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建设策略探究

2022-05-30傅玉真

格言 2022年8期
关键词:学科政治教学模式

傅玉真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理论倡导“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教師在教学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高中政治作为一门文科性学科,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进行的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教育,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倾听的位置。这样的学习模式,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学生乏于思考,从而难以有效掌握政治学科的精髓。因此,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挖掘新型教学模式就成了政治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重点分析当前高中政治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从问题出发探寻解决方法,倡导一种师生互动互助的高效教学理念,从兴趣和动力出发,让政治学科充满趣味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全面发展教育理念是当前国家倡导的主流教育理念,高效课堂的打造也是势在必行。那么如何结合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让教师从“高高在上”的主导者,成为配合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的从属,就需要深入地进行研究探讨。《易经》有云:“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意思就是在孩子的启蒙教育中,不是我主动要求教育他们,而是他们求教于我,旨在揭示在教育中,施教者和受教者的一种学习关系。延伸到高中政治学习中也是一样的道理。学生在求知求学的道路上,必须带着一种求学的态度,主动读书,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拥有学习中的主动性,乃是学生求知中最重要的一环。教师作为施教者,作用同样不容忽视。教师在高效课堂的打造中承担着重要的建设作用。

高中政治教学课堂目前存在的问题

教学模式陈旧

在政治课堂上,教学模式陈旧已经成为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由于政治学科的文科属性,其背诵的内容占比高,在考试过程中,偏重考查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遵循“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随着新课改的要求,素质教育日渐盛行,政治学科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层面的东西,更重要的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一种思维辩证能力,一种主动探究能力。对于学习主动性较强的学生来说,尚能通过课后复习取得不错的成绩。对于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来说,陈旧的教学模式、枯燥的课堂氛围,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是面向的全体学生,不是个别学生,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地探索更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占据主导

教师占据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是目前政治教学中存在的一大问题。这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相违背,现代教育倡导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活泛起来。教师在传达知识内容时,若是一味地站在讲台上泛泛而谈,学生在讲台下听得昏昏欲睡,是不能达到高效教学效率的。尤其是政治学科具有枯燥性,教师再要延续传达式教学方法,学生会更加难以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师生难以形成有效互动,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逐渐降低,更加难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顺应新课标的改革,把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让位于学生,创造多种情境的教学模式,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积极性。

教学课堂枯燥

教学课堂枯燥,教学内容乏善可陈,也是政治教学课堂中的一大难点。政治学科其本身的学习枯燥性,再加上陈旧的教学模式,会使教学氛围更加死气沉沉。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懂得根据教材内容做出相应教学变革,不能有效发挥备课的重要作用,会导致其在讲课过程中,只是一味引用教材中的观点,而且有些观点会抽象难懂。教师讲得刻板,学生学得刻板,整个课堂没有生机,没有互动,没有思考,没有主动性。这样枯燥的课堂模式,跟教师的自身学习能力也是分不开的,教师若是不与时俱进,不懂得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就容易让课堂陷入一片死气沉沉之中。不可否认,当前很多教师还是过去的旧观念,把政治学科放在了记忆为主之上,并没有用一种全新的理念设计教学方法,只是按照课本内容规规矩矩地讲述知识点,自然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

打造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具体方法

改变陈旧教学观念,做好备课工作

在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首先就是要改变自身陈旧的教学观念,积极对待备课工作。对于学生来说,预习很重要。对于教师来说备课工作很重要。教师在讲课前,要针对所讲内容做一个系统的分解,找出讲解内容的重点难点,分析该借助什么样的工具吸引学生的眼球,创设什么样的情景能够勾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针对教材分解挖掘,找出互动点,这样才能提升课堂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讲解《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先将重要的知识点梳理清楚,然后针对每个知识点设置几个可以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的问题。教师要改变陈述性的讲课模式,在课堂中及时与学生互动,启发学生的思维。

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现代的教育理念,不是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是什么,而是应该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探究问题的答案是什么。政治这门文科类学科的问题答案具有发散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在问题教学情境中,要注重问题的层层递进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有效的问题互动环节之后,教师再针对问题进行系统总结归纳,学生就能更深入地了解学习内容的本质。

例如,教师在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一课时,就可以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问题的设置需要环环相扣。第一个问题:今日的生活与往昔相比有什么不同?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教师将正题引导到共产党的领导,然后开启讲课。在讲了共产党的先进性之后,提出第二个问题:说说你身边幸福生活的情景或者故事?这些具体的事例都是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中心最好的反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感受党的伟大。最后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党员,你想为人民做些什么?升华主题,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党之心。

借助信息技术授课,降低学习难度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让信息多媒体设备走入教学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高效教学,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授课。一方面,可以将抽象的政治观点通过图片或者影像的方式变得通俗易懂;另一方面,通过视频授课,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提升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取适当的网络方式搭配授课,可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既降低学科学习的枯燥性,又提升了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教师在讲述《人民民主专政的社會主义国家》一课时,就可以采取信息技术多媒体设备进行授课。人民民主专政是一个特别抽象的概念,仅凭课本中的语言解释,学生还是会听得懵懵懂懂。在探究与分享中,提到“白毛女”的故事,还有各民族代表步入人民大会堂的图片。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去播放《白毛女》的电影,还有人民代表为人民谋福祉的视频。通过鲜明的对比,学生能更容易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能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国家确实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做主,内心会生发一种主人翁意识,从而加深学生的爱党爱国的热情。

成立互助学习小组,自主合作交流

在政治教学课堂中,针对某一个内容的学习,也可以通过成立互助学习小组的方式,让学生之间自主地合作交流,进行探讨归纳,形成一种良好沟通的长效机制,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在头脑风暴中,更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交流学习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关系,不仅加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也打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班级学习氛围,有助于先进带后进,实现学生的全面学习,共同提高。当然,教师不能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要承担起教学任务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补充观点,讲解内容,才能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偏差。

例如,教师在讲述《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课时,就可以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成立互助学习小组,共同去探讨本课内容。高中的学生已经对社会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那么面对“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概念,学生们有怎样直观的感受。让大家一前后桌为小组讨论,尤其是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切实体会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学生们讨论之后,每个小组要形成自己的观点,推举一个学生进行分享。这样的讨论小组形式,更容易提升课堂的活跃性,更重要的是学生不再是一个倾听者,而是一个参与者、思考者,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抓住课堂训练机会,巩固学习成果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课堂教学中的训练机会,既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最好巩固,也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通过课堂的训练机会,学生会提出的一些疑惑,这样就很容易鉴定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学习内容。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也要注重课后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留下适当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机会,从而达到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讲述《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课时,就可以在课文内容讲完以后留出一定时间来进行课堂训练。教师把本节课的内容,划分成一个个小的知识点,设置成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题型,让学生来进行当堂测验。教师可以让学生轮流来回答问题,对于需要牢记于心的知识点进行反复回答。这样轮流反复回答问题的方式,一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了学习当中,二是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对于学生掌握不牢的内容,教师再进行适当地补充讲解,让知识点化繁为简,化多为少,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创设辩论比赛课堂,活跃课堂氛围

辩论赛是一种很好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方法,尤其是针对高中政治语言精练、观点明确、总结到位以及具有对比性的特点,教师完全可以在学习某章节内容时,采取辩论赛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这样不仅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能够使学生重视课前预习,让学生沉浸在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思维当中。而且通过辩论赛的方式,活跃了课堂氛围,提升了课堂效率,培育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政治学科素养。

例如,教师在讲述《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时候,就可以设置一个辩论赛题目:“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公有制为主体好,还是多种所有制为主体好?”。在此辩题下,正方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好”,反方坚持“多种所有制为主体好”。教师让班级的学生自动选择辩题的方向。留下这个问题以后,先预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自动学习课本中的内容,在网络上查找相关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开展辩论赛。这样很容易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虽然有很多观点不是很正确,但是积极思索的过程是值得肯定的。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主动提升个人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教学素养,积极地参与学校组织的教学培训,在课下时间,主动学习,更新政治学科体系。教师能力的提升,直接影响着高效课堂的建设。素质教育下,政治学科高效课堂的打造势在必行,教师要发挥好重要的建设作用,积极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学习新理念,新方法,直击学习中的痛点难点,以生为本,创建一种活跃的互动的探究的课堂学习氛围,最终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实现其学习成绩的提高和政治思维的提升。尤其是要改变枯燥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创设各种各样的新情境,从而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

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思政一体化背景下党史资源在中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SZJ21093)(福建教育学院资助)研究论文。

猜你喜欢

学科政治教学模式
【学科新书导览】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