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旧瓶子里酿新酒

2022-05-30严青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沈万三明城墙聚宝盆

严青

故事缘起

我园位于古城南京的西北角,前有雄伟的南京长江大桥,横跨于滚滚长江水之上,后有蜿蜒的南京明城墙沿着狮子山顺势而立。其中城门仪凤门与我园的直线距离不过500米,是很多孩子每天上、下学必经的地方。一次晨谈活动中,西西说起上学路上看到的仪凤门:“我每天上学路上最开心的就是能从高高的城门里穿过来,就像穿越一个神秘的隧道!”这个话题一经提出,其他孩子也纷纷说了起来:“我爬过城楼,城楼上面很大,我却很渺小。”“站在城墙上能看到远处的楼房和风景。”“城墙上有很多绿色的植物。”而随着讨论的深入,孩子们的疑问也越来越多:“为什么城墙会这么高大?”“城墙的屋顶和普通的房子为什么不一样?”“仪凤门的名字是从哪里来的?”

这次偶然的谈话勾起了孩子们对明城墙的探索兴趣,恰逢我园正举办每年一次的特色戏剧月,每个班级都要围绕一个故事或主题展开相关的戏剧活动,而我们大二班的主题还迟迟没有定下来。这时,有孩子提议:“我们可以表演明城墙的故事呀!”“对!我们可以把明城墙上发现的秘密编成故事!”南京明城墙作为古代都城建设的杰出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观赏价值,它的建筑设计、规模和功能也独具特色。基于孩子们的兴趣以及对明城墙教育价值的分析,我们决定与孩子们一起走进明城墙,开启一场有意义的古城墙探秘之旅。

和爸爸、妈妈去城墙走一走

虽然班里的很多孩子都见过城墙和城门,可他们的认知大多停留在外观上,印象也以主观感受为主,缺乏具体、深入的了解。于是,我们决定请孩子们先在家长的带领下去明城墙和不同的城门走一走,亲身体验、感受明城墙的历史文化印记,积累经验。参观之前,孩子们为这次出行做了很多准备,不仅收集了南京城门的资料和照片,还根据自己的兴趣跟家长确定了要去参观的城门的名称和地点。我也为孩子们准备了调查表,请他们在家长的帮助下记录自己对城墙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以及关于城门的新发现。

说一说我眼中的明城墙

回到班级后,孩子们带着记录迫不及待地跟同伴分享起来。有的注意到城墙的砖块上刻有很多字,而且颜色也不一样;有的发现城墙上有很多洞洞;还有的在城墙上看到了一架大炮和弓弩,中华门的城墙里还有藏兵洞……新发现催生了更多疑问,具体内容见下表。

孩子们对城墙的探究兴趣越来越浓厚,很多问题我也不知道答案。于是,我鼓励他们成立研究小组,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与同伴互助解决。孩子们自发地形成了图腾组、城砖组、城门组、藏兵洞组和明城墙历史故事组,开始借助各种方式寻找答案。有的孩子选择再次探访明城墙,在家长的帮助下观看城墙石碑的相关介绍;有的去图书馆查阅了《画说城墙》《南京城墙砖文》等资料;有的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参观了南京城墙博物馆;还有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寻找资料。一周后,每个孩子都把自己的探访成果带回幼儿园进行信息汇总和小组讨论。

小导游介绍明城墙

熙熙说:“我们小组发现了城砖的秘密!”慧慧说:“我们也找到了很多城墙的故事。”其他小组也迫不及待地说起各自的收获。可是大家各说各的,没法达到信息的有效共享。注意到这个问题,我便请孩子们安静下来,想一想怎样做才能让大家听到每个小组的调查结果。扬扬想到之前的小组分享方法,提议:“我们可以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呀,这样全班的小朋友就都能知道啦!”经过讨论,孩子们决定由每组派一个代表化身小导游,带大家了解各组的发现。

城砖组小导游露露结合他们在参观中拍的照片向我们展示了城砖上刻字的秘密:“建造城墙很不容易,需要用到很多材料。明城墙的砖是从不同地方运过来的,有青、灰、白三种颜色,有的地方还发现了红色的城砖呢!为了保证墙的坚固,每块砖都必须做得结实,朱元璋就命令做砖的工人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砖块上,这样哪块砖出了问题,他就惩罚谁……”城墙组小导游冉冉一边做动作一边介绍:“城墙整体连起来是凹凸的样子,像齿轮一样,墙凹下的地方叫作垛口。古代的士兵可以站在垛口边用弓弩射击敌人。城墙最下面还有方形的小口,当敌人上来的时候,士兵就可以在这个地方发射弓箭杀死敌人。”……每组的小导游都认真介绍着,尤其是历史故事组讲的仪凤门的建造趣闻还有关于中华门的传说,吸引了其他孩子极大的注意力,他们听得十分入迷,生怕错过某个细节。活动最后,我请孩子们对小导游的表现进行投票,历史故事小组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成为得票最高的研究小组。

走进中华门的传说

由于明城墙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这段时间,孩子们总喜欢围在历史故事组的成员身边听他们讲这些趣闻。于是,每天的散步时光变成了孩子们的故事小讲堂。晨晨是历史故事组的小导游,他讲的中华门的传说最受欢迎。“聚宝门就是现在的中华门,传说中华门在建造的时候建一次塌一次,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孩子们带着好奇又期待的语气说:“可能是有泥石流。”“应该是龙卷风将它们卷走了。”“可能是有什么厉害的妖怪。”“也可能是敌人来了。”……大家说完后,晨晨神秘地揭开答案:“传说因为是城墙下面出现了一个专门吃土石的怪兽,它特别爱吃砖块。”可还没等他说完,孩子们便忍不住问:“真有这样的怪兽吗?吃砖的怪兽是什么样子?它为什么要吃砖块?”……最后,晨晨得意地告诉大家:“然后明朝的皇上朱元璋向沈万三借了一个宝贝叫作聚宝盆,将它埋在了中华门的地下,这个聚宝盆可以不断地产生土石,这才堵住怪兽的嘴,城门也不再倒下,所以中华门也叫聚宝门。”

听完晨晨的讲述后,孩子们意犹未尽地跟同伴聊起了这个故事。那几天里,无论是班级的晨谈活动,还是餐前、饭后的自由活动,他们都乐此不疲地讲述着聚宝门的传说,有的孩子还加入了自己对情节的想象和创作,产生了不同版本的故事。还有的在表演区游戏时,自发地根据故事情节开始了表演。有几个孩子特别喜欢扮演古代士兵,他们想象并扮演了故事中不同士兵修建明城墙的样子:有的士兵在运砖块,有的士兵在建造城墙,还有的在守卫城墙;有的孩子很想体验当皇帝的感觉,于是模仿皇帝说话的语气和走路的动作,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威严的明太祖朱元璋向大臣们下达命令、巡视城墙建造的样子;還有的喜欢沈万三的宝贝聚宝盆,小组合作灵活地用四肢变成一个巨大的聚宝盆,对抗吃砖的怪兽……

创编我们的“中华门故事”

中华门为什么会倒塌?

看到孩子们对这个故事的浓厚兴趣,还自发地在表演区进行角色扮演,玩得不亦乐乎,我们决定在这个故事的基础上再次创作,最终上演属于孩子们的戏剧故事。在与孩子们的交流过程中,我了解到他们对中华门一次次建起又倒塌的情节最感兴趣,经常在讲故事、表演的过程中演绎这部分内容。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故事中神秘的吃砖怪给孩子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有的孩子觉得吃砖怪很神秘,有的认为吃砖怪拥有特别神奇的本领,还有的认为根本不存在吃砖怪……随着孩子们的热烈讨论,这也成了整个故事中讨论最多、冲突最多的地方。

于是,我请他们围绕“中华门为什么会屡次建好又倒塌”的问题提出各种可能性。“造成城门倒塌的原因如果不是吃砖怪,还可能是自然灾害,比如地震、龙卷风、泥石流。”孩子们说着还用肢体动作表演了泥石流下落以及龙卷风经过的场景。有的表演蹑手蹑脚的士兵:“可能是敌人在夜晚的时候来攻打,破坏了我们刚刚建好的城门。”有的坚持认为是妖怪来捣乱:“可能还有其他妖怪,是各种专门吃砖块的吃砖怪。”这时孩子们又纷纷用各种动作变成姿态各异的怪兽,模仿起怪兽吃砖块的样子……面对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我抱着充分尊重、支持的态度鼓励他们将各自的创意进行表现,并结合大家的创意为这个故事设计了开放性的猜想环节,将他们的想法全部融入其中,让每个孩子自主、自由地表现对情节的创作和改编。比如扮演龙卷风的辰辰说:“龙卷风是螺旋的形状,中间还有一个风心,所以我要围着一个地方不停地转,这样威力才最大!”

怎样让中华门屹立不倒?

在故事情节的逐步创编过程中,孩子们还对其中出现的宝物——聚宝盆特别感兴趣,听到聚宝盆具有不断变出物品的功能时,他们也很想拥有这样神奇的宝贝。聚宝盆是让中华门屹立不倒的关键所在,但这个宝物是如何获得的呢?孩子们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班级里也出现了越来越多不同的声音,一部分孩子认为:聚宝盆这样一个宝贝,谁拥有它都不舍得再借给别人,沈万三肯定不愿意借出去,万一弄丢了怎么办!所以肯定不是沈万三主动拿出来的。另一部分孩子则认为:皇帝是古代最厉害的人,所有人都必须听他的,不管沈万三愿不愿意借宝贝,只要下达命令,他必须借出聚宝盆。还有孩子认为:即使是皇帝也要讲道理,只有在别人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借,并且借别人的东西一定要归还,如果只是随便使用自己的权力,大家不会喜欢这样的皇帝。

在这部分情节的讨论中,孩子们从不同角色和角度出发提出自己的看法,还将不同角色的心理状态用动作和言语进行了表现。如:在表演皇帝巡视明城墙的情节中,小皇帝挺直了腰杆,将双手背在身后,高高昂着头,铿锵有力地向士兵们发号施令。表演沈万三借出聚宝盆的经典情节时,他们用痛苦的表情和断续的对白生动地表现出沈万三不愿借但又无可奈何的纠结心理。基于对角色和情节的揣摩,孩子们一致认为:朱元璋应该做一个有诚信的皇帝,所以用完后必须把聚宝盆归还沈万三。于是他们改编了情节:城门修建成功后,皇帝将聚宝盆还给了沈万三,同时找来吃砖怪谈判达成协议:它可以定时去沈万三的家里吃聚宝盆里长出来的砖块填饱肚子,这样就不用吃城门上的砖块了,城门便也不会倒塌了!这个改编使其中的每个角色都获得了圆满结局。

怎样才能让观众也了解明城墙?

随着孩子们对明城墙的相关信息了解得越来越多,他们在表演过程中又萌生了很多想法:“老师,能不能把我们知道的明城墙的知识介绍给观众呢?他们一定也很想知道。”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既能将孩子们在这段时间的收获进行展示,也能帮助他们回顾并巩固对明城墙各个方面的认知。但是,该怎么把这部分内容穿插在故事表演中呢?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们,请他们想一想解决办法。经过讨论,有人提出:“我们可以请几个小朋友扮演小导游,介绍大家在城墙、城砖、城门、藏兵洞发现的秘密。”这个提议得到了孩子们的一致赞同,于是我们在故事中加入了小导游的角色,请他们将本组小朋友研究的有关城墙的成果用导游介绍的方式加入故事剧本的开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还加入了自己的表演,比如图腾组小导游一边介绍,一边借助道具表演龙、狮子等有趣的图腾角色,瞧,凶猛的大狮子张开血盆大口,伸出锋利的爪子……

如何将传统与现代的故事衔接起来?

小导游的介绍很精彩,但也引出了一个大问题:这部分属于现代的故事,可随后又要表演中华门的传说故事,如何将现代故事切回中华门的故事场景呢?面对这个问题,有人想到了穿越环节:在小导游们分别介绍之后,再通过“穿越”带领大家回到明朝,这样就让现代小朋友的探索发现和明代的历史故事有了巧妙联动。那么,该怎么表演出穿越的情节?一一说:“我看电视剧里人们穿越的时候会有一个声音,‘嗖的一声就可以到达想去的地方!”“对对!我们还可以加一段旁白,告诉观众我们来到了明朝!”“我看到奥特曼穿越的时候会把手举高指向天空,应该代表有超能力!我们也可以这样穿越。”……孩子们想到了很多创意,我和他们一起寻找合适的配乐、录制相应的旁白,支持孩子们的创意表现。

分组制作道具

经过不间断地讨论和打磨,剧本逐渐形成。接下来,孩子们开始为表演制作起道具。说起这些,他们似乎早有了想法:“我们的表演需要城门和城墙作为背景,这样会有故事氛围。”“我们可以做一个城墙的城楼。”“我们还可以做城砖。”“还可以制作一个藏兵洞。”……经过讨论,我鼓励孩子们相互商量、明确各自的分工后,在区域游戏中合作制作道具。与此同时,我们也根据孩子们的需要在区域游戏、户外游戏中不断更新、调整与主题相关的活动材料,支持他们自由、自主的探究和创作——科学区的“考古专家们”拿起小锤子、放大镜等工具,通过敲击石头寻找藏在其中的仿古文物,感受挖宝的神秘感;美工区的孩子们通过研究明城墙的照片和结构,尝试用陶土制作一块块城砖,搭建起城墙和神奇的藏兵洞;生活区的“小士兵们”在练习系战巾的方法;“运砖小士兵”则拿起扁担和竹篓,不断尝试运砖过程中让扁担保持平衡的方法;有的孩子对古代图腾很感兴趣,设計制作了有威猛狮子头的古风门环;表演区的孩子们穿着明代的服装,分角色扮演着明城墙的经典故事……

我是小小城墙守护者

有一天,孩子们在欣赏有关城墙图片的过程中,一张搭满脚手架的图片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他们不明白城墙上搭脚手架的作用,纷纷提问:“这个架子有什么用?”“工人叔叔在做什么?”“城墙是不是受伤了?”有的孩子联想起曾经的参观经历:“我参观的时候发现很多城墙的砖块已经坏了,还缺了一个角。”“我还发现有人在城砖上画的画,把城墙的身体弄脏了。”……孩子们在观察图片、视频以及讨论过程中发现:这座城墙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还经历了很多战争,为了保护我们生活的城市,很多地方已经损坏了。说到这里,孩子们不由得感慨:“城墙一直在保护我们的安全,我们也要好好保护它!”

经过之前对明城墙的全方位了解,孩子们知道了它是南京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又在这次偶然的谈话中意识到城墙的悠久历史、独特功能以及岁月带给它的创伤和改变,也知道了为了更好地保护它,时常会有工人叔叔们维修城墙破损的地方,让它变得更加牢固、长久地待在这片土地。在你来我往的讨论过程中,孩子们逐渐体会到保护城墙的重要性,并萌发了保护城墙的意愿:我们可以在故事表演中告诉大家城墙很重要,它年纪很大,已经损坏了,我们要一起保护。于是,按照孩子们的想法,這段情节被安排在故事最后,由一位小导游带着观众观察如今城墙破损部分的样子,继而呼吁大家一起成为“明城墙守护者”:不在城墙上乱涂乱画,不乱丢垃圾……最终,孩子们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以及对故事、角色的理解搬上了舞台,生动地展示了关于中华门的传说以及他们对明城墙的探索和发现,别具一格的故事表演获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孩子们也在亲身参与故事创编、道具制作和表演过程中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与满足。

教师的话

在整个戏剧主题活动过程中,我们充分以幼儿为中心,从他们的生活、兴趣和喜好出发,寻找他们的关注点从而引发共同话题,激发他们对明城墙的探索兴趣。随后,借助家园合作、探访明城墙、走进南京城墙博物馆等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自主性,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积累关于明城墙的认知经验,并经过同伴间的相互讨论进一步生长话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天性,支持、肯定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法,鼓励他们在了解故事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大胆创编和表达,赋予幼儿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和灵活性,让幼儿实现了在愉快的戏剧活动中个性化地表达、创造性地思考、开放地创作以及进行有意义的戏剧表演,从而生成了体现幼儿独特思维方式的故事表演。

作为教师,我没有直接指导或干预幼儿的想法,而是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提出建议、给予帮助。这是因为,戏剧活动有其独特的价值所在,它集合了身体表现与语言表达、自由与规则、开放与控制、共性与个性、生成与预成、游戏与表演等一系列相生相对、相辅相成的元素;重视幼儿身体与思想、想法与行动以及演者与观者的对话;重在引导幼儿个性化地表现自己对事物或现象的认知理解。它不是以演出为目的的戏剧活动,关注的是幼儿在过程中的收获。不同时代的儿童,其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必然不同。中华门的传说流传已久,故事的时代背景也与现今千差万别,幼儿在了解这一故事的同时,结合各自的生活和社会经验,对“中华门为什么久建不成”“怎样才能让中华门屹立不倒”等问题有了新的看法,并且从不同角色的立场出发去思考,给出他们认为最合适的解决办法,从而生成了一版颇具现代气息的“中华门的传说”,可谓“旧瓶酿新酒”。与此同时,幼儿也在讨论和思考中发展了辩证思维,在模拟的场景中尝试解决问题,并通过小组间的分工合作和角色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多种经验的整合,最终收获全方位的发展。

栏目编辑:乔木  邮箱:616614775@qq.com

猜你喜欢

沈万三明城墙聚宝盆
文化走读元旦专场——走近明城墙圆满举行
明城墙遗址公园梅花栽培管理
沈万三研究综述
聚宝盆(下)
聚宝盆(下)
聚宝盆(上)
沈万三因富致祸是无中生有?
沈万三因富致祸是无中生有?
以轮椅的脚步碾过明城墙
以轮椅的脚步碾过明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