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素养涵育的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

2022-05-30徐黎

中国教师 2022年8期
关键词:月相赏月跨学科

徐黎

一、缘起·视点

把月亮作为跨学科教学的核心主题,是基于中国探月工程举世瞩目的成就,激起莘莘学子学好本领建设祖国的豪情;同时,该主题也是其他学科与年段较多关注的内容,可以通过它来关聯各学科知识点,开展综合学习;另外,其与生活真实紧密相关,跨学科学习成果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迁移,认知生活即教育。

二、学情·预设

五年级学生对小学阶段的学科知识已有一定积累,但迁移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动意识有待提高,对学科之间的联系仍需在实际运用中加以明晰。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表达、设计、制作能力,具有跨学科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联结生活、迁移运用的可能。本课在综合性关键能力的历练提升中,指向核心素养的涵育。

三、目标·联结

1. 知识与技能

“赏月”联结情与境的交融,“问月”联结数学与生活的感悟,“望月”联结科学与生活的应用,“探月”联结创新精神与家国情怀,“奔月”联结问题解决与深度思考……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境脉实践任务,统整语文理解表达、数学统计分析、科学微型探究、美术创意表达、手工简易制作、学生成果展示等跨学科综合运用,指向主题学习成果达成。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跟月亮做朋友,把月亮给人们带来的“帮助”,移情到善待他人、乐于助人、培养社会责任感、弘扬探月精神、树立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上。

四、线程·结构

多线程架构,渗透跨学科主题学习“情·理·

智·用·融”的内涵,统整语文、数学、科学、艺术、技术等相关学科知识点,叠加相应的境脉任务,同时辅以寄情、评价等隐含的线程,驱动达成学习目标。

五、工具·资源

充分运用数学图形、互动式板贴、月相变化图卡等工具、资源,在工具的使用中渗透思维梳理,在思维的交互中善用学习资源,在资源的活用中体现学习要求,在要求的落实中引导目标达成。

六、板书·图谱

结构化板书图谱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物化目标成果之一。既有视觉效应,又有思维表达,有助于经验建构更加圆融形成。

七、过程·思考

1. 任务一:演月,以事入境

(1)预设·细节

了解月亮在宇宙中“千锤百炼始成月”的演化过程,引导学生以事入境,由境生疑,以情境式点评渗透成长型思维的观点,在肯定、欣赏与期待中,激发学习热情,驱动学习进程。

(2)境脉·生成

(课前活动:学生观看“月球演化历程”的相关视频)

师:我们的实践活动就要开始了,上课!

刚才的视频,说的是什么呀?

生:(纷纷举手)月球,月球的演化……

师:是的,月球,俗称“月亮”。关于月亮,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呀?

生:月亮还有什么奥秘?如果月亮在演化撞击中被摧毁了怎么办?……

师:我听到了你科学探究的意愿,这是非常令人欣喜的,好问题!

生:人们为什么要去探月?怎么探月呢?

师:问得特别有技术含量!你问到了人类放眼宇宙、探索未知的问题,期待你以后可以在科学研究中有所作为,为国争光!

生:月亮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师:你关注到月亮对人的影响,聚焦日常生活,非常精彩的问题,感谢你的提问!

同学们思考有深度,提问就有力度,让我们的思绪回到现场……

(3)效度·思考

视点不同,提问就不同,学会多个视点看世界,看待问题就更加全面。情理交融的点评,激活的是学习热情,学生感受到的是正面肯定,得到的是有所思、有所悟的点拨,在合适的时候,学生便会积极喜悦地有所行、有所得。

2. 任务二:赏月,打个招呼

(1)预设·细节

通过“打招呼”的问候方式,和月亮“做朋友”,以“赏月”为任务事境,联结语文学科的诗词之境,联结民间习俗的“团圆”之意,感受友谊之情,学会以礼待人。

(2)境脉·生成

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们要走近月亮,了解月亮,先跟她打个招呼吧!

生:你好,月亮!

师:用苏州话怎么说?用英语怎么说?用你的家乡话怎么说?

生:(欢笑着,都想说)……

师:那,用自己的家乡话,一起,大声地,开心地,礼貌地跟月亮打个招呼吧!

生:(带着欢快的笑容,有的大概觉得有趣,有的则礼貌又真情)……

师:把月亮当朋友、打招呼,一下子感觉亲近了呢!平时遇见同学、老师、朋友,也可以热情、善意地打个招呼,这样心情就更愉快啦!

这里(屏幕显示),有当空的皓月,有朦胧的月色,有初升的月牙,有遍地的清辉……

(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引,入境入情地“赏月”)

师:赏月不离美食,赏月不离抒情,月亮是美好团圆的象征。但是通过天文望远镜,美丽神秘的月亮,少了一些“白”,多了一些“坑坑洼洼”,这是怎么回事呢?

(3)效度·思考

任务体现了“情理交融”的设计。跟月亮“打招呼”,以事寓理,让学生懂得以礼待人,学会交往;移情入境,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学会健康生活。以“赏月”为名,产生疑情,驱动学习进程。

3. 任务三:问月,观察分析

(1)预设·细节

以“问月”为着力点,联结数学知识,观察折线图,学会读懂数据;联结生活,学会健康、科学地生活。

(2)境脉·生成

师:天文望远镜看到的月亮为什么看上去坑坑洼洼的?

生:这跟月球在演化过程中受到撞击有关。

师:月球引力会引发地球海水潮起潮落。(出示折线图)这是大海潮汐模拟图。结合数据,你看懂了什么?

生:……时间,潮水大概在……高度。

师:再看看第二、第三天的數据,是什么情况?

生:看上去差不多,比较有规律。

师:这样有规律的海洋潮汐运动,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生各自发表观点)

师:真好!折线图换成柱状图,你还能看懂吗?这是每月的大潮示意图,你又看懂了什么?

生:不同的时间,潮水的高度不一样……

师:为什么可以利用海洋潮汐来发电呢?

(生根据模拟数据多元回答)

师:月亮给我们送来很多礼物,我们得谢谢她,跟月亮再打个招呼吧!

生:你好,月亮!

(3)效度·思考

这个任务体现的是以数学为主的学科知识与学习主题联结后的跨学科运用。五年级初识折线图,这里从一根折线到多根折线,从折线图到柱状图等呈现梯度变化,让学生学会用数据来看趋势、作比较、学分析、做判断,联结学科与生活,学以致用,智用互通。另外,“你好,月亮”前一次是礼节性的问候,这里则多了一些感谢的意思在里面,学生认识到月亮“帮”了我们这么多,并在生活中对诸如父母的关爱、同学的关心等学会感恩。

4. 任务四:望月,发现规律

(1)预设·细节

以“望月”为引,关联科学与技术要素,引导学生在了解、思考、制作、使用、改进等“学用一体”的过程中理解月相变化,迁移运用。

(2)境脉·生成

师:什么是月相?它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任务①:根据学习卡上的任务提示,完成“知识自学+月相变化”图卡制作;任务②:每个小组的月相变化图卡是不一样的,组合制作完成后,用3~5个关键词概括相应的月相特点,贴在黑板上)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摆贴任务卡、月相变化图卡等,做简要的结构联结以形成月相变化图谱)

师:月相跟农历联系紧密,对农作物的影响,与时间的大致对应,在一些诗词中的体现等,都是我们深入学习的契机……

月亮给我们带来帮助,让生活更加健康、美好,再跟她打个招呼吧!

生:你好,月亮!

(3)效度·思考

这个活动,学生特别喜欢。虽然有两个任务要完成,但这两个任务跨学科整合了科学、技术、语文等要素,学生在综合统整运用的过程中,结合预设的活动框架,善用活动资源,联结生活运用,在持续生成的过程中,深化了学科知识,提高了实践技能。

5. 任务五:探月,诗意畅想

(1)预设·细节

这个任务设计是以“探月精神”为引领,以技术、艺术学科的方法为实践核心,整合其他相关学科要素,通过“写画剪贴”等方式,创新设计,诗意畅想,表达心中的“探月”理想,把“探月”精神落实到现在的学习生活中,涵养厚植家国情怀。

(2)境脉·生成

师:(屏幕出示)中国航天人的“探月精神”激励着我们“有梦想、会探索、能合作、共发展”,能有所担当,能科学创新,这是大家可以产生共鸣的“探月”精神。

这是其他班的同学以“探月”为主题,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来表达对月亮的认知与感谢,表达自己的担当与进取,表达他们的“探月”精神——有的是“探月畅想”,有的是“望月抒怀”,有的是“童言童诗”,有的是“赞美生活”……我们也来试试。(屏幕出示相关图文要求)

(学生用“写画剪贴”等方式,完成“探月”畅想作品,并贴在黑板相应的图谱功能区展示)

师:这些作品表达了我们在课堂学习层面“探月”的成果。让我们再次“连线”月亮,探索月亮更多的奥秘。

生:(大声,有感情地)你好,月亮!

(3)效度·思考

在前面看数据、学概括、用技术的基础上,这里进一步凸显技术与艺术的统整运用,兼顾其他学科要素的整合,期待在“有痕”的设计带动下,逐步体会教与学的“无痕”拔节生长。

6. 任务六:奔月,拓展学习

(1)预设·细节

主题学习主体任务完成后作延伸拓展,由此引出更多维的思考与行动方向,驱动新一轮主题学习。

(2)境脉·生成

师:这节课以“你好,月亮”的呼唤贯穿,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写一写等方法,很语文地赏月、数学地问月、科学地望月、带着技术诗情画意地探月,不但了解到月亮很多奥秘,还感受到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帮助,并由此产生了进一步探月的豪情……

(学生若有所思)

师:课后,可以以“奔月”为主题,联结其他学科做拓展思考。非常高兴我们都在主题学习中学有所获,下课!

(3)效度·思考

学生对跨学科学习有了一些经验建构,由此引申不同的思考方向,可以联结到不同的学科,延展了学习框架,为深化学习理解带来更多可能。

八、展望·迁移

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下,跨学科主题学习给我们带来了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实际,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建构经验,尝试问题解决的更多可能。同时,也为深化学科学习推进主题实践提供更多支撑,为呈现“智用融通”的学习效果带来更多希望。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赵继莹

猜你喜欢

月相赏月跨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月相历
制作月相盒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阅读理解专练(三)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中秋赏月邀请会
中秋赏月
中秋一起来赏月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