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烧火村妇”传承国粹:“对牛唱戏”也开心

2022-05-30俞佳铖

妇女 2022年8期
关键词:京剧舞台妈妈

俞佳铖

“都说20多岁的姑娘漂亮,难道我50多岁的‘少女不帅气?”这个自称“功夫少女”的女子,名叫甄淑梭。

2022年5月,甄淑梭在网上火了,身处河北农村的她,穿上刀马旦的行头,抹上浓墨重彩的妆容,烧火棍、放羊鞭皆是道具,一招一式有模有样。

没有舞台,田间地头皆可唱戏,没有观众,小狗老牛也来捧场,甄淑梭的自娱自乐中,饱含着对中国戏曲文化的热爱,也扛起了传承京剧文化的大旗。

而今,甄淑梭不仅是一名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还是被央视点名表扬的正能量人物。她感慨,终于没有辜负这场戏曲江湖梦。

13岁小姑娘的江湖梦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北保定曲阳县的一些村子里,只要有人搭台唱戏,整个村子里的人都会奔走相告,聚到一起,热闹非凡。而这乌泱泱的看戏人头中,一定会有一个两眼入迷的小姑娘。

她就是甄淑梭,住在曲阳县路庄子乡马羊村,当年才13岁的她,被一出《呼延庆打擂》吸引住,梦想着成为戏里那个女侠,身手敏捷,疾恶如仇。

“妈妈,我也要学唱戏。”妈妈以为甄淑梭只不过是三分钟热度,闹一闹就过去了,可一连好几天,她还是“不依不饶”。妈妈思前想后,那个年代学戏未尝不是一条出路,就托人找了当地一个戏曲班子,把女儿送了进去。

甄淑梭一没基本功、二没特长,仅凭着一腔爱好,只能在剧团当一个“跑兵”,靠翻个场跑龙套刷“存在感”。当时戏班子里只有一个刀马旦,甄淑梭最喜欢看她演的《盗仙草》,常常边看边偷偷跟着学。即使在冬天,她也能练出一身汗,鞋子湿了又干,脚上长出冻疮,直到疼得走不了路,她才不得不告诉妈妈。妈妈带她去医院,看到伤口已经冻坏,露出了骨头。

“别练了。”妈妈很心疼,有些后悔把女儿送上这条路,但那时的甄淑梭已经离不开戏台了。那些日子,她用汗水和血淚,几乎靠自学成才,换来了一身扎实的基本功。

20多岁时,甄淑梭认识了同样喜爱戏曲的小伙马三权。第一次见面,马三权正在表演《包公赔情》,她瞬间被对方清亮的嗓音吸引住了。性格豪爽的甄淑梭毫不掩饰对马三权的好感,展开热烈追求,两人很快走到了一起。结婚后,两人有了一个儿子小军。

马三权本来是唱评剧里的大花脸,因为妻子演刀马旦需要搭档,就改行了,开启了妇唱夫随模式。夫妻俩靠演戏赚钱,收入不稳定,只能勉强糊口。

那段时间,北方戏曲市场逐渐惨淡,夫妻俩几乎没了经济来源,机缘巧合之下,甄淑梭的一个朋友介绍他们去浙江温州的一个民间剧团。当时儿子小军才一周岁,刚刚能模糊地喊“妈妈”,甄淑梭虽然不忍心,但还是咬了咬牙,决定把孩子交给老人。

离家前一天,甄淑梭故意躲起来,试试假如自己走了,小军会不会找她。果然,小军急得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找,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她的心都快碎了,跑过去抱住儿子,哭了好久。

在温州待了三个月,甄淑梭实在太想念儿子,千里迢迢跑回老家。没想到,小军似乎已经不认识她了,她边教边哄,还是没能听到那声模糊的“妈妈”。

甄淑梭暗下决心:既然如此,说什么也要在温州好好发展,才对得起这份离别之苦。然而,一切并非那么容易,剧团里专业科班出身的演员不在少数,且每个人都有着丰富的演出经验,而甄淑梭刚生完孩子,又出身农村,吓得不敢作声也不敢上台。后来,她好不容易说服自己,扮上了妆,可上台后,耍刀刀掉了,耍枪枪掉了,台下的观众笑,台上的她忍不住哭。

那一场演出让甄淑梭心灰意冷,打算卷铺盖回老家。剧团里一名来自江西南昌的老先生劝她,让她坚持半个月,到时候再考虑要不要放弃。

甄淑梭听了老先生的劝,留下来,白天当“跑兵”,晚上练功夫,终于,她有了一次上大戏的机会,崭露头角。观众对这个农村来的“刀马旦”刮目相看,掌声雷动。从那以后,甄淑梭在温州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巅峰时期,一个月有60场演出。

“对牛唱戏”的刀马旦

然而,2020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演出急剧减少,很多同行都坚持不下去,有的甚至改行卖起了口罩,但甄淑梭不想浪费这一身功夫,决定和丈夫一起坚守下去。

当时,夫妻俩去温州的一个村子里唱戏,刚巧遇上疫情形势严峻,他们被困在了一个古庙里。晚上,甄淑梭收拾戏装和道具,忍不住哭了。当时已49岁的她,还在台上舞刀弄枪,家人都劝她回去,找个轻松的事情做,可甄淑梭不愿意,想着自己文化程度不高,表达能力也不行,唯独站上舞台,听到观众的掌声,才有价值感,再苦再累都值得了。

“心里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支撑着我,虽然现在受疫情影响,没有观众没有舞台,但我也要练下去。”甄淑梭经常在电话里和儿子小军谈心,小军已经长大,很理解也很支持妈妈,他建议妈妈在网上的短视频平台开直播,边练功边和网友交流,说不定能找到别样乐趣呢。

在儿子的帮助下,2020年2月,甄淑梭开通短视频账号。一个农村大妈搭上网络快车,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这是她做梦也想不到的,手指轻轻点几下,自己居然打开了一片新的广阔天地。

第一天开直播,只有三五个人来看,到了第三天,就有五六百人了,第五天,居然围观人数过万,甄淑梭一时激动,那天播了8个小时才依依不舍地告别。

“阿姨,你这是在干什么?”

“我在练功呀。”

“什么是刀马旦?”

“就是身穿铠甲,很威风的元帅,花木兰也是刀马旦。这是一种京剧里要求很高的‘旦角,要能唱、能念、能做、能打。”

“能演示一下兰花指吗?”

“可以呀,你们要不要学一下?”

在短视频这个虚拟舞台,甄淑梭又拥有了观众,找到了演员的成就感。不仅如此,通过网络互动,她还发现很多人对国粹京剧很有兴趣,其中不乏“90后”和“00后”,有个“小屁孩”忍不住感叹:“阿姨,我真没想到咱们祖国还有这么美的东西。”甄淑梭逐渐意识到,开通短视频,不仅仅是为了个人兴趣爱好,还能弘扬京剧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京剧,爱上京剧。

于是,甄淑梭更来劲儿了。回到曲阳县老家后,她专心致志地经营短视频,没有灯光绚烂的舞台,也没有专业的化妆舞美,她自封“牛棚刀马旦”。喂牛的时候,她左手拿饲料,右手举大刀,边喂边耍功夫。有时候,牛儿们耷拉着脑袋,精神萎靡,她会来几个空翻,嚷着要和牛比一比,谁更牛。

除了牛棚,屋顶是甄淑梭的第二个舞台,每次演出,唯一的观众是家里养的一条小狗。即使这样,她也会认真化妆,穿上行头,有腔有调地过一把戏瘾:“带个‘小观众上楼顶耍起来,最后一个亮相有点帅吧?小狗都看着迷了。”

在粉丝眼里,甄淑梭是一个随时随地都能起舞的刀马旦。放羊之前,拿起鞭子耍一段;带着妈妈出门买新衣服,走着走着,冷不丁蹦一个后空翻;拔草累了,拿根棍子就能来个“四击头亮相”。有一次,甄淑梭看到网友留言,猜测她的刀是木头做的道具,她有些急了:“说我这刀是木头的?今天我用它宰一只鸡,你们信不信。”

风趣幽默的语言,英姿飒爽的身段,甄淑梭的演出吸引越来越多的网友。而让她登上热搜的,是2022年3月的一个视频,当时身穿围裙的甄淑梭正在烧柴火煮饭,一时兴起,把冒着烟的烧火棍当成红缨枪,开始耍了起来,那模样像极了大闹天宫的美猴王,最后一个后踢腿,金鸡独立,完美!一旁的婆婆忍不住鼓掌叫好,还手足无措地替媳妇使着劲,十足一个呆萌老人。

这个短视频的点赞量超过140万,引来7.5万热评,有网友留言,称甄淑梭是“烧火丫头杨排风”。

身轻如燕的“少女婆婆”

2022年3月29日,29岁的小陈姑娘从石家庄骑着摩托车赶来,说要向甄淑梭学习刀马旦。甄淑梭热情地把姑娘迎进门,笑着说:“你想学,我教你,但你得开着摩托车带我兜一圈。”

一连三四天,她都带着小陈姑娘练功,劈叉、腾空、挥鞭,每一个动作她都倾囊相授。小陈姑娘学会了几个招式,开心得不得了,说要回老家好好显摆显摆,自己也是“小刀马旦”了。

短视频让甄淑梭重拾信心,离开舞台的“穆桂英”,照样能在玉米地里“挂帅”!她的粉丝遍布天南海北,而要數“头号粉丝”,那肯定是漂亮的儿媳妇莫数了。2022年5月,甄淑梭第一次带着儿媳妇出境,儿媳妇跟着她学耍棍,两遍下来就很熟练了。甄淑梭有些小骄傲:“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谁还要学,尽管来找我呀。”

当上婆婆后的甄淑梭自封“少女婆婆”,5月8日,儿子儿媳办完喜宴,她特意舞了一套鞭子,说是庆祝一下。看着身轻如燕的甄淑梭,儿媳妇在一旁捂着嘴咯咯笑,嚷着要向“少女婆婆”学习。

受甄淑梭的影响,儿子和儿媳都很喜欢京剧。2022年6月,小军第一次给妈妈做了一个短视频,甄淑梭头戴翎子,穿上女硬靠,身后四面靠旗,绣双凤牡丹,虎头肩下另衬荷叶袖,色彩纹样绚丽,衬托出穆桂英的英武之美。戴着20多斤的行头,她在当地的北岳庙拗起了造型,小军变身专业摄影师,给妈妈记录这一美好时刻。

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对甄淑梭来说意义非凡,挚爱的儿子能和她一起为京剧的传承做贡献,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

镜头前的甄淑梭光彩夺目,背后少不了丈夫的守护。拍摄前,马三权都会督促妻子先热身,以免受伤。每个热身动作,他都会恰到好处地做好妻子腰部、膝盖、脖子等易受伤部位的保护措施。

有一次,甄淑梭生病,整个人昏昏沉沉的,眼看到了直播时间,丈夫劝她别播了,可她执意起身,穿戴完整,嘴里叨叨着:“今天答应网友要耍一套新的棍法,不能让大家失望。”于是,她一分不差地又开播了。说来也怪,本来病殃殃的甄淑梭,只要音乐响起,仿佛一下子痊愈了,翻跟斗、耍枪法、弄棍棒,一样都不含糊,一旁的丈夫脸上担心的表情逐渐褪去,直播完,他给妻子一个大大的拥抱:“你天生就是属于舞台的。”

乡村无处不舞台,甄淑梭很感谢这个时代,有了自媒体这么好的平台,能够延续自己的梦想。虽然隔着屏幕,但她似乎比之前在舞台上更加卖力,在她看来,短视频和舞台不太一样,舞台上表演完了就基本结束了,但短视频演出之后,还要看网友的评论,和他们互动等,忙了许多,但也乐在其中。

虽然只是一名“烧火村妇”,但甄淑梭也要做一名有责任和担当的“烧火村妇”,主动扛起传承国粹的责任。她计划在未来的日子里,收一些京剧爱好者,尤其是小朋友,免费教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京剧的魅力,也让京剧这一阳春白雪的剧种,飞入寻常百姓家。编辑/宋凌燕

猜你喜欢

京剧舞台妈妈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京剧表演开始了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不会看钟的妈妈
妈妈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