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贺龙国:为乡村添一缕清雅书香

2022-05-30周涵维

农村百事通 2022年8期
关键词:剪报自费贺龙

周涵维

文明榜样

走进这一方天地,一份清雅顿时让人心生宁静。在300多平方米的馆室里,立着50多组书柜,3万余册藏书、40余万份剪报整齐地罗列其间……书屋主人贺龙国以20余年的专注与坚守,用心呵护着乡村这一缕清雅书香。

贺龙国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縣田楼镇三兴社区一位热心阅读推广和公益服务的文化志愿者。从自费筹办“龙国农家书屋”到创办私人公共图书馆,20多年来,他累计接待读者32万人次,先后举办了农家书屋全民阅读推广会、百名小记者暖冬读书会、灌河两岸作家笔会、学习中国好人读书会等活动。

目前,贺龙国的公共图书馆集农家书屋、职工书屋、校外辅导站、道德讲堂、剪报工作室等功能于一体,成为当地百姓学习科技知识、传承传统文化、了解国家方针政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新阵地。该图书馆也为灌南县增添了一张乡村文化的新名片。

“我办农家书屋主要是为群众阅读提供便利,让他们在业余时间能够通过学习增长知识,享受读书的快乐。同时,也是为了影响和带动周边更多的乡贤参与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促进农村群众素质提升,助力乡村振兴,这也是我的初心。”贺龙国说。

1995年,贺龙国进入家乡的一家法律服务所工作。在为乡亲维权的过程中,他发现很多农民十分渴望学习文化知识,但农村的阅读环境差、地点少,且书籍陈旧、更新慢,这让他萌生了自费办农家书屋的念头。

1999年,贺龙国自费办起了“龙国农家书屋”。藏书不够、资料不足,他就坚持从自费订阅的法制类、农民致富类报刊上剪报。平时出差办事,他总会从旧书店、书亭、书摊购置一些打折的图书,农家书屋的图书资料也一年比一年丰富。

2008年,贺龙国搬入新居后,他没有舍弃自己多年打拼办成的农家书屋,而是在新的居室里腾出了90平方米的面积,再加上顶层阁楼的80平方米,一共170平方米,把农家书屋整体搬入新居。

随着人们阅读需求的不断增长,贺龙国又萌发了创办具有一定规模“私人图书馆”的想法,并为此积极筹措。2011年,贺龙国的“江苏省灌南县龙国万册私人图书馆”正式挂牌开放。2018年,图书馆再次升级为“贺龙国公共图书馆”。

目前,图书馆采取免费开放、免费普法、免费借阅、免费送书上门,以及信息资源共享的“四免一共享”运行模式,为当地群众乃至周边市县的阅读者、文学爱好者提供了阅读和文化交流的平台。

贺龙国在生活上省吃俭用,但购买报刊、图书却非常大方。他自费订阅30多种报纸,购置各类书籍,每天读报学习是他最爱做的事情,第一时间剪下有价值的资料,分门别类贴在剪报册上。目前,他的剪报室内收集储存的文化、法律、科技、生活等各类剪报已达136类48万份。

贺龙国还带着热爱阅读的人一起投入到推广全民阅读的志愿活动中。

抗战老兵、中国好人、老党员周仁甫是贺龙国公共图书馆的忠实读者,每逢周末都来图书馆读书学习。周仁甫说:“贺馆长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志愿者,他鼓励我兴办书屋,不仅指导我该如何归类图书,还向我的书屋捐赠了520本书籍。现在,左邻右舍和中小学生每逢节假日就会来书屋学习,我很开心。”

贺龙国自从创办农家书屋、公共图书馆以来,家里的生活质量多多少少受到了影响,但家人从未抱怨,始终大力支持他的乡村阅读事业。妻子胡宝花虽然身患疾病,仍始终支持丈夫喜爱的公益事业,不声不响地做好一切辅助工作。儿子、儿媳妇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加入到了图书馆的志愿者队伍中。

一份专注,淬炼出时光的品质;一份坚守,琢磨出情怀的精致。贺龙国,为乡村添一缕清雅书香的阅读榜样。

(资料来源:中国农网)

猜你喜欢

剪报自费贺龙
我和爷爷做剪报
贺龙的《告全体官兵书》
贺龙与川藏公路的修建
贺龙两救警卫员
贺龙:『把敌人多背点过来』
我为父母做剪报本
中国剪报
武汉启用“医保+商保+自费”一站式即时综合支付
中国剪报
汪涵自费465万守护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