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提升农村中学生音乐欣赏素养

2022-05-30王钰晶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思想实施原则实施路径

摘 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与音乐教育存在较强的诉求契合。文章以农村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为例,在阐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与初中音乐教学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指出了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导向下农村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实施原则,最后重点探讨了具体的实施路径,包括依托教材资源进行整合,创设生活情境强化感悟,消除类别界限促进整体提升,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生活教育思想;农村音乐欣赏教学;实施原则;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2)24-0015-03

引  言

初中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核心构成,主要诉求就是夯实学生的音乐基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提升终身学习支撑力。而音乐欣赏教学则是达成这一诉求的核心路径,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1]。从某种意义上讲,初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根本指向就是创造和生活,前者主要是促进学生思维进阶,提高艺术素养,后者主要是确保音乐知识与日常生活达到深层整合,提升综合素质。显然,这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内核高度共振与契合,因此,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提升农村中学生音乐欣赏素养,也是农村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命题,应该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入手进行系统探究,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根本出发点。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与初中音乐教学的内在逻辑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强调在教学实践中注重贴合实际生活,主张学科教学要打破课堂束缚,走到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中,以增强教学的延展性、实效性[2]。

以陶行知的观点来看,教学必须贴合生活,具体内容要契合生活需求,这是充分发挥教学服务生活作用的根本前提。生活教育的根本诉求就是培养与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具体由健康、劳动、艺术、科学和社会改造五个维度的素养构成。显然,这五个维度的素养构成与现代素质教育的价值诉求高度契合,最终指向都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体来讲,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面向有三个,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是架构社会、生活、学校内在关联的理论支撑,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拓宽教学维度、促进深度学习的重要理论依托。另外,生活教育思想应遵循的原则也非常明显,生活即教育应遵循趣味性原则,社会即学校应遵循实践性原则,教学做合一则应遵循探究性原则。

就初中音乐教学来讲,生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因为音乐源于生活,其传承与发展都离不开生活的滋养,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融入生活元素,能够有效拓展课堂价值边界,优化音乐文化环境,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中学生对音乐有着较高的个人追求,喜欢歌唱和模仿,并借此释放情绪、表达自我。通过学习音乐,学生既能够提升音乐素养,也能够舒缓内心压力。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从生活出发,创设相应的情境,拓展教学有效性的路径。生活元素的巧妙融入,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知音乐的实用性,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其音乐创造力、想象力、鉴赏力,这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3]。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导向下农村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实施原则

要想全面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增强农村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教师就必须遵循趣味性、激励性、总结性、生活性的原则,具体如下。

(一)趣味性

生活教育思想要求以生活需求为导向,灵活开展教学活动,反对一味地理论灌输,倡导在广阔的社会生活场域内进行个性化、交互化的教学,全面挖掘释放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4]。为此,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要坚持趣味性原则,围绕学生的需求进行巧妙“激趣”。

(二)激励性

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但要想在欣赏的同时进行有效创造却显得有些吃力,所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使其自主拓展知识边界,在个性学习和深度学习中获取成就感,激活创造学习内驱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总结性

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动态跟踪,并适时总结学生的课堂创造情况,及时予以指导,帮助学生明确欣赏活动和创造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完善學生知识系统,促进其音乐素养的整体提升。

(四)生活性

在音乐欣赏教学实践中,无论趣味激发还是探究生成,都离不开生活情境的有力支撑,教师要吃透生活教育思想,并将其作为根本指导思想,确保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全面贴合,真正激活音乐欣赏课堂的活力[5]。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导向下农村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实施路径

教师要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导,坚持趣味性、激励性、总结性和生活性原则,持续积累,积极探索陶行知教育思想导向下农村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以学生为本进行“激趣”

创造行为的高效实施需要以兴趣为根本前提,即在农村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生本原则,全面带动学生情绪,激活欣赏学习内驱[6]。首先,教师要善于利用流行音乐元素进行激趣。如在《吉祥三宝》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可引入流行音乐《天堂》《鸿雁》等蒙古风音乐,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牧歌》让学生充分感知蒙古族音乐的魅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对马头琴演奏特色进行品鉴学习,掌握其曲调风格、韵律特征,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强化地方文化的个性认知。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操作体验来激趣。如在《永远的莫扎特》欣赏课上,教师可播放SHE的《不想长大》,然后组织学生随着音乐律动拍手、摇摆,真正体会音乐的动感,随后播放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经典旋律,并引导学生分析对比两首歌曲在旋律上的相同之处。通过流行歌曲及操作体验进行导入,能让学生快速进入放松状态,有效拉近教师与学生、古典与流行之间的距离,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运用类比分析调动学生认知经验,使其在对比聆听中进行深层次的鉴赏区分,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音乐鉴赏与感知能力,还能够促进类比、总结等高阶思维的发展。以学生为本进行激趣,符合陶行知创造教育中的“启发”要求,是后续创造活动高效开展的重要前提。

(二)依托教材资源进行整合

陶行知教育思想主张教师打破课堂束缚,通过课外知识的整合,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实现学科教学价值边界的延伸。也就是说,在农村初中音乐欣赏课上,教师要依托教材资源进行维度更广的知识整合,以增强教学的系统性、开拓性,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教师要利用音乐综艺节目进行整合。流行的音乐综艺节目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欣赏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经典咏流传》节目,通过流行音乐演绎古典诗词或经典文学,集流行、欣赏、文学、教育等于一身,且其中许多都是教材相关内容,非常适合初中音乐欣赏课。其次,教师要善于进行横向的资源整合。具体来讲,就是依托教材既定板块,横向搜集同类且个性的音乐作品,如经典戏曲作品《打虎上山》《贵妃醉酒》等都有不同风格的流行音乐版本,教师要进行有意的整合,积累音乐欣赏素材。教师在歌剧欣赏课上,可为学生介绍影视中经常出现的莫扎特《魔笛》中的咏叹调《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然后播放相应影视片段,让学生获得不一样的音乐视听体验。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欣赏素材,在个性学习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三)创设生活情境强化感悟

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悟音乐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心灵与音乐的碰撞,以此提高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并使其在创造性体验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具体来讲,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初中生的身心特点,采用各种有效手段打造具有多维交互功能的场景空间,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的情感。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实物展示、音乐播放、多媒体呈现等方式,灵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的情绪与情感发展,强化音乐与生活的贴合性,优化学生音乐体验的情感氛围,然后采用诗意化、人文化的教学语言,深入挖掘音乐作品背后的审美价值、情感价值,在提升学生音乐欣赏素养的同时,促进其他核心素养的养成[7]。例如,在《世代相传的歌》音乐欣赏教学中,由于相关生活情境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学生很难真正领略音乐背后的情感,因此,教师可围绕《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展开情境创设,对学生音乐情绪和情感进行有意引导。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真实的黄河景象,以及船工不畏艰难险阻逆流拉纤的动人画面,通过生活场景的渲染为后续学生理解歌词背后的价值意蕴夯实基础。通过多媒体视觉刺激,学生的情绪和情感被有效调动,进而可以非常容易地理解音乐背后的情感脉络,并有意愿进行自我抒发。此时,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师可以采用诗意化、人文化的语言进行总结,如“在歌曲中,我们可以听到艄公豪迈的呼喊,就如同黄河的澎湃、雄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天斗的勇气和乐观,而这背后则是黄河母亲给予我们的无穷力量。”如此一来,视听、语言等的多维刺激,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音乐情感,使其在加深对音乐作品价值理解的基础上,有效提升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和人文素养,同时践行了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生活即教育理念。

(四)消除类别界限促进整体提升

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应树立大音乐观,明确音乐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较强的时间线性。教师不应简单地进行经典与流行的类别限定,而是要帮助学生站在时代整体角度对音乐生成系统进行深层把握,同时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整体提升。对于农村初中生而言,受种种现实因素的影响,他们对许多流行音乐都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因此,如何通过有效引导,提高他们对流行音乐的认知,也是音乐欣赏课的一个重点。所以在备课环节,教师要认真筛选,仔细鉴别,合理设计,以多元化手段引导学生聆听、感悟音乐的魅力,尤其要做好音乐作品的历史语境呈现,帮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评价鉴赏。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勇于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真实感受,同时组织学生进行有效讨论,让学生在思想碰撞和独立思辨中提高音乐欣赏素养。例如,教师可利用课前五分钟组织流行音乐赏析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分享自己喜欢的流行音乐、偶像歌手,并以具体作品为例,指出自己喜欢的点,可以是歌词、旋律等,也可以是歌手的励志生活,抑或是作品产生独特的时代背景等。最后,教师要通过师生互评,对学生所分享的音乐进行评价,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在增强学生音乐学习自主性、自觉性的基础上,有效培养与提升学生流行音乐审美感知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并帮助学生树立大音乐观。

结  语

总而言之,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与农村初中音乐欣赏课有着高度的价值共振与逻辑共通,对具体教学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導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思想内涵,把握理论内核,以趣味性、激励性、总结性、生活性为原则,高效落实,在全面践行中寻求高效教学路径。归纳来讲,教师既要以学生为本进行“激趣”,又要依托教材资源进行整合;既要创设生活情境强化感悟,又要消除类别界限,促进整体提升。这样才能全面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提升农村初中生音乐鉴赏素养,同时推动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程功群.陶行知的美育思想、实践及现实启示[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21,37(02):1-5,124.

曹丽君.陶行知生活教育视阈下生活化音乐课程教学[J].文化产业,2021(04):124-125.

杜旭芬.浅谈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黄河之声,2020(13):79.

徐庆科.陶行知教育思想对乡土音乐进课堂的启示与探索:以阳澄渔歌为例[J].北方音乐,2020(08):219,223.

金维才,李东梅.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的价值旨归[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34(04):90-100.

朱晓怡.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下的音乐活动开展[J].传播力研究,2020,4(10):173-174.

杨海伦.“快乐教学”理念应用于农村初中音乐课堂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戏剧之家,2020(09):18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下的乡村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研究”(课题批准号:TY-c/2020/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钰晶(1988.12-),女,江苏如东人,

任教于江苏省如东县双甸中学,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思想实施原则实施路径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高职语文教学的启示
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实现体育教学生活化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职选修课《演讲与口才》训练策略与原则探析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探究中学英语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