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青年大学生“内卷”与“躺平”现象的反思

2022-05-30高仁爱

领导科学论坛 2022年7期
关键词:内卷躺平大学生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了青年亚文化发展与传播的沃土。近年来,“内卷”“躺平”等词汇在网上风靡,不少青年大学生以此表达自身处境或是借此自嘲。从“内卷”到“躺平”的网络话语演变,既反映了青年的现实诉求,也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与机遇。

关键词:“内卷”;“躺平”;网络青年亚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

基金项目:2020年度福建师范大学思政工作及辅导员工作专项任务项目“网络游戏成瘾与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提升研究”(VI-2008)。

作者简介:高仁爱,福建师范大学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助教(福建福州350117)。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2)07-0153-04

“内卷”“躺平”分别在“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和“2021年度十大流行语”中占据一席之地。二者内涵截然不同,但又存在着一定的因果联系。从“内卷”到“躺平”,不仅是网络热词的变化,也是青年社会心态的变化,背后更是体现出了不一样的网络青年亚文化。

一、“内卷”与“躺平”的语义内涵、意义

“内卷”和“躺平”成为流行语用词,与二者语义内涵及在网络环境下产生的新意义密切相关。

(一)“内卷”的含义与表征

1.“内卷”的缘起和内涵。内卷一词源于“内卷化”,这一概念起源于康德在《判断力批判》,美国人类学家登威泽(Alexander Goldenweiser)将这一词汇用于对某种文化模式的描述,是社会学领域的重要概念,后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均被使用。这个晦涩的术语原指文化和农业经济“在外部扩张条件受到严格限定的条件下,内部不断精细化和复杂化的过程”[1]。后来,这一概念被赋予了更细化的使用条件,其意义被窄化为“无发展的增长”[2]77。目前流行语境下的“内卷”概念主要指个体之间或个体与群体间的一种互动关系,是个体内部与外界环境的关系。聚焦至青年大学生,“内卷”一词则描述了一种大学生之间“白热化”、非理性的竞争状态。“内卷”之所以在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年群体中流传,是因为其所描述的社会现象引起了他们的共鸣。由于对当代大学生心理上的精准描绘,在越来越多的“降维打击”下,许多学生不得不被迫、假性学习和发展,或无用付出现象概括。

2“.内卷”的类型。有研究者将“内卷”分为三类[3],即“享受型内卷”“功利性内卷”“裹挟型内卷”。“享受型内卷”可以认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内卷”状态,这种类型的“内卷”更像是对“强者”竞争时的描述。这一类型的“内卷”主体往往在某个方面或某些方面有较为出色的表现,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应对变化和竞争,较好地适应规则,在“内卷”中能够应付自如,实现个人成长和自我价值。与“享受型”相似,“功利性内卷”也是“内卷”主体主动的行为。然而,顾名思义,“功利型内卷”主体的“内卷”行为是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希望通过“内卷”围聚达到利益最大化。例如,针对大学生群体而言,可能是通过“超标”完成任务获得课程考核高分、通过各类活动丰富自身简历等陷入“绩点为王”的学业囚徒困境。第三种“内卷”类型为“裹挟型内卷”,而这个被裹挟者正是“内卷”主体。这一类型的“内卷”是指“内卷”主体为了不落后或不被淘汰被迫努力,是一種被动的“内卷”。

(二)“躺平”的含义与表征

1.“躺平”的缘起和内含。不同于“内卷”,“躺平”代表着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心态,是低欲望的代名词。“躺平”原指代人体的动作,是躯体的状态。其实,“躺平”一词并不是突然出现的,早些时候的“丧文化”“佛系”中已经初现端倪,这样的网络青年亚文化早已有迹可循。“躺平”的出现则是体现了对这些消极处世态度更坚决的选择,代表着与“内卷”截然不同的社会心态。“躺平”反映出了个体或群体在面对现实环境或现实压力时无力反抗而导致的降低欲望、懈怠奋斗行为选择。“躺平”是大学生面对学习、升学、就业等现实压力下,不愿付出和努力拼搏的抽象形态。

2.“躺平”的类型。“躺平”的出现也引发了许多讨论,不少人认同这一观点,但更多的网友则反对这样的处世原则。同“内卷”一样,“躺平”二字也代表着青年复杂多样的内心世界与行为选择。“躺平”也分为三类[3]。一是“逃避式躺平”,顾名思义是个体面对现实压力选择逃避,降低自身的期望价值,以不争不抢的心态和行动,应对现实压力与竞争。相对而言,这一类型的“躺平”方式是个体主动的消极选择,容易导致其对本应由个体承担的集体责任、社会责任的逃避,成为边缘化的群体。二是“无奈式躺平”。众所周知,每个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有上限阈值,在适者生存的激烈竞争环境下,部分群体在努力后仍旧无法达到预期结果。例如,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在拼尽全力后可能在学业成绩、综合评价等方面仍无法超过其他同学,像这种努力了却又无法改变现状的情况下,遭遇了理想与现实不匹配的冲击,随后迫不得已降低自身期望临界值。这是迫于现实的被动“躺平”。三是“自嘲式躺平”,一部分群体将高喊“躺平”作为缓解压力、为自己释放缓冲空间的心态调节方式。这类群体对“躺平”心口不一,虽然在言语上表达了放弃的想法,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没有放弃努力与奋斗,甚至可能“乐此不疲”地进行“内卷”。

(三)“内卷”到“躺平”与网络青年亚文化

1.社会热词与网络青年亚文化。语言文字是人类特殊的符号系统,社会热词的产生与传播能反映出群体的态度或观念,也是群体自我呈现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网络实现了音、像、字等传播方式的交互及其传播的实时性,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为社会热词的传导和流行提供了载体和空间。“内卷”“躺平”属于社会热词,都体现了一定的网络青年亚文化。网络是网络文化的传播渠道,而青年则是网络文化的重要参与者。不置可否,在网络使用频率、效率和广度等方面,青年大学生群体更有影响力。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表达交流能力,在网络青年亚文化的塑造中,是不容忽视的群体。

2.青年群体与网络青年亚文化。相对而言,青年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对网络的接受程度与适应程度都更广、更深,在网络上通过信息获取、输出、交换形成独特的亚文化,通过接收、内化、产出一系列过程,形成独特的文化风格。网络青年亚文化是青年基于网络在互联网空间中进行情感宣泄、话语表达时衍生出的新表达方式和态度,与主流文化间发生碰撞和交织,是丰富亚文化体系范畴。网络青年亚文化必然不止“内卷”与“躺平”,但作为近两年长期且频繁占据网络空间的新兴亚文化,值得我们重视与深究。

二、“内卷”竞争与“躺平”选择对青年大学生的解构

网络环境下,青年尤其是在青年大学生中,“内卷”与“躺平”这样的网络亚文化现象发生,对群体影响与社会环境、时代特质息息相关。

(一)社会发展造成的青年亚文化新形态

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青年的心态也在发生着改变。“躺平”是网络青年亚文化的新形态,也是应对“内卷”社会的非理性选择。其背后隐喻着青年的现实困境和问题症候,折射出当代青年在“内卷”化的社会压力下的精神焦虑和现实无力感[4]。在激烈竞争中,一些年轻人凭借祖辈、父辈的先天资源优势,拥有更多向上流动的机会。然而,大多数青年由于缺乏这些先天资源,在階层跨越中遇到较大阻碍。有不少人认为“三代跨越阶层”越来越难,“寒门”也越来越难出“贵子”。有些人面对无法破解的“内卷”竞争,选择了“躺平”,以寻求自我和解的心理状态。

(二)工具理性评价体系导致青年群体衡量标准随波逐流

当前,部分自媒体宣扬拥有无限财富是衡量成功的重要指标,少数群体受这种错误的价值观的影响,误将个人价值的体现与奢侈品的消费能力挂钩,“人成为被消费符号系统控制着的主体幻象”[4],滋生盲目消费与过度消费现象。消费的基础是足够的物质财富,然而快速致富达到社会期待的成功十分困难,人们逐渐发现“躺平”的选择反而令人更加舒适,这也逐渐使年轻人的观念发生转变,大家用戏谑的方式去应对够不着的“内卷”和宣泄压力[5]。

同时,工具理性评价方式也造成青年大学生间许多无意义“内卷”与“躺平”选择。尽管在基础教育阶段,已经尽力在弱化单以卷面分数评价和考核学生,但不少家庭与学校普遍存在的单一目标导向便是将学业与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或最高标准[6]。然而,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样,在工具理性的评价体系下,大学生之间的精英“内卷”导致的后果,或是随趋势发展“内卷”,或是彻底“躺平”

(三)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负面放大效应

网络技术发展打破了人际交往的空间界限,与此同时,网络成了青年亚文化发展的沃土,也带来一些影响。一方面,一些媒体以成功学引流炒作,“以‘网红思维制造一大批‘千篇一律式的榜样形象”[7]。对青年大学生而言,这种模式营造出的“内卷”氛围并不能对其产生正向激励,反而使他们陷入焦虑。另一方面,“躺平者”在网络中能够拥有在现实世界中难以找到的身份认同。青年人在网络环境中选择“躺平”,可以让其假设脱离现实世界的身份重新定义自我,获得认同感。青年人“在网络媒介中利用网络构筑一面高墙主动隔绝主流文化,以一种低欲望的生活表达自身的价值,以简朴主义的生活方式来化解外在危机”[4]。

三、提高青年大学生的判断力、责任感和行动力,破解“内卷”与“躺平”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内卷”与“躺平”等网络青年亚文化带来更多的是负面影响,消解和重构着主流文化。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看,应当想方设法破解这类网络青年亚文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并为青年大学生树信念、练本领、勇担当。

(一)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青年大学生判断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决认识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对青年大学生而言,在“内卷”压力下选择“躺平”,是在人生成长和发展关键期以负面消极的态度面对学习、生活和就业等。青年大学生选择“躺平”,看似“与世无争”,甚至美其名曰“无为而治”。然而,从深层次看,在这样的心态与行为选择背后是价值感的缺失,是自我肯定与认同的缺失,是理想信念的缺失。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为青年大学生厘清“内卷”真义、拒绝“躺平”、积极奋斗提供内生动力。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激励青年大学生持续奋斗,引导青年大学生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不断汲取奋进力量。

(二)勇担责任使命,提高青年大学生责任感

思想认识是基础,情感则是推动力,情感同样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判断与选择。当青年大学生身处社会环境中,与不同的人发生联系,必然充当着不同的角色任务,而每种角色都有其应当肩负的责任使命。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增强青年大学生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以积极进取的心态,直面“内卷”“躺平”,承担起个人发展、社会和谐乃至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责任与使命。

(三)锤炼过硬本领,提高青年大学生行动力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当思想认识得到认同后,就应当付诸实践。当面对教育“内卷”、就业“内卷”、生活“内卷”等场景时,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消极回避地“躺平”无法解决实质性的问题,一时的逃避只是将困难与压力后延,造成后续有存在着更大的压力与重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引领青年大学生不对困难妥协、不对未来放弃、不向环境顺从,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专注学业,提升专业素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切实增强本领,不断提升自身行动力。

参考文献:

[1]刘世定,邱泽奇.“内卷化”概念辨析[J].社会学研究,2004(5).

[2]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M].北京:中华书局,1992.

[3]覃鑫渊,代玉启.“内卷”“佛系”到“躺平”——从社会心态变迁看青年奋斗精神培育[J].中国青年研究,2022(2).

[4]相雅芳.祛魅与重构:“躺平文化”的社会根源及文化反思[J].新疆社会科学,2021(5).

[5]陈友华,曹云鹤.“躺平”:兴起、形成机制与社会后果[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9).

[6]燕道成,马苏苏.网络“丧文化”现象浅论[J].当代青年研究,2018(5).

[7]代玉启,李济沅.“小镇做题家”现象的透视与解析[J].中国青年研究,2021(7).

责任编辑:聂慧丽

猜你喜欢

内卷躺平大学生
安全100分也不能躺平
莫陷内卷空焦虑,有益努力最可取
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
躺平 花香自来
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热WOB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