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传播角度降低中老年人沉迷短视频的建议

2022-05-30李环宇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网络成瘾传播老年人

李环宇

关键词:老年人;网络成瘾;传播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与网络普及的高速发展,老年人所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老年人所用的手机硬件和互联网软件在近些年,陆续完成适老化改造。网络环境的友好,让老年人所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大量的老年人开始熟练地使用手机的这些社交软件。同时,短视频平台的兴起,简单便捷的操作让老人更容易接受和使用软件。他们开始在短视频平台上活跃起来,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都有了老年人的身影,他们不仅通过观看各类短视频和新闻资讯来满足社交和休闲娱乐的需求,一些人甚至成为创作者,拍摄视频发布在短视频平台上,分享生活中的點滴。

但是,随着老年人参与互联网程度的不断提高,新的问题出现了。和很多触网之初的年轻人相似,老年人也出现了网络成瘾情况。但和年轻人不同,很多网络成瘾的老年人使用的是手机。

老年人为何爱用手机触网

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2021年,移动电话用户的规模已经高达16.43亿。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间为285小时,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3个小时。

另外,从网民年龄结构的相关统计数据来看,50岁以上的网民数量占比达26.8%。截至2021年12月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网民规模高达1.19亿,占网民整体的11.5%,而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43.2%。

另据《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群体的网络普及率为38.6%,其中有超过10万的老人日均在线超过10个小时。

结合数据以及日常新闻报道,笔者认为造成老年人沉溺于社交平台和刷短视频的原因有以下3个。

移动智能终端满足老年人的信息与娱乐需求

和以往社交不同的是,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到社交的快乐。很多老年人退休后,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再加上社会角色的转变,使得他们的生活内容、社会地位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都会出现相应的变化。除了角色转换外,退休后的老年人发现适合他们的娱乐活动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当本该忙碌的生活被终日无所事事所替代,造成一些老年人出现了离退休综合征。他们迫切需要重新回归原本的生活,而智能移动终端的使用,恰恰弥补了老年人在退休后所要面临的孤独、失落等问题。

移动智能终端可以让老年人无时无刻地接收来自同龄人或者单位相关部门的信息,让他们不再感到和社会的脱节。另外,移动终端信息传递的即时性,也能让他们改善孤独。

移动终端的适老化改造让老人更方便

2021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通知》,进一步完善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政策措施,明确总体要求、重点工作及保障措施,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2021年12月,一系列具体细致、切实可行的政策陆续实施,形成关心关爱老年群体的合力。

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其中明确要求要推进智能化服务适应老年人需求。市面上的金融、购物、聊天、出行、新闻等各方面的手机软件都有了适老模式。适老模式的改造,前些年老生常谈的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很多操作相对复杂的软件,通过改造后,对老年群体而言,一学就会,极易上手,让他们不再对触网有畏难情绪。

从大环境看,网络传播速度的提升,信息传递的加速,让短视频成为老年人满足日常娱乐的首选。

社会服务越来越多依靠移动智能终端

新冠疫情的常态化,让移动智能终端成为隔离的助力工具。以往需要走出家门的事情,通过手机做到了足不出户。手机软件购物、线上医疗服务、银行理财以及各政府部门的网上办公,让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移动智能终端。

从单纯的娱乐到离不开的生活需求,移动智能终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因此越来越多的老人需要依靠手机来解决和完成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也进一步加深了老年人对智能移动终端的依赖。

老年人为何会沉迷短视频

大数据推送放大了信息茧房效应

很多人在刷短视频的时候,往往会注意这样的问题。原本打算就看半个小时,但是一刷起短视频往往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就过去了。这是因为不少短视频平台所使用的计算算法,在无形中放大了信息茧房现象。

信息茧房是哈佛大学凯斯·桑斯坦提出的概念,即互联网时代,伴随网络技术的发达和网络信息的剧增,人们能够在海量的信息中随意选择自己所关注的话题,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报纸和杂志,每个人都拥有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份个人日报的可能。而这种个人日报式的信息选择行为则会导致信息茧房的形成。大数据的推送无疑会让人们长期处于过度的偏好选择,沉浸在个人日报的满足中,失去了解不同事物的能力和接触机会,不知不觉间为自己制造了一个封闭的“房间”。

尽管各大平台的数据算法不同,但是向用户推送他们所感兴趣的同质化内容则大同小异。主动选择和大数据推送的双重叠加,进一步放大了信息茧房效应,往往让老年人沉溺于他们所感兴趣的视频中无法自拔。

视频比文字图片传播力更强

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老年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5%。而使用电视及各类电脑设备上网的比例不足20%。另外使用智能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上网的比例不足10%。其中,即时通信、网络视频、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新闻、网络支付是老年网民最常用的五类应用,使用率分别达到了90.6%、84.8%、80.8%、77.9%、70.6%。尤其是网络新闻的使用率,老年网民较其他年龄段网民整体提高了3.2%。有31.3%的老年新网民表示,第一次上网就是看短视频。

为什么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绝大多数老年人都会选择短视频?弗洛伊德称,人有两种思维,初级思维过程和次级思维过程。次级思维过程的媒介是语言文字,而初级思维过程的媒介是图像。快手科技创始人宿华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由于视频记录比图片更生动、更有感染力,并带有情绪传递,因此,视频的传播力相较于之前的文字更加高效。

因此,这也造成了视频和文字传播效果的不同,视频类传播的直观性,省去了用户的思考。另外,和长视频相比,短视频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传递大量信息的同时,又不会让观看者产生疲劳感。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短视频平台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尤其是老年人,人生阅历的丰富足以让他们不再听谁讲大道理,而是需要让自己处于一种更加放松的状态,这也是他们最底层的需求。

短视频满足了老年人社交需求

笔者注意到,短视频社交平台的涌现,手机软硬件的发展,让制作视频步骤更加简单,很多老年人能够参与其中。他们更乐意使用短视频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通过这种交流方式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

各大短视频平台的功能并非单一存在,往往是集信息传播、社交、电商、直播、分享等功能于一体。这些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人类更高层次的需求,比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对因退休后社交圈、生活圈缩小的中老年人尤为有意义。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与抖音联合发布的《中老年人短视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适度使用短视频APP,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老年人跟子女的联系,增进了跟朋友的关系,扩大了中老年人的朋友圈,提高了其社会适应水平。

另外,短视频平台也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可以创造信息和分享知识的平台。老年人通过分享日常生活、技能、技艺等,在退出劳动力市场后,依然能够通过这种新方式重新参与进社会生活,保持跟社会的联结,甚至通过拍摄短视频重新实现自我价值。

老年人沉迷短视频的危害

沉迷于刷短视频引发健康隐患

一些老年人在沉溺刷短视频之前,还会照顾家里,或者有自己在外面的社交生活。但由于意志力薄弱,一些老年人出现了撂下饭碗跑去刷视频,甚至半夜不睡觉刷手机视频。有些老年人甚至还出现了因为过度沉迷手机所带来的愉悦,减少了外出次数,与家人的交流,彻底把自己封闭在了虚拟的世界中。

而长期沉溺于刷视频也会带来身体器官的损伤,据医生介绍,老年人长时间看手机会导致视力下降、近视、散光、干眼病、角膜炎、视物模糊,甚至出现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血管病变和栓塞,严重的可能会致盲。其次,每天都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眨眼次数减少,还会引发干眼病。同时,长时间眼睛没有得到放松与休息,致使眼睛过度疲劳,就会出现头痛、头晕、眼胀、眼痛等等一些症状。如果关灯后或睡觉一醒来就沉迷于手机,屏幕的强光会给眼睛造成强烈的刺激,加重眼睛受到伤害。

很多老年人在刷手机的时候保持低头状态,这样会使颈部、腰部肌肉痉挛,引发颈椎病及腰椎病。而老年人本来就是颈椎病与肩周炎的高发人群,长时间看手机,会加重颈椎病与肩周炎。更可怕的是,由于沉迷于手机,往往打乱了老年人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引发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时间一长,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还有,老年人半夜看手机很容易造成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如果长时间坐着看手机或保持一个姿势躺着,还容易导致血液黏稠,从而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沉迷短视频导致心理问题频发

长时间看手机还会进一步造成老年人记忆力减退,音量过大会对听力造成损害,由于老年人的情绪调节能力下降,视频内容刺激大脑过度活跃,导致头晕、耳鸣,更易产生焦虑感。

缺乏对短视频虚假信息的甄别

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网络谣言、虚假广告、网络诈骗是老年人上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风险。这是因为老年人对于信息甄别能力较年轻人下降了不少,在触网过程中更容易轻信他人。而由此带来的保健品诈骗、网络传销、非法集资造成老年人屡屡跌入网络陷阱,从而给自身经济和家庭和睦带来巨大隐患。

如何改善老年人沉溺短视频的状况

政策保障

2021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通知》,进一步完善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政策措施,明确总体要求、重点工作及保障措施,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截至2021年12月,一系列具体细致、切实可行的政策陆续实施,形成关心关爱老年群体的合力。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明确规定了互联网应用改造的标准规范和评测要求,为互联网企业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指引。

加大网络监察机制

信息平台自身也应该加大日常巡护力度,对一些发送虚假信息、负面情绪内容的发布者进行相应的处罚。同时,平台也要建立防护系统,预防此类视频的发布。

加强对老年人的重视和包容

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教授认为,中老年人复杂的情绪波动相较年輕人更为单一的社会生活,使他们更容易沉溺于智能化推送的短视频平台中。对于老年人而言,他们最需要的也不仅仅是防沉迷、防诈骗系统,而是子女的陪伴以及全社会对老年群体的重视与包容。

(作者单位:北京日报社)

猜你喜欢

网络成瘾传播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自尊异质性的关系研究
浅谈中职学生痴迷电子产品的现象与对策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