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生活的模样

2022-05-30李小雨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22年8期
关键词:我们仨傅雷钱锺书

李小雨

家庭生活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一种生活样态,甚至对许多人而言,可以说贯穿着一生。但这人人经历着的生活,却又因为各自的性情不同而呈现出形形色色的模样。

古典诗词中有关日常生活的书写内容,可能到唐宋时期才逐渐丰富起来,唐人李商隐写“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分离的朋友终又相见,在淅淅沥沥的夜雨声中就着烛光相互闲聊。这种久别重逢的不确定性及随之而来的满心欢喜,是生活中一种渺茫的期待得到满足的瞬间,它頗受文人的喜爱,在后世诗词中也反复被翻用。宋人辛弃疾是勇猛无畏的士大夫,内心充满了抗金热情,文学史中以豪放词著称,但同时他还写有“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这样展现出日常生活温馨场景的清新词句,使我们在千载之下犹能体会到其中的人伦之乐。但这些出现在古诗词中的家庭生活,多半只是剪影式的画面,又因为或多或少囿于短小的篇幅,一般来说大都缺少具体的细节及过程描写。

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在现实中所能见到的家庭生活,大抵来自自己的亲身经历,抑或是旁观家人、朋友们的生活。那么,你是否曾经想象、好奇过,古今中外的名人学士们的家庭生活是怎样的呢?他们在日常中如何交谈、处事?他们有着怎样的欢喜与哀愁?所幸,我们在日记、书信、回忆录这些文字当中,能够窥见一些它们的样貌。

我们仨失散了(节选)

杨绛

已经是晚饭以后,他们父女两个玩得正酣。锺书怪可怜地大声求救:“娘,娘,阿圆欺我!”

阿圆理直气壮地喊:“Mummy娘!爸爸做坏事!当场拿获!”(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称呼,随口叫。)

“做坏事”就是在她屋里捣乱。

我走进阿圆卧房一看究竟。只见她床头枕上垒着高高一叠大辞典,上面放一只四脚朝天的小板凳,凳脚上端端正正站着一双沾满尘土的皮鞋——显然是阿圆回家后刚脱下的,一只鞋里塞一个笔筒,里面有阿圆的毛笔、画笔、铅笔、圆珠笔等,另一只鞋里塞一个扫床的笤帚把。沿着枕头是阿圆带回家的大书包。接下是横放着的一本一本大小各式的书,后面拖着我给阿圆的长把“鞋拔”,大概算是尾巴。阿圆站在床和书桌间的夹道里,把爸爸拦在书桌和钢琴之间。阿圆得意地说:“当场拿获!!”

锺书把自己缩得不能再小,紧闭着眼睛说:“我不在这里!”他笑得都站不直了。我隔着他的肚皮,也能看到他肚子里翻滚的笑浪。

阿圆说:“有这种alibi吗?”(注:alibi,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据。)

我忍不住也笑了。三个人都在笑。客厅里电话铃响了几声,我们才听到。

选自杨绛著《我们仨》(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

赏析

《我们仨》是杨绛所撰写的与丈夫钱锺书、女儿钱瑗一同生活的回忆录,全书共三个部分,分别是“我们俩老了”(第一部)、“我们仨失散了”(第二部)和“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第三部)。第一部仅有四段文字,写杨绛晚上做过的一个梦,在梦里,她本来与钱锺书一起散步说笑,忽然间他就不见了踪影。醒后她不免埋怨,锺书安慰她说“那是老人的梦”——这样盘桓重复的梦,也许正意味着丧失的开始。第二部写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在人世间的离散,至亲至爱的天人永隔太过痛心,因而这部分其实是采用了类似寓言的表达形式来叙述丈夫与女儿相继患病逝世的经过。开篇引语写道:“这是一个‘万里长梦。梦境历历如真,醒来还如在梦中。但梦毕竟是梦,彻头彻尾完全是梦。”正文又分“走上古驿道”“古驿道上相聚”“古驿道上相失”三部分——钱锺书于1994年夏住进医院,1998年岁末去世;钱瑗于1995年冬入院,1997年早春去世——杨绛意识到他们以前共有的家不过是人生旅途中的客栈,她像是奔走在一条古驿道上,送完女儿,再送丈夫。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从她和锺书的婚姻开始,回顾了他们一家人的生活。

杨绛的文笔非常流畅,但凡是经她叙述的事情,读来既生动形象又富有哲思。这里所选段落即是该书第二部分“走上古驿道”的开头,在他人眼中是大学问家的钱锺书先生,却极爱逗女儿玩,与钱瑗互称“哥们”,用墨笔在她脸上画胡子、在肚子上画鬼脸。钱瑗在《爸爸逗我玩》(手稿)中回忆道:“1941年父亲由内地辗转回到上海,我当时大约四岁。他天天逗我玩,我当然非常高兴,撒娇、‘人来疯,变得相当讨厌。奶奶说他和我是‘老鼠哥哥同年伴,大的也要打一顿,小的也要打一顿。”足见二人相得之乐。父女之间的玩闹被杨绛描绘得淋漓尽致,谁能想到,那些堆放在阿圆床上的物事,竟然是钱锺书的杰作,且“犯案”后的他企图逃脱却被阿圆当场拿获!这一切都是从杨绛的视角去看,而我们分明能感觉到,注视着这一幕的杨绛眼中、心中流淌着的爱意。

傅雷家书(节选)

傅雷

一九五四年四月二十一日

孩子:

接十七日信,很高兴你又过了一关。人生的苦难,theme不过是这几个,其余只是variations而已。爱情的苦汁早尝,壮年中年时代可以比较冷静。古语说得好,塞翁失马,未始非福。你比一般青年经历人事都更早,所以成熟也早。这一回痛苦的经验,大概又使你灵智的长成进了一步。你对艺术的领会又可深入一步。我祝贺你有跟自己斗争的勇气。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所以孩子,我很高兴你这种蜕变的过程,但愿你将来比我对人生有更深切的了解,对人类有更热烈的爱,对艺术有更诚挚的信心!孩子,我相信你一定不会辜负我的期望。

选自傅雷著《傅雷家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版)

赏析

《傅雷家书》是父亲傅雷与儿子傅聪通信的一部书信集,之所以享有盛誉,一方面大概因为傅聪取得了极高的音乐成就,使天下父母心生歆羡,想读来学习,以满足自己望子成龙的心愿;另一方面大概是父母在子女面前表达时,多多少少总有些难以把握的尺度,有见贤思齐的企望。以上所选的这一封信,所涉及的便是一般父母与子女难以启齿的一个话题——爱情。

但是,即便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学家,傅雷在与儿子谈起失意的爱情时,似乎也只是普通父亲的说辞。我们在这封信中看不到具体的感受——无论是儿子的还是父亲的——只有“苦汁早尝”“尖锐的痛苦”这样极其浓缩的话语来概括恋爱的失败。而我们知道,年轻人的情感无疑是迸发着的、异常激烈的,更不消说是在爱情中所耗费的心力,但在傅雷的殷殷教诲中,这些情绪反倒都成为培养艺术感知的养料,是人生众多关口中的一个。这其实是众多亲子沟通中的典型模式,忽略、不重视情绪,直达这种经历可能具有的正面效用。通篇充满着父亲对儿子的期望,甚少主动询问儿子的内心感受。读完这封简短的信,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就是正处于失恋中的傅聪,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怎样的回信?如果你是傅雷,又会怎样写这封信呢?

《金石录》后序(节选)

李清照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选自徐中玉主编《中国古典文学精品普及读本 ·  唐宋散文》(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赏析

《金石录》著录了赵明诚所见自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来,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以及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是我国最早的金石目录之一。铜器与其他金属器物称“金”,石制器物称“石”,故称“金石”录。李清照与赵明诚二人是古代社會中难得的佳侣,婚后琴瑟和谐、互相唱随。相传,李清照曾作一首小词寄赠外出为官的赵明诚,赵氏读罢仿写数首,与李作一起呈给朋友,朋友只拈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认为是其中水平最高、写得最好的,而这正是李清照所写的句子,足见李清照才气过人。

《〈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所记载的“赌书泼茶”的家庭生活片段非常有名:“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饭后坐堂煮茶,李、赵二人互猜书页,猜中者先饮茶。但这又远远不是机械的记忆游戏,正因为二人感情甚笃,才使这个猜书的过程充满乐趣,以至猜中者饮茶时泼入怀中,不得不起身。这一互动的动人之处不在猜书页胜利与否,而在于这一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夫妇二人志趣相投、情意相合的深切。扬雄曾说:“遇不遇,命也。”能否遇到那个人,是一生中的未解之谜。而能够与所遇之人过上的美好生活,也不过如此。

“赌书泼茶”场景逐渐成为一个固定的诗词典故,屡为后世文人翻用。比如,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浣溪沙》云:“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其用赌书泼茶来借代昔日遇合之美好,当时以为是寻常的日子,如今想来却觉不堪承受。近人赵尊岳《清平乐》(其九)云:“归来堂上优游。赌书几泼茶瓯。此是个侬结习,待看日上帘钩。”其也是截取赌书泼茶这一场景,突出赵、李二人婚姻的相得之乐。

责任编辑 / 张家瑜

猜你喜欢

我们仨傅雷钱锺书
那时候我们也经常被同一个蚊子咬
我们仨
杨绛眼中的傅雷:严肃不乏幽默
傅雷 刘海粟 友情与绝情
钱锺书还是钱钟书?
梦的旅人——读《我们仨》有感
名师学案·钱锺书
钱锺书的读书笔记
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从《傅雷家书》看傅雷音乐教育思想
相信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