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俊敏:指尖针线传千年 丝线入画绣华章

2022-05-30杨洋

科学导报 2022年66期
关键词:绣品绣花太原市

杨洋

如世外桃源般的太原市非遗文旅小镇内,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晋绣“武氏绣法”第四代绣艺传承人武俊敏正在制作她的最新作品。武俊敏不仅是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也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山西省巾帼建功标兵、太原市“时代新人 晋阳工匠”。

10月10日,《科学导报》记者在武俊敏的工作室里,按下相机的快门,记录下了她起针落线时的瞬间,感受着她与绣品合二为一的精彩一刻。

传承技艺 品牌创新

走进武俊敏的“唐人绣坊”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作品、匾额,而最为醒目的是一张奶奶的照片。武俊敏微笑着告诉记者,“我喜欢晋绣得益于奶奶和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的家族有晋商走西口远赴恰克图做生意的经历。那时候,我爷爷几年才能回家一趟,每每回家都会给奶奶捎回来一些带有域外风情的饰品及物料,奶奶和其他武氏女眷们会将这些带着‘洋味儿的装饰物料在绣品上发挥到淋漓尽致,所以家里有很多当时留下来做收藏的精致老绣品。”武俊敏说。

从1988年招工到太原市戏装刺绣厂学徒,无论是学习刺绣技艺,还是学习图案的设计与制作、武俊敏都是扎扎实实苦练基本功,后来调入山西纺织印染厂服装厂刺绣车间工作,有幸作为刺绣技术骨干被派遣到深圳日本田岛制版中心,学习电脑PC绣花制版软件技术。1996年随着山西纺织印染厂官宣破产号令,1998年服装厂也相继破产倒闭,武俊敏面临下岗、分流、内退等选择,她与丈夫张建勇毅然决然选择了承包绣花车间,开启了他们的创业之路。

这一路披荆斩棘,有了丈夫张建勇相伴在側,武俊敏信心百倍。事业巅峰时,武俊敏曾以绣花制版技术走在了绣花业最前沿,率领团队开发市场、拓展业务渠道,活跃在省城内外的服装领域。

经过10年的艰苦创业锤炼,武俊敏把创立的太原市唐人绣坊艺术品发展有限公司交给丈夫管理,自己一头扎在了设计创意新产品的研发上,作品不断推陈出新。

指尖创新 注入新血

在工作室的书案上,一本用1989年8月日历包皮的泛黄的本子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翻开后一幅幅精美的花边、图样映入眼帘。武俊敏一页页翻开,向记者展示自己30多年前在工作闲暇时的设计,感慨时至今日那些花样依旧不落伍。

武俊敏向记者介绍,“‘武氏绣法是在武氏家族传承以及民间技法的基础上加以总结与延伸,突出‘晋文化元素,延伸‘晋品牌价值,体现三晋厚重文化内涵,打造具有观赏和实用相结合的晋绣艺术品以及山西文化旅游纪念品。”

“武氏绣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原创,将祖传与师传技艺融为一体,独具匠心创造出“以针代笔”“以线润色”“以立体为造型”“以堆为骨”等技法,在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以“画绣合一”“染绣合一”“剪绣合一”“人机合一”的核心技术手段,使晋绣这一文化瑰宝在保留了传统刺绣风格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的超越,并在创新晋绣课件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研学体验风格,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为了将传统技艺传承下去,武俊敏不断创新,尝试各种刺绣手段。她去了各地面料市场、装饰市场尝试寻找适合与刺绣融合的材料,如将刺绣与绘画材料及纺织品等结合,让刺绣产品走向更大的市场。

专注刺绣 全情投入

晋绣记录着绚丽辉煌的中国历史,见证着华夏文明,传承着三晋文化。当武俊敏亲眼所见刺绣正在渐渐失去灵魂的语言,她感到很惋惜。

看到工作室里一些用于直播的设备,问及武俊敏是打算追逐潮流直播卖绣品吗?武俊敏思量了一下表示,自己也想在适当的时间,利用互联网直播形式传播和弘扬“武氏绣法”的独特技艺,让更多的粉丝了解和融入晋绣“武氏绣法”手艺,并把它发扬光大。

武俊敏表示,挖掘历史、关注当代、传承未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任何时代的艺术都离不开创意,而深厚的民族文化是激发创意的肥沃土壤。艺术是没有国境的,但又是有区域特征的。山西的民间文化只有保持住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意蕴,在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时才会互通有无,彰显魅力。

猜你喜欢

绣品绣花太原市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松鼠绣花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浅谈绣品中的戏曲文化
太原市六家药茶企业获省级授权
岜沙苗寨绣花女
传承非遗汉绣绘出美好生活
Hong'an Embroidery: A Dance of Needles and Threads
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立法”
太原市第四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