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李汝南《三清图》《出游图》研析

2022-05-30唐建军

东方收藏 2022年8期
关键词:清代

摘要:李汝南是四川温江籍人,清同治九年(1870)顺天乡试举人,京师名士,晚清著名书画家,但关于李汝南的研究远未深入,其书画成就及其地位有待进一步深入发掘。

关键词:清代;李汝南;三清图;出游图

李汝南(1827—1884),字梦予,号湘石。四川温江人。同治三年(1864)甲子科优贡第二名;同治四年(1865)乙丑科选教习第五十八名,选任正蓝旗汉教习;同治九年(1870)庚午科中顺天乡试第五十四名;光绪十年(1884)选授福建福宁府福鼎县知县,未出都而卒。[1] 工琴嗜曲,尤以书画名天下,词华秀发,颖类倬群。[2]

李汝南系晚清著名书画家,前后淹留北京20年,所交多名士,所绘之画多以兰草为主。民国时期其书画逐渐流入民间,当时温江收藏家席玉麟便收藏有其较多作品。新中国成立后,李汝南作品被全国各大博物馆收藏。1985年席玉麟去世后,其部分藏品流入艺术市场,故近年来在各类拍卖会上均可以见到。

一、李汝南《三清图》

《三清图》轴为四川达州万星2014春季“尔雅藏珍”专场拍品(图1),其为纸本,纵157、横32厘米。因绘有兰、竹、石,故名“三清”。画作整体构图简洁明快,扑面而来的文人画气息让人感觉清新雅致。图中用淡墨勾画出嶙峋高耸的怪石,山石的底部和中部石缝间各生出兰花一丛,数朵盛开,数朵含苞待放。此外,用浓墨画兰叶,淡墨画兰茎和花朵,形成墨色对比,山石的中上部斜生出四株竹枝,枝叶采用浓淡墨交替。李汝南用寥寥数笔,淡墨画山石、浓墨写兰,石间崖下,兰叶错综斜出,笔意酣畅、一片生机、幽香风远,自有一股清新意味,俊逸挺拔、超凡脱俗。左上角有李汝南题画诗:“一编秋水坐芳丛,静坐时缘鼻观通。得时同心忝臭(通嗅)味,赏心全在不言中。”款署:“丙子秋八月写,奉华亭宗弟军门大人粲正,湘石如兄汝南涂墨。”款尾钤一行一字朱文圆印“南”、双行二字白文方印“湘石”。右上角有9行123字的题跋:“写出沅湘意,秋风满尘寒。墨痕余九畹,霜气拂千竿。人以素心重,相逢知己难。此中有深意,莫作迎图看。介于石,臭(通嗅)如兰,坚多节,皆《易》理也。湘石写而赠余,殆于画中寓规讽焉。仰轩、负俊、卞洵倜傥非常之士,见而赏之,举以相赠,愿自徒赏画之工,而深味乎画之理,斯真精于赏鉴者。仰轩其以舍之,为然否。华亭跋,菊人题。”跋尾钤双行四字白文方印“培荣之章”,双行二字朱文方印“吉人”(图2)。

由《三清图》的款署可知,李汝南称华亭为“宗弟军门大人”,这里的“宗弟”指同一祖宗的兄弟,“军门大人”是清代对提督或总兵加提督衔者之尊称,而跋尾钤“培荣之章”,故可知华亭为“李培荣”,也即“李华亭”。根据这条线索,笔者在温江区博物馆的藏品中搜索,同样找到了李汝南赠李华亭的两件书法屏:其一,李汝南临苏轼、赵孟頫、米芾、黄庭坚四家行书屏,款署:“丙子秋七月,作于菏泽营次,以奉华廷宗弟军门大人补壁即正,湘石愚兄汝南”;其二,李汝南临《甘露帖》行书屏,款署“丙子菊月(九月)临,奉华廷军门宗弟大人正,湘石汝南”。而《三清图》款署“丙子秋八月写,奉华亭宗弟军门大人粲正,湘石如兄汝南涂墨”。从款署时间分析,丙子年(光绪二年,1876),李汝南从7月至9月一直在山东菏泽军营,可见他是从京城特意去山东菏泽拜访老友的,且为李华亭作了三幅书画,这情谊非同一般。

再觀《三清图》可以发现,兰花虽简,却远非一般俗者所能涉猎,故很多画家都选择退而避之。兰、竹、石都是告诫做人的道理,要像石一样坚强不屈,像花中君子兰一样高洁、典雅,像竹一样高风亮节。题画诗则诗画兼顾,既符合画意,又衬托出画的意境,同时也可见李汝南的词章才华横溢。再从书法的角度,可见李汝南的书法“米”味十足。一直以来,学米者众,得米意者少,然李汝南的书法神韵兼备、运笔刚劲强健,具奔腾之势,变化无穷、自由放达,倾侧之中多稳重。由这幅作品可见,李汝南不仅擅长绘画,书法和诗词亦佳。然这些还不够,右上角的名人题跋更为这幅《三清图》增色不少。题跋中提到的赏画者仰轩、负俊、卞洵,题跋人华亭、菊人何许人也?赏画者又为何人,有待考证。

经查阅大量史料,笔者在《丁宝桢在山东时的海防战略》一文中发现相关记载:“光绪二年(1876),以提督衔尽先补用总兵李培荣统领培军”;《清代缙绅录集成》四十三卷·《爵秩全览》(光绪七年冬)曰:“镇守四川松潘等处地方提调汉土官兵控制苗彝总兵官李培荣,云南人,行伍”,同年以剿办雷波夷匪出力,赏巴图鲁称号;《清代缙绅录集成》四十六卷·《爵秩全览》(光绪十二年夏):“镇守甘肃肃州等处地方挂印总兵官李培荣,云南人”;《清代缙绅录集成》》五十六卷·《爵秩全览》(光绪二十年秋):“提督甘肃等地方军务节制各镇驻扎甘州府李培荣,云南大关厅人”,即李培荣,字华亭,一字华廷,云南大关厅(今云南大关县)人,行伍出身。

据《益州书画录》载,孙清士,滇南人,字吉人,晚号菊人,同治进士。署蒲江县。善画,花卉宗陈伯(白)阳,书法亦佳。光绪三年(1877)署蒲江县知县,撰《蒲江志》五卷。《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载,孙清士,清,字吉人,一字菊人,云南呈贡人。同治十年(1871)进士,官至四川达县知县,光绪四年(1878)任四川南江县知县。工诗,尤精于画。花卉宗徐渭,颇有生气。晚岁致力山水,法沈周、董其昌,书法亦佳。

二、《李汝南与七同年出游图》

李汝南所绘《李汝南与七同年出游图》,是李汝南画作中少有的山水画作,也是罕见的李汝南描绘、题记自己与友人出游的作品。作品记述了清同治辛未(1871)七月,李汝南与裕寿田、陈芰声、蔡辅臣、张畹九、恽君硕、姚柽甫、盛韫石七同年游上闸时的情景。此图为四川重华2018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中国书画”专场拍品(图3),纵27.5、横63厘米,绢本设色。构图采用传统的三远构图法,画面近处画芦苇掩映,中部右侧画宽阔河面,河面上有一舟,右侧船头一艄公正撑杆划行,船舱内有五人,两人相对而坐,三人围坐,船尾有三人围坐,各自相谈甚欢,左侧中部画岸上房屋数间,点缀其间,画面远处右侧画山峦起伏,参天古树苍劲,草木葱葱,远处左侧画林木茂密的崇山峻岭,整个画面上部则为留白的天空。作者在画法上宗董巨而有新意,变化多端,芦苇用细笔淡墨勾画,山石用披麻皴干笔皴擦,树木多用横点。画面右侧顶端有款署112字,共计26行,满行6字,款署如下:“同治辛未秋七月,裕寿田同年约游上闸,同舟者有陈芰声、蔡辅臣、张畹九、恽君硕、姚柽甫、盛韫石诸同年,容与中流,竞一日之乐,韫石同年出素绢,嘱作此图,以志兴时,余将返蜀,觉良朋欢聚,作客诚难,屈指重来,又须三载,索笔涂此,以志鸿漄,他日重逢,当面壁一笑也。年愚弟李汝南并识。”

由款识内容展开可知:同治辛未(1871)秋七月,裕寿田邀约李汝南游上闸,同行者还有陈芰声等六位同年,一行共计8人。为记录下这次欢聚一堂的场面,盛韫石拿出素绢,嘱李汝南画了这幅出游图。所言游览地上闸,即为京杭大運河北京段通惠河上的一处上闸。通惠河上到元代至元三十年(1293)秋,共计开凿了24座水闸,至清代仍在使用的有广源上闸、会川上闸、海子上闸、文明上闸、惠和上闸、籍东上闸、平津上中下闸、溥济下闸、通流上闸共计11座水闸,故游览地上闸应为通惠河上的某一处上闸。李汝南用画笔描绘了宽阔的通惠河上,波光粼粼、微风徐徐、芦苇荡漾,远处山峦起伏、古木参天,岸边村舍三五,点缀其间,风景绝佳,八人乘坐着一叶小舟,在水光潋滟的湖面上任意飘荡,好不惬意。

那么,与李汝南同行的七位同年又是何许人呢?

同年是指科举时代同一年考中的仕子,彼此称为同年。李汝南以优贡参加了清同治九年(1870)庚午科顺天乡试,中得第54名举人。据同治九年庚午科《顺天乡试齿录》载,此科中式宗室举人5名,其余265人,在中式者中均查到了与李汝南同行的七同年,概况如下:

裕德,字寿田,喜塔腊氏,湖北巡抚崇纶子。以正白旗满洲存善佐领下荫生、户部学习郎中参加顺天乡试,得第121名,时年24岁。[3]光绪二年(1876)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读、咸安宫总裁、山东学政、工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体仁阁大学士。

盛昱(1850—1899),字伯熙,一作伯熙、伯兮、伯羲,号韫石,一号韵莳,意园。以镶白旗志元佐领下四品宗室参加顺天乡试,得宗室第一名,时21岁。[4]光绪三年(1877)丁丑科二甲第十名,历官编修,侍讲,侍读,国子监祭酒,满族学者。诗文、金石均负时名,有《成均课士录》《移林官金石文字》等。

陈惟和,字季高,号芰声,道光己亥年(1839)六月十一日生。以浙江杭州府钱塘县副贡生、户部学习郎中参加顺天乡试,得第25名举人,时32岁。[5]咸丰丁巳(1857)考取誊录第7名,咸丰辛酉(1861)顺天中式副榜第8名,同治壬戌(1862)乡试挑取誊录第36名,同治庚午(1870)保和殿复试钦取第一等第10名。[6]

蔡世佐,字黼辰,一字辅臣,号恒斋,道光庚戌年(1850)八月二十一日生。以浙江杭州府仁和县监生、刑部候补主事参加顺天乡试,得第73名,时25岁。[7]咸丰辛酉(1861)乡试挑取誊录第17名,光绪庚辰(1880)会试中式第146名,殿试二甲第45名,朝考一等第21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8]

张兆兰,字畹九,号秋荪,道光壬寅年(1842)七月二十日生。以江苏扬州府仪征县荫生、兵部候选郎中参加顺天乡试,得152名,时29岁。[9]咸丰辛酉科(1861)挑取誊录第12名,复试第二等第一名。 [10]

恽宝桢,字君硕,一字稷臣,道光壬寅年(1842)十二月十九日生。以江苏常州府阳湖县附监生、户部学习主事参加顺天乡试,得第170名,时29岁。[11]同治庚午(1870)保和殿复试,钦定第一等第11名。[12]

姚礼泰,字柽甫,号叔来,又号石益,咸丰辛亥年(1851)正月二十五日生。以广东广州府番禺县监生、户部学习郎中参加顺天乡试,得第256名,时23岁。[13]同治十三年甲戌科(1874)会试第287名,保和殿复试一等第30名,殿试二甲第14名,朝考一等第17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14]

七人之中,蔡世佐、姚礼泰出现中举年龄和中进士年龄不一致,都是因为瞒报了年龄。瞒报年龄与科举选拔考试制度有关,可以远溯至汉魏,宋代亦复常见,于科举定型之明清为极盛,目的是为了延长为官时间和追求“早达”的虚荣心理。

通过对《三清图》和《李汝南与七同年出游图》的研析,让我们领略到了北京通惠河上美丽的风景,同时知晓李汝南也是一位诗、书、画全能的艺术家,其颇广的交游中,不乏文人雅士,也有行伍将军。

注释:

[1]唐建军.晚清温江书画家李汝南初考[J].成都文物,2021(02):67-74.

[2][清]戴纶喆.四川儒林文苑传(綦江东溪慈善会刻本)[M]. 民国十一年.

[3][4][5][7][9][11][13]同治九年庚午科《顺天乡试齿录》,琉璃厂东门内路北,近文斋承办,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6][8][10][12][14]来新夏主编.清代科举人物家传资料汇编[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清代
试论清代满族统治者对儒学的重视及影响
宗族伦理视野下的清代婚制探微
从《创建蔚文书院官绅士民捐输碑》看清代清水江流域的书院教育
清代崇明县乡村产业交易中“过投”的讨论
略论清朝蒙古族“那达慕”概况
清代怎样整治形形色色的诈骗案
清代典妻习俗与户婚制度的竞存及原因评析
清代写真人物略考
浅谈清代宫廷乐舞的主要类型
清代贵州举人数量考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