科学原理的小故事,把枯燥的科学知识及术语传递给孩子。非常得当的讲故事方式,使孩子能将看似艰深的科学知识,想象成可以理解的事物去比较、去记忆,在小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在“双减”政策下,少儿科普百科类读物的出版新实践

1.启蒙科学思维,做好延伸阅读

因契合教育刚需,学科相关图书一直是出版热门板块,这些逻辑缜密、知识框架清晰的少儿科普读物是对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能够帮助孩子们构建知识体系。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轻松学漫画”系列(包括《轻松学漫画数学》《轻松学漫画物理》《轻松学漫画化学》《轻松学漫画生物学》4册)内容设置依托中学教材,以初中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四门学科知识脉络为纲,在保证严谨、逻辑性强的基础上,用诙谐幽默的漫画介绍学科重要知识概念、公式定理、实验探究、前沿技术等,用简洁活泼、诙谐风趣的语言讲述公式定理背后的故事,还原实验探究的来龙去脉,让读者品读故事的同时,轻松建立学科知识框架。这套书既可作为学科课外阅读读物,也可以帮助小读者更快进入课程,打好学科基础。

比如,《轻松学漫画数学》有三个板块,分别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轻松学漫画物理》有五个板块,分别为声和光、电学、热学、力与运动、能源;《轻松学漫画化学》有九个板块,分别为分子和原子、化合物的组成、化学方程式的认识、有趣的实验、认识酸碱盐、化学与生活、化学周期表、气体的认识、金属和合金和溶液的认识;《轻松学漫画生物学》有三个板块,分别为生物圈中的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生物圈中的人、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这套幽默诙谐、通俗易懂的少儿科普读物探索了少儿科普读物的助学性,为“双减”背景下少儿科普图书的出版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还有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科普经典阅读书系”。这套学科启蒙图书更加强调的是文学性与科学性相结合。比如茅以升的《桥梁史话》、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著名翻译家滕砥平翻译的《元素的故事》,这些科学性与文学性完美融合的作品在出版后受到了市场的欢迎。与儿童文学读物相比,知识性读物对孩子的专注力以及理解力的要求更高一些,为了使小读者更愿意去主动阅读,这套书在策划之初就注重文本的文学性,将知识与文学相融合,强调可读性,通过优美的文笔来吸引小读者认真读下去。这套能够开展深入延伸阅读活动的科普书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喜爱,不断有老师带领阅读、学生自主打卡阅读等各种师生自发的校园活动,阅读方式丰富多样,构建了和谐的阅读氛围,为孩子打造了更好的阅读环境。

“双减”之下,教师需要能够带领学生共读的好书,学生也需要更能够丰富自己课余生活的好作品,满足这样需求的丛书受到了师生的欢迎,获得了市场的肯定,可谓是“双赢”。

2.平衡兼顾知识硬核性与趣味性,助力素质教育

“双减”政策是为了减少填鸭式教育的负担,让学生有更多自主阅读的时间。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阅读实践的效果不够理想,主要原因是阅读内容单一、阅读形式不够丰富、阅读氛围不浓厚等。在应试教育下,学生学习多以“主科”为主,忽略了“副科”的学习。“双减”政策以及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程,让学生不再为了应试而学习,而是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反映在图书出版上,化学、物理、自然、博物学、天文学等各种题材被深入挖掘,百科产品及通识教育类科普书百花齐放。

蝉联当当网畅销好书、累计销量超500万册、读者好评超过69万的自然科普图画书《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以小女孩牙牙在乡下居住的故事为主线,描写大自然气候的奇妙变换,使科学和生活情境实现了自然交融。书中用一面节气时钟代替了对节气天文来历的复杂解说,用表针转动表现日地关系和太阳所处的黄经位置,让小读者一目了然地知晓节气与地球公转的关系,理解节气的变化规律。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用童真的语言、有趣的故事描绘节气流转之美;清新的画风、传神的描绘让读者翻开图书,如同置身乡间田园。这套书十分适合家长、老师与孩子共读,既能拓展和激发孩子的博物兴趣,也能回答日常生活中孩子提出的许多疑问,对于传统文化启蒙和自然科学教育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优良读物。

著名科普品牌“小牛顿科普馆”是一套非常具有想象力的少儿科普读物。与以往科普类图书单调的知识性阅读方式不同,“小牛顿科普馆”用活泼生动的语言以及集艺术性与科学性于一体的插图,解答少儿感兴趣的各种科学问题,其中穿插大量趣味性知识,激发了孩子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3.与新技术相结合,提供数字融合产品

随着科技创新发展,新技术在图书的创作和出版中得以运用,单一、平面、静态的阅读转化成为多元、立体、互动的阅读。数字时代,少儿阅读习惯和阅读场景随着技术不断更新,优秀的内容资源通过不同的内容载体和技术手段为小读者带来丰富的阅读体验,拓宽了内容的呈现形式及应用场景。

在“双减”政策下,少年儿童拥有了更多自主安排的时间,给少年儿童带来更新的体验和更多的阅读快乐是出版社努力的方向。如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技术和出版的结合,正在影响着少儿出版产业。很多优质的AR出版物已经产生了很好的市场反响,受到小读者们的欢迎。

如“科学跑出来”系列,将AR技术与科普知识相结合,每册图书搭配4-7个互动增强现实动画,让知识与互动体验完美搭配,是全新的划时代的儿童科普书,让孩子爱上科学;VR科普童书《大开眼界·恐龙世界大冒险》《探秘地球世界》《大开眼界·宇宙星空大冒险》等虚拟现实作品,营造了逼真的科幻环境,提高了儿童对知识的认知度和理解力。

三、“双减”政策下少儿科普图书发展建议

“双减”政策一是做“减法”,减去填鸭式教育的时间;二是做“加法”,增加孩子自主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少儿科普百科类图书已成为少儿类图书中占比最高的细分门类,增长迅猛。出版社要从内容上、形式上不断寻求新突破,以满足读者日新月异的需求。

1.提供更优质的内容

“双减”政策落地实施,把孩子从繁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让孩子有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更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事情中去,可以自由自在地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因此,如何为孩子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图书,是少儿出版社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双减”背景下,少儿出版业要高度关注国家教育改革方向,紧跟国家方针政策,不断思考“要向少年儿童提供什么样的知识”以及“以怎样的形式向少年儿童提供知识”等重要问题。

出版社应该更认真细致地研究当下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和阅读习惯,开发出更多向少年儿童传递新知识、正能量的高品质少儿读物,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进一步下功夫研究孩子、教师、家长的阅读刚性需求,在选题上,既要满足读者的需求,也要站位高,引领市场、读者的阅读风潮。

2.阅读服务更全面

面对多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少儿出版社在提供优质选题、出版优秀纸质图书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将优质的内容以有声书、电子书、课程等多种形式立体展现出来,让广大少年儿童能够通过更丰富的渠道更深入地接触这些优质读物。

在当前新媒体不断迭代发展的背景下,少儿出版社可以顺应新媒体发展的潮流,采用各种新的方式方法,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阅读服务。运用音频视频技术,将文字内容转化为声音,小读者可以通过听觉来完成“阅读”,也可以通过影像的形式呈现,配以旁白。多种多样的呈现方式不仅能使内容丰富化、载体多样化,更能开发许多潜在的阅读群体, 比如识字有限的儿童。出版社更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在线阅读服务,以覆盖更广泛的读者。

出版社还可以利用图书的内容,灵活策划运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视频号、小红书和B站,持续运营,形成自媒体矩阵,为读者提供立体的阅读服务;也可以依托图书产品开发系统的阅读服务课程。

3.扩展教材知识点

“双减”形势下,课外培训减少,但家长们仍然关心成绩,少儿科普百科类读物应该更加注重内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与拓展,与课本知识点紧密衔接。这对少儿科普出版提出了精细化的选题设计要求。

如彩图版的《李毓佩数学故事》,全套20册,涵盖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300多个数学题型与知识点,保证了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准确性与科学性;特邀一线名师对故事中所涉及的200多个重难点知识进行解析和命题,将书中的重难点知识直接与数学课堂内容衔接,知识点精准对照,助力课堂学习。小读者通过阅读智斗故事、侦探故事、冒险故事,数学水平得到了巩固和提高,数学视野得到了拓展。

4.全版权运营

少儿出版要突破书的固体形态,进行全版权的开发运营,要不断探索对于内容版权的开发、占有和应用。展开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并不断推陈出新,版权战略将有助于出版社摆脱传统出版产品形態的束缚,给少儿出版带来光明的前景。

少年儿童出版社围绕累计销量超1亿册的中国科普经典巨著《十万个为什么》进行了一系列的运作,从舞台剧、音频、APP、动画动漫、科学主题场馆等方面进行不同的探索,四处开花。版权的每一次授权,都是对版权价值的一次加强。这不但强化了“十万个为什么”这个经典的出版品牌,而且构建出一个基于这个品牌价值的共生圈。

(作者单位系长江文艺出版社)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有些政策为何沦为“万分正确、十分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