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法巧解高中生物选择题

2022-05-30赵静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解题技巧选择题高中生物

赵静

摘要:生物作为高考理综考试的一个科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选择题作为整套试卷中的重要一部分,短小精悍,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学生如何做到又快又准地解决高中生物选择题,本文主要从五种方法着手帮助学生巧解高中生物选择题.

关键词:选择题;解题技巧;高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2)19-0139-03

生物学科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选择题大部分都是以问题情境的文字形式命题的,特别是新高考地区的题目多以新的问题情境展开,而且各个选项之间的考点跨度会更大,通常会涉及不同阶段所涉及的知识点,选项中也通常会有陷阱或容易混淆的关键词.因此,对于高中生而言,要想顺利解答选择题必须要灵活,掌握解题方法,在保证解题正确率的前提条件下,优化解题流程,提高解题效率.

1 “题眼”突破法

1.1 方法指导

所谓“题眼”就是指题目题干中出现的有关知识点的重点和关键字句或者是指解题的突破口,它往往以问题情境中的对象或限定条件的形式出现.学生找准“题眼”就可以找准解题的突破口,从而少走弯路,为理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解题思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解答选择题时,首先需要认真读题,找准题目“题眼”.这可以直接划分出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从而方便后续的深入解题.

1.2 例题分析

例1利用下列细胞工程技术培养出的新个体中,只具有一个亲本遗传性状的是().

①细胞和组织培养②细胞融合③动物胚胎移植④克隆羊技术(多利)

A.①② B.②③C.①D.①④

分析观察本题题干可知,本题考查的重点即“题眼”为细胞工程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所依托的生物学原理是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即已经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培养过程是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芽等器官,从而形成新的植物体,这种细胞工程技术属于无性生殖,因此产生的新个体只有一种亲本的遗传性状,故①正确.而动物细胞的融合过程也称作细胞杂交,它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后形成的细胞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亲本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即为杂交细胞,因此,生成的新细胞具有两种细胞的遗传物质,②错误.而动物的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通过体外受精或者是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从而使之发育成新的个体,属于有性生殖,同样会具有两个亲本遗传性状,故③错误.最后一种克隆羊技术,它是指将细胞的细胞核分离出来移植到另一个去核卵细胞中,从而使其发育成新个体,产生的新个体的基因主要来自于供体细胞的细胞核,也有少量是来自于卵细胞线粒体中的DNA,因此,它不只有一种亲本遗传性状,④错误.C选项正确.

2 “陷阱”排除法

2.1 方法指导

在高中生物学科内选择题部分常常设置“陷阱”以混淆迷惑,因此学生在答题时,首先需要敏锐洞察题目中涵盖的“陷阱”信息,避免上当.尤其是对于细菌、等原核生物、病毒类生物或者是植物的根尖细胞等等特殊的生物和细胞而言,应该保持高度注意.学生应谨记原核生物不具备核膜、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没有生物膜系统,但可能会形成细胞壁.

2.2 例题分析

例2科考团在南極湖泊下发现了一不明类型细菌,并获得了其DNA.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一细菌无法形成细胞壁

B.这一细菌只能进行无丝分裂

C.在这一细菌的细胞中,嘌呤数不一定等于嘧啶数

D.DNA分子是该细菌生命活动的主要执行者

分析通过分析题干可以得出,本题“陷阱”在于“细菌”,把握细菌的特点可知:细菌为原核生物,无高尔基体,但可能形成细胞壁,故A错误;细菌为原核生物,可以进行二分裂,故B错误;该细菌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但RNA中嘌呤数与嘧啶数不一定相等,因此该细菌细胞中的嘌呤数不一定等于嘴啶数,C正确;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执行者,D错误.

3 逆向分析法

3.1 方法指导

逆向分析法常用来解决条件分析类选择题,通常这一类型选择题的题干中会给出一个结果场景,要求学生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因素和原因等等.逆向分析法是常规解题思路的突破,它要求从选项给出的条件出发,逆向分析,找准矛盾,然后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信息,找出与题干相符合的选项,从而找到正确答案.

3.2 例题分析

例3图1是某群落中甲、乙、丙三个不同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与年龄结构之间的变化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甲、乙、丙都是动物种群,则一段时间后丙种群数量可能下降

B.若甲、乙、丙是具有捕食关系的三种动物种群且甲为植食性动物,则乙、丙的关系可能是竞争或捕食

C.田鼠种群变化趋势如乙种群,但田鼠数量随季节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食物量的变化

D.在研究该群落时,可通过统计多个样方内的植物种类并取平均值的方式调查植物丰富度

分析本题A、B选项为条件分析类选项,因此在分析此类问题时,可以考虑使用逆向分析法.若甲、乙、丙都是动物种群,则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下降的可能是丙,因为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故A正确;若甲、乙、丙是具有捕食关系的三个动物种群,甲为植食性动物,则乙可能捕食丙,或者丙捕食乙,或者乙和丙共同捕食甲,乙、丙为竞争或捕食关系,B正确;观察题中图示可知,乙种群年龄组成是稳定型,而经过持续数年调查田鼠这一种群发现,其变化趋势与乙种群的图示变化趋势相似,但是在一年时间内田鼠的数量却会随着季节,产生波动,主要原因是食物随季节发生变化,故C正确;调查群落中的植物丰富度时,取平均值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D错误.

4 就“生”避“熟”法4.1 方法指导

这类题目的题干通常是在学生较常见到的题目上稍加改动后命制而成,这类题目容易让学生产生混淆,学生乍一看会觉得是熟题,习惯性地按照自己过往的经验去解决.但实际上它考察的可能是另一个板块的知识点.这类题目的出题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是否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获取题目中已知信息的能力.学生要记得越熟悉的出题形式,越要警觉,越要提高注意力,细心审题,准确把握,做到无错无漏.

4.2 例题分析

例4狗的黑毛对白毛是显性,饲养员让两只杂种黑狗杂交,其一胎所生的小狗可能是().

A.只有黑色没有白色

B.有黑色也有白色,比例不是3∶1

C.有黑色也有白色,比例是3∶1

D.以上都有可能

分析本题中“两只杂种黑狗”和“狗的黑毛对白毛是显性”属于误导信息,学生很容易根据过往的解题经验,按照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判断出这两只狗相互交配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为AA∶Aa∶aa=1∶2∶1,表现型为黑色∶白色=3∶1,从而误选C项;但如果学生按照此思路去解题,其实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就是一胎所生的小狗数目是较少的,在样本数较少的情况下,实际和理论会存在相应的偏差.因此这两只杂种黑狗一胎实际所生的小狗存在多种表现形式和比例:可以全是黑色,也可以黑比白是3∶1,也可以黑比白是1∶1,也可以是黑比白是1∶3,也可以全是白色,因此A、B、C三种比例都是有可能出现的,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5 就“熟”避“生”法5.1 方法指导

“就熟避生”法通常用于解答新情境、新信息等与实事结合较为密切的选择题.近年来,随着高考对学生综合能力考察逐渐加强,且与时事联系紧密.题目通常会以新名词吸引学生注意力,造成学生慌张而错解的现象.其实这类试题大都只是形式新,其内里都是趋同的,都是高中阶段学习过的

生物知识点.学生要学会将生疏的情境切换到自身所熟悉的知识场景中,避开生疏的名词,从熟悉的知识点着手,再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灵活解题,准确解题.

5.2 例题分析

例5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当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它可以及时“通知”T细胞等其他免疫细胞.经过科研人员的努力,我们已经能成功的将一个胚胎干细胞培育成树突状细胞.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能培育出可以识别癌细胞的树突状细胞,则癌症将可以被治疗

B.培育树突状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C.树突状细胞与浆细胞一样,不参与体液免疫

D.浆细胞、T细胞均能识别病原体

分析本题属于新情境,即“生题”,在解答此题时,可以采用“就熟避生”法.学生可能不熟悉树突状细胞这个名词,但是“通知”T细胞的过程学生比较熟悉.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负责“通知”T细胞的是具有摄取、处理、傳递功能的吞噬细胞,因此本题实际上是对吞噬细胞相关功能的考查.A项所描述的是一种合理的展望,故正确;体现全能性时起点应该是“细胞或组织”,终点必须是“个体”,B项错误;体液免疫过程中也有吞噬细胞的参与,C错误;浆细胞不具有识别病原体的功能,故D也错误.

总之,高中生物在理综里,虽然不比物理和化学含有复杂的计算,但零碎的知识点很多,需要学生记忆的重点也很多.要想真正在考场上拿得高分,学生除了需要重点掌握和理解知识点外,还需要利用合适的解题技巧,优化高考过程中的生物解题.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题目条件和题干信息,灵活选择对应的解题方法快速解题,在保证解题正确率的前提下节约答题时间.

参考文献:

[1]施永凌.例说高中生物选择题的解题方法[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5(5):3.

[2] 邹桉.关于高中生物选择题答题技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6):149.

[责任编辑:季春阳]

猜你喜欢

解题技巧选择题高中生物
圆锥曲线的解题技巧知多少
单项选择题狂练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初中记叙文阅读解题技巧探讨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