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实践探索

2022-05-30陈艳霞

校园英语·中旬 2022年7期

摘 要: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将整本书作为阅读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相对于较短的文本阅读材料,整本书具有丰富性、完整性、縝密性等特点,能够更好地传递作者的思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加强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整本书教学;整本书阅读实践

作者简介:陈艳霞,东莞市东莞中学。

一、引言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核心素养本身所具有的高度综合性、情境性、道德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要求学生所处于的教学情境具备条件化、情景化和结构化的特点。与当前教材碎片化、拼盘式的单篇阅读相比,整本书阅读在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学习情境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整本书阅读与课本教材以及常规的阅读材料不同,常规的阅读材料通常是单一的篇章,这样的篇章虽然阅读方便,但受篇幅的限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整本书阅读则强调书籍的完整性,具有封面、内页以及封底等详细信息,其结构会更为严谨,故事内容更加完整,逻辑更加合理,能够更好地传递作者深层的思想。根据学生语言能力及认知能力的不同,英文整本书阅读可以是10页以内、50词左右的绘本阅读,也可以是上百页、3万词左右的英语文学阅读。由此可见,英语绘本和分级阅读的教学研究也属于英语整本书阅读的研究范畴。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原则为整进整出。传统教材篇章以及报刊篇章由于篇幅的关系,一般能在一节课呈现Before Reading、While Reading和After Reading三个环节,但是整本书阅读教学却难以做到。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篇幅长度,设计两节甚至更多课时来完成整本书阅读。整进是指以整本书的主题为纲统整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互动,引导学生在主题探究中实现意义建构。整出是指围绕整本书的主题,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设计输出任务,帮助学生将书中的通识经验或他人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

二、课例文本及学情分析

(一)绘本内容

笔者选取绘本The Rat and the Tiger,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该绘本的故事围绕两只动物展开,老鼠和老虎是一对好朋友,但老虎由于体型大等原因,总是处于优势。在玩cowboy的游戏时,老虎总是扮演好人的角色;在分享甜甜圈时,老虎总是拿大的那一块;看到喜欢的花儿时,老虎总是让老鼠去帮忙摘。终于,老鼠因为一件事而爆发,并说出不再是老虎朋友的话语。随后老虎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明白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迁就,友谊才能更加长久与稳固。该绘本通过老鼠和老虎相处模式的前后对比,让学生明白朋友的重要性,懂得在生活中如何和同学朋友相处。

(二)学生情况

该绘本的授课对象是初一上学期的学生,他们已经初步具备阅读英语绘本故事的能力以及一定英语语言基础。虽然该绘本中有部分生词,但教师会通过课前预习任务单帮助学生扫除部分阅读障碍,保障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另外,该绘本授课时间为学生刚升入初中后的几周,故事的主题是如何与朋友相处,这正是学生此时所需要的。通过对该绘本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初中生活,与同学朋友和睦相处。

三、整本书阅读实践途径

(一)课前预习,为深入阅读做准备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让绘本课堂教学更加流畅和高效,有效传达绘本作者的深层思想,课前预习非常重要。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储备以及学习工具的辅助,在课前预习环节能够对该绘本的故事有大致的了解,并通过相关课前任务的设置,了解故事主要人物、故事基本情节、故事发生的场景等相关信息,为课中交流分享和教师导读做好铺垫。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能够为课中开展进一步讨论和思考争取更加充足的时间,也为自身更好地参与教师设计的阅读活动提供有效的保障。同时,课前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阅读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品格,为以后完全实现自主阅读、进行深层次思考奠定基础。初读文本,学生会遇到较多生词以及抓不住重点等难题,如果教师在最开始不能引导学生解决生词,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许多学生会因为畏难心理学生的而放弃继续阅读。因此,课前预习的任务设置以及方法渗透非常重要,它能够保障后续阅读教学顺利进行。

1.制作单词卡,提升语言能力。学生需要在文中找出10个单词,这些单词既可以是学生完全不懂的生词,也可以是学生觉得重要的单词,并制作单词卡。单词卡既需要包含中文解释,又需要学生根据理解对单词进行造句。在制作单词卡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以及对应的图片对生词词义进行猜测;或者利用英语辞典等辅助工具,对生词进行处理。在造句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唤醒“已知”,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造句,从而提升语言能力。

2.回答问题,激发兴趣。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在预习环节设计简单合理的题目,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与兴趣,为后续阅读埋下伏笔。

【教学片段1】观察图片(见图1),回答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two animals in the picture?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观察,会写出“The tiger is strong. The rat is weak. They are friends.”等句子。在描述过程中,学生对绘本故事两个主人公的体型、性格等有了大概的了解和预测。他们会发现,这两只动物体型、性格差异这么大,却成为好朋友,老鼠和老虎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3.完成预习报告卡,初步形成个性化理解。预习报告卡具有简单、清晰等特点,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书名、作者、主要人物、最喜欢的场景以及原因(见图2)。其中,最喜欢的场景以及原因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完整阅读绘本,并组织语言概括,形成个性化理解。但是,最喜欢的场景以及原因又相对简单,不会给予学生太大的阅读压力,保护了学生继续阅读的积极性。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思路由“浅”入“深”,通过主线将故事情节串联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对整个绘本故事的理解能力。

(二)课中分享,碰撞出思维火花

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绘本内容和故事情节有了大概了解。课中分享和讨论,不仅能使学生思路更加清晰,也能更好地激活周围同学的思维。每名学生对每项预习任务都有不同的理解,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在班级中进行分享,能帮助学生弥补个人思考时的漏洞,加深对绘本故事的理解,树立继续阅读的信心。

1.分享单词卡。小组成员在组内分享单词卡,并对个人没有找出的单词进行补充,深化对生词和重点词汇的理解。最后小组讨论,选出三张单词卡在班级进行分享,并说出选择的原因。

2.分享预习问题答案,并提出一个针对绘本理解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完善学生对这两只动物的理解。随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绘本理解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全班学生思考和回答。每名学生在阅读时都会有自己的疑惑,教师给予学生机会,让学生成为主导,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3.分享预习报告卡。每名学生所喜欢的场景及原因不尽相同。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既能回顾自己最喜欢的场景,又能欣赏同学喜欢的部分,让绘本阅读变得更加有趣。

(三)教师导读,串联碎片,升华主题

1.引导学生关注封面封底,建立整本书概念。封面、封底是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封面包含标题、作者、插画等信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绘本的封面,预测绘本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封底通常包括这本书的简介、评论和推介等,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封底,印证或者加深对封面的猜测,推动学生有效阅读。

【教学片段2】“Look at the cover. What is the book about? What are they doing in the picture? Can different kinds of animals be good friends?”依据上述问题,学生跟着教师思考:老鼠和老虎差别那么大,他们真的能成为好朋友吗?他们的相处真的没有问题吗?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有助于学生从被动阅读变成主动阅读。

2.利用图形组织器(Graphic Organizer),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图形组织器是指通过结构化图形体现文本内容内在逻辑性的视觉表征。它能够直观体现学习者的理解和思考,能够帮助学习者梳理文本脉络,形成直观的思维表征。学习者在观察图形组织器后,以其作为思维支架,开展深度学习。

【教学片段3】绘本中是如何描述老鼠和老虎的性格的?他们两个真的是好朋友吗?(见图3)。通过对老鼠和老虎两只动物的描述,学生发现老鼠是tiny、little的,而老虎是big、tough的。虽然它们是好朋友,但也正如学生预测的那样,他们之间的确存在一些问题。那究竟是什么问题呢?学生带着问题继续阅读。

【教学片段4】阅读相关章节,完成表格(见图4)。通过老鼠和老虎平常相处方式的对比,让学生发现他们在相处过程中的不平等。通过强烈的对比,学生很快得出结论:这对好朋友在相处过程中,老虎总是处于优势,而老鼠则总是处于劣势。而每次发生这样的事,老鼠都只能委屈地说:“What could I say? I am just a tiny little rat.”。

【教学片段5】学生在完成Before和After对比的图表(见图5)后会发现,老虎为了能够和老鼠再次成为好朋友,有了巨大的改变,它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最后,老鼠和老虎重新成为好朋友。

【教学片段6】在阅读完整本书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Story Mountain(见图6)图表。该图表能够清晰地把绘本故事发展脉络展示出来,对于学生回顾和深化学习,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设计巧妙提问,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交流的主要途径,是课堂互动的基础,是教师必须掌握的重要教学技巧。巧妙的问题设计能够推动课堂教学的开展,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教学片段7】在学生完成Before和After对比的图表(见图5)后,老鼠和老虎重新成为好朋友。教师对学生提问:Why did they change a lot? Especially the Tiger? Are friends very important to us? And why? (为什么老虎要做这么大的改变呢?朋友对我们重要吗?为什么?)问题环环相扣,从绘本引申到朋友、引申到生活、引申到学生个人,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

【教学片段8】不同种类的小动物可以成为好朋友,不同性格的人也能成为好朋友。在相处的过程中,好朋友之间都可能遇到一些问题,我们需要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和朋友相处呢?于是,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How to get on well with our friends? (见图7)学生经过之前活动的学习和体会,并结合自身经验,立刻想到了很多有效的方法,例如:“Take turns to do sth.”“Help each other.”“Support each other.”...

4.课后延伸,激活创造性思维。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阅读活动的完结,课后作业是延续课堂和深化课堂主题思想的重要方式。学生经过前面的课前预习、课中分享、教师导读等一系列活动后,对该绘本有了深刻的了解。同时,学生在课后完成作业时,拥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和沉淀,對于激活其创造性思维具有促进作用。

【教学片段9】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朋友对于我们非常重要。那么,朋友对于你来说,是什么样子的呢?教师通过图片举了几个例子,引发学生思考(见图8和图9),并布置写一首关于朋友的诗歌的作业(见图10)。

四、结语

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整本书作为阅读材料,具有丰富性、完整性、缜密性等特点,能够更好地反映书籍作者的想法。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遵循整进整出原则,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书籍过渡到生活,将他人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张金秀,国红延.中学英语整本书阅读:精品课例选粹(第一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3]张金秀.中学英语书籍阅读策略探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