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伟:大山深处的孩子王

2022-05-30王灿鑫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22年8期
关键词:李伟教学点花椒

王灿鑫

1987年9月,18歲的李伟高中毕业,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同时也为了追求自小埋在心中的园丁梦想,他来到大理市挖色镇大成完小花椒箐教学点当起了代课教师。如今,53岁的李伟,从事乡村教学已经35年,但其中的27年都是在这个山区教学点度过的。多年的坚守,他倾心向学生传授知识,不仅教育教学质量出众,还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思想品格,同时积极帮助家庭困难学生争取各种学生资助政策,使花椒箐的孩子在小学期间实现了“零辍学”。他获得大理州人民政府颁发的从事山村复式教育二十年以上荣誉证书,还被授予大理市“道德模范”和挖色镇“优秀教师”等多种荣誉。

矢志不渝,两鬓染霜终不悔

花椒箐村地处高寒山区,土地贫瘠,交通不便,20世纪80年代,偏僻、闭塞、贫穷、落后,更是成为这块土地的代名词。但那时初上讲台的李伟不抱怨,不言苦,执起教鞭,走上讲台,就把自己当成花椒箐小学的孩子最亲密的“大朋友”。1995年9月因工作需要,他被乡教办调到大成完小任教8年。2003年9月,花椒箐新学校建好投入使用。新学期开学时,应花椒箐村民请求,挖色镇教办同意,村民们邀约到大成完小将李伟接回花椒箐完小任教。时至今日,李伟从未离开过花椒箐完小。

冬去春来,寒暑往返,李伟在花椒箐完小累计任教已达27年。从当年年轻帅气小伙到如今的两鬓染霜,27年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他一直坚守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风来雨去,带着孩子往返在上下学的路上。27年来,花椒箐的村民和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看在眼里,更记在心里,直接把他当作村里的一员。但事实上,“单兵作战”的工作是极其艰难的,他是校长,是班主任,是少先队辅导员,同时还是炊事员,常常一天功课结束,忙得自己都差不多散了架。近30年来,李伟有很多次外调的机会,但他都放弃了,看到花椒箐的孩子们一个个走出山村,成就梦想,就是他最大的欣慰。

同样作为一个父亲,他也觉得亏欠儿女太多,内疚自责,为了山里的孩子,他几乎就没带儿女逛过街,没有陪过他们做作业。最令他感到极度矛盾的是2011年,体弱多病的老父亲走路不稳摔成重伤,颈椎跌伤错位,被紧急送进大理州人民医院急救住院两个多月,但为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他只能利用周末去照顾尽孝。到了星期日下午,他又在父亲依恋和赞许的眼神中,匆匆含泪返校。他知道家人、特别是年迈的父亲对自己事业的理解,知道自己教书育人的职责神圣而不可亵渎,每当回到学生身边,自己又感觉浑身有劲。

鉴于李伟父亲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的实际情况,中心校领导研究决定,将李伟调回离家较近的光邑完小,以便课后照顾年老多病的双亲。当中心校领导找到他,说明情况后,李伟沉思了一会后说:“如果说我不想回去,这是违心的,我也想回到坝子里侍奉双亲,但我已经适应这里了,我喜欢我的学生,喜欢这个学校……我还是留下吧!”

于是李伟继续留在山里。在花椒箐工作27年,他舍不得这一特殊的岗位,更放不下孩子和村民们的期盼。至今年已53岁的他依然“单枪匹马”,奋战在花椒箐一师一校教学点,执着地守护着那片热土,守护着他的学生们。

植根乡土,呕心沥血育桃李

李伟常说,“爱,是事业杠杆的支点”。35年来,他扎根山区,爱校如家,在与花椒箐小学相依相伴的27年中,默默耕耘,竭诚奉献。

作为一师一校的老师,李伟一人扮演学校的多重角色,上好每一堂课,教育管理好每一名学生,安全卫生地做好每一顿营养午餐。他是一个精细的人,不仅作息表、课程表、工作安排表、教案等应有尽有,安全工作、营养餐操作流程、学生档案、报刊图书、教具器材等管理也有条不紊。李伟注重学生的引导,结合山区学生特点,积极倡导“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他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言传身教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感恩,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思想品格。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指导学生参与洗菜、淘米、洗碗等营养午餐帮厨工作,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生活能力。李伟特别关心特殊群体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里有一两个特殊孩子,他始终对他们关爱有加、耐心有加。特别对于那些留守儿童,他更是倾尽心力,经常进行入户走访,积极帮助家庭困难学生争取社会各界和爱心人士的资助,使花椒箐的孩子在小学期间实现了“零辍学”。

进入新时代,各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特别是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推进,虽然身处相对偏远的山区教学点,但李伟对教学工作始终一丝不苟,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思想上丝毫不敢懈怠,自加压力,强化学习,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夯实教学理论基础;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运用培训等,活学活用行之有效的复式教学方法;刻苦钻研教育信息技术,将现代化教学手段融入复式教学,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李伟不辞辛苦,默默地播洒自己的爱心,将满腔的热情奉献给自己最挚爱的教育事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7年来,他的教学成绩在全镇多次名列前茅,多次获得了省州市镇各级表彰。花椒箐2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已走出了7名大学生,12名中专生,这些无不凝结着李伟的心血和汗水。

艰苦创业,改善条件谱新篇

一师一校办学条件有限,工作环境艰苦。27年来,李伟既是教师,也是学校的建设者。他积极主动争取项目资金,多次到村里、镇里、市里反映情况,多渠道集资,改善办学条件。

在他的积极努力下,花椒箐学校于2004年平整硬化了篮球场,并向附近的雷达站申请了两个篮球架;2005年向市教育局、挖色镇中心校申请配发了远程教育设备1套,首次将现代化教育设备引入山区学校;2010年建成学校图书角,藏书300多册;2012年完成了校园绿化工程;2013年将花椒箐机压井井水引入校园,解决了师生饮用水难题;2013年省电教馆配发电子白板1套;2015年,向银行申请资金,重新装修了教学楼,改造了厨房、厕所等,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提升了育人环境。如今的花椒箐小学,书声琅琅、校园整洁、绿树成荫,在山野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2020年,在第3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云南省教育厅对全省499名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优秀教师进行了表彰,李伟成为大理州45个获奖教师之一。

猜你喜欢

李伟教学点花椒
“田”野里的乐趣
我国古代的玫瑰:花椒
“制造”年兽
当前花椒价格走低 椒农如何积极应对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孟母三迁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摘花椒
花椒泡脚好处多
关于办好农村小学教学点问题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