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怀理论视域下小学课堂学习环境设计探究

2022-05-30吴陶

知识窗·教师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学习环境小学课堂

吴陶

摘要:学习环境设计意味着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文章从诺丁斯的关怀理论出发,通过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尝试探究崇尚人文关怀的学习环境设计,并围绕守望“尊重”、怀抱“理解”、走向“承认”三个层面,分析了关怀型学习环境设计,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关怀理论;小学课堂;学习环境

“教学环境设计”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话题,其反映了以教师为出发点设计教学所需的环境,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所需的资源。

如今,从教学环境设计过渡到学习环境设计,表明了教师在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时,需要从学习者的层面看待教学,构建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学习环境,这也是有效教学的基本条件。下面,笔者探讨了课堂学习环境的设计,旨在构建一种关怀型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崇尚人文关怀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关怀理论及其启示

19世纪80年代,内尔·诺丁斯在借鉴、吸收关怀伦理学思想精华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育经历和生活体验,提出了“关怀理论”这个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诺丁斯从关怀伦理学的方向出发,探讨了关怀理论重视的是情感之间的联结,并且把关心解释为一种心理状态和态度,最终目标是关心学生的方方面面。

诺丁斯的关怀理论啟示我们,教师和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关怀行为进行互动,可以实现互相同情、理解与认可。在关怀型的学习环境中,师生共同实践,可以构建一种崇尚关怀的学习环境,改善了传统教学与学习的弊端。同时,在关怀型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人格,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二、学习环境的概念与内涵

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成长环境,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威尔逊·布伦特认为,学习环境是这样一个场所:学习者在这里相互合作,并且使用多种工具和信息资源相互支持,参与解决问题, 以达到学习目标。在国内,最早研究学习环境的人是学者朱晓鸽,他指出:“学习环境是指在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资源的一种过程。”

基于以上定义,笔者将“学习环境”的概念界定为:在教学中,学生与周边环境以及同学、教师等进行相互交流、探讨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的支持,包括物理条件,如教室、桌椅。

三、崇尚人文关怀的学习环境设计

珍妮特·沃斯和戈登·德莱顿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提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这句话告诉教师,学生生活的环境极其重要,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成长,就可能形成什么样的人格。如果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感受到人文关怀,他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关怀的态度、关怀的精神。因此,教师的工作可以总结为:要以促进全部学生发展主体性学习为教育目标,并以此设计学习环境,开展教育实践。笔者认为关怀型的学习环境设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守望尊重

尊重是人生来的需要和追求,也是人与人之间能够和谐相处的一条底线。尊重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高层次需求,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教师需要得到尊重,这种尊重可以来自社会、家庭等。学生同样需要获得尊重,在学校里,这种尊重大部分是来自教师。在学习环境中,如果学生获得了尊重,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并且产生积极乐观的情感,更加愿意投入学习中。

1.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于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应有的发展。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个性特点也有所不同,因而教师不能要求所有学生是“一样的”。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差异,在课堂上以倾听的姿态面向所有学生,倾听学生的故事、看法和观点,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倾听也是一种尊重。

学习环境设计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构建一个尊重学生个性、人格、兴趣、爱好的学习环境,这就是一种关怀的体现。

2.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内容越来越难,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的学习压力逐渐增加。教师希望学生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在失望的时候,他们会无意识地漠视学生的自尊心,指责、批评学生。然而,这些教育行为会让学生认为教师不喜爱、不认可自己。试问,长久处于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还能拥有自信、拥有活力、拥有理想的成绩吗?因此,教师要努力构建一个保护和培养学生自尊心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和认可,树立学习自信,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尊重学生的思维

每个学生是在不同学习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思维水平也不尽相同,所以在表达观点,或者发表见解时,都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通过对事物的表象认识来构建自己的看法。其实,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可以反映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思维水平。如果学生的看法得到了尊重,他们就会感受到来自教师的认可,有助于他们形成乐观的生活与学习态度。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由发表看法和观点的空间,营造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学习环境,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二)怀抱理解

生活中“理解”一词,是人们运用频率较高的词语。在教育中,理解一词慢慢发展为“理解教育”这一新型教育模式,当代教学文化也正在由灌输性教学文化转向理解性教学文化。在灌输性教学文化中,教师不断变为学生发号施令,导致学生“老老实实、唯唯诺诺”,缺乏个性。理解性教学文化提倡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师生沉浸在理解性的交往环境中。不仅如此,理解性教学文化反映出人文关怀的教学环境,两者之间不是谁决定谁、谁制约谁的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洽关系。

1.宽容的教育

宽容可以理解为对差异性的承认,意味着对多元性的认可,甚至是对那些反对自己、挑战自己观点的接纳。教师理解学生,是教师宽容的一种体现。笔者认为,宽容的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首先,宽容体现为教师肯定学生的存在价值,肯定学生某些方面的合理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以权威者自居,当学生提出各类异想天开的观点时,教师不可贸然地采取否定的轻蔑态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以发现者、探究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教师要允许学生大胆提问、敢于质疑,这才是学生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关怀型学习环境。

其次,宽容意味着教师要具备包容、开放的心态,允许学生出错,因为有错才能更好地纠错。教师只有养成宽容意识,认识宽容的价值,才能创设一种没有威胁、不同意见均能受到重视与鼓励的关怀型学习环境,让学生敢说敢做,不受束缚,勇于表达自己。

2.对话的教育

对话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尊重、平等、自由地进行交流。与对话相对应的词语为独白,而在独白的学习环境中必然是压制、漠视学生个性的教育,是学生厌学的导火索。在传统教育中,教师的教学关注点在于学生能够学会所有的知识点,所以教学重点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上。在这种死板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只学会了知识并没有获得其他方面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教学方式脱离了对话,教学效率不高。

在關怀型学习环境中,教师要更加强调民主,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交流。只有在“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中,对话才能发生,情感才能交流。由此可见,对话可以创建积极参与、民主平等、理解尊重的学习环境,这也是打破教师权威、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有效方法。

(三)走向承认

在崇尚人文关怀的学习环境中,教师的职责更加复杂多样,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关怀学生的生命。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关怀型学习环境中自由成长。

认可蕴含了人人都需要的人文关怀,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认可对学生积极情感的形成、健康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能够助力学生更好地成长。

1.承认认可了差异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追求“统一性”是一贯的行为方式和逻辑,这种去个性、去差异的教学已经给人才培养带来了危害,学生失去了批判的精神,也失去了创造性。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和思想,这是教育理论反思与构建以及教育实践开展的前提。要想创造承认的学习环境,教师就要承认每个学生的优势,理解学生的弱势。高效的“学习环境”要求教师能够发现学生的差异,以及不同学生的不同追求,并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最适合的任务。因此,教育承认是对人性差异的承认,也是对学生存在差异的认可。

2.承认代表了公平

在教育领域,教育公平具有独特的内涵,能使学生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尊重与认同,并且产生积极的人生情感。

教育学研究表明,个体的发展是以遗传因素为前提,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学习环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还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个体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遭遇了不公正的对待,不管这种不公正涉及的是生活资料分配,还是政治权利,必定会从总体上恶化个体发展的环境,使得个体的发展处于一种不利的状态。因此,教育公平意味着不同的学生要得到不同的对待,那种追求所有学生一致的教育行为,是教育不公平的表现,也是当今教育改革关注的对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说,差异化教学、个性化教学、理解教学都是走向教育公平的重要形式。

综上所述,课堂学习环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所以在崇尚人文关怀的学习环境里,教师需要有更强的人文关怀能力,包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承认学生,并以爱的智慧实现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灵魂的碰撞、精神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充满人文关怀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接受知识,更好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孙婷婷.关怀教育理论视角下小学师生关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2]陈卫东,叶新东,许亚锋.未来课堂:智慧学习环境[J].远程教育杂志,2012(5).

[3]贺平,武法提.论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基础[J].现代教育技术,2006(6).

[4]朱晓鸽.论学习环境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1996(7).

[5]钟启泉.学习环境设计:框架与课题[J].教育研究,2015(1).

[6]珍妮特·沃斯,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7]约翰·I.古德莱德,罗杰·索德,肯尼思·A.斯罗特尼克.提升教师的教育境界:教学的道德尺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8]石中英.教育机会均等的内涵及其政策意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4).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学习环境小学课堂
浅谈小学课堂教育的情境教学法
浅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横跨时空的新兴教学环境——国内“智慧校园”相关文献综述
试论初中英语学习环境的创造
建于生命关怀基础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浅谈将游戏引入计算机课堂的意义及建议
英语教学有效性缺失的原因调查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