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锋照片背后的故事

2022-05-30

雷锋 2022年8期
关键词:周军幅照片摄影家

编者按:

“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殷殷嘱托,深深厚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激荡出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情怀。

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需要我们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雷锋精神深入学习和熟知,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时值雷锋同志牺牲60周年、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60周年前夕,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主席线云强,动情讲述了他珍藏的300余幅雷锋原始照片背后的故事。放大这些照片,真实的历史再现眼前,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汇成朵朵浪花,在我们的心中荡起层层涟漪。通过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相信广大读者对《雷锋日记》和雷锋精神会有更深层次的解读,更好地汇聚起强国强军的磅礴力量。本刊从这一期开始,连续刊发重大选题系列报道《雷锋照片背后的故事》,敬请关注。

一幅普通士兵肖像,何以成为“国家典藏”——线云强讲述雷锋照片背后的故事之一

时值夏至,沈阳“线云强工作室”,一面长约10余米、高2米多的深色书柜木质方格里,静静地陈列着从新中国到新时代各个时期的百万余张影像资料,雷锋原始照片整齐地摆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国家典藏”——周军拍摄的《伟大的战士——雷锋》照片原作上,创作亲历者李奎根、作者长子周庆红共同签名,使雷锋手握钢枪凝视远方的这幅作品格外醒目、珍贵。

玻璃窗外直射进来的阳光,映照在雷锋英俊的面庞上,钢枪金属表面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线云强的讲述从这一张照片开始——

为雷锋拍摄过照片的老一辈摄影家,目前查证主要有8位,分别是:董哲、周军、张峻、季增、吴加昌、张泽西、陈文辉、赵志华。他们是雷锋成长的见证者,也是雷锋精神的传播者。

1993年,我从64集团军调到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工作。2000年6月,任原沈阳军区新闻图像社社长。在图像社库房里,我发现了几麻袋布满灰尘的图片资料,里边都是东北部队的影像历史。仔细翻看,我的眼睛亮了,过去从书本里、各种报刊上看到的雷锋,原始照片和部分底片就在我的眼前,我觉得这些原始影像极其珍贵。我作为拍摄雷锋摄影师的传人和后来者,有责任精心保管、收集整理前辈们留下的这些雷锋照片。因为雷锋的这些照片温暖和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史、艺术史、道德史和社会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还觉得雷锋的照片是中国摄影史的影像奇迹和珍贵视觉遗产,传播和保存一个真实的雷锋影像资料,是我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为了这些雷锋照片,我曾多次访谈雷锋照片的拍摄者和亲历者——原沈阳军区前进报社美术编辑李奎根老人,聆听到了一些雷锋照片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伟大的战士——雷锋》这幅照片,是原沈阳军区前进报社《民兵之友》杂志摄影记者周军拍摄的,是雷锋当兵以后第一幅公开发表的照片。

这幅照片拍摄目的是反映东北战士的精神风貌。当时的历史背景是,蒋介石在台湾叫嚣反攻大陆,为了备战,全军大搞阶级教育,努力提高部队战斗力、提高战士觉悟。雷锋当兵还不到一年,就成了部队忆苦思甜、阶级教育的典型。1960年11月26日《前进报》报道,雷锋到沈阳参加军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表彰大会,报社领导决定采访雷锋,让他写篇文章讲讲当兵入伍后的感悟。头天晚上,周军找到雷锋,将报社的意图告诉雷锋。第二天,雷锋如约来到报社,把写好的稿子交给总编并当场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随后,周军和美术编辑李奎根,带着雷锋一起研究拍摄肖像,准备作《民兵之友》杂志封面用。

拍摄地点确定在军区政治部院子里,大院里的树主要是槐树,也有不高的小松树。当时,雷锋来沈阳参加会议戴的是一顶毡绒帽。由于要塑造东北战士的英武形象,周军从相机取景器里一看,觉得雷锋戴的这顶毡绒帽缺少地域性、代表性,就让雷锋换戴了好几个同志的帽子,但大小都不太合适。在拍摄现场的李奎根说,我办公室还有一顶皮帽子。他取回来给雷锋一戴正好合适。周军又从哨兵那里借来冲锋枪和子弹袋,这么一武装,一幅东北战士英姿飒爽的形象就定格在了相机的胶片上。

拍照的时间是1960年11月27日上午九点多钟。为了增强人物的立体感,凸显雷锋形象的高大,周军选择了反差比较强的光线,并采用仰视镜头拍摄。为了使面部光影暗部细节不受损失,李奎根负责打了反光板,使光影映照下的人物形象更加伟岸。周军用一个胶卷共拍摄了三个不同的画面,其中两个侧脸的。一个正脸的,侧脸的人工着色,最早发表在1960年第18期《民兵之友》杂志封面上。雷锋牺牲后,1963年国防部命名“雷锋班”大会在沈阳召开,雷锋的这张正脸照片,才在全国报刊公开发表。这张照片发表后,在中国广泛传播,用于报刊封面、宣传画、版画,后来延伸出各种纪念章、塑像,成为雷锋个人标志性肖像。60年过去,从当代摄影观念看,这幅照片无论人物神态,还是构图和用光,都堪称人物肖像的经典之作。

由于这幅照片在中国家喻户晓、人人熟悉,1998年入选国际权威艺术摄影组织“GAPA”评选的全球20世纪最有影响的100张图片的重要影像。

2017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在沈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班上,讲述的雷锋影像传奇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反响。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雷锋与摄影家的故事,在沈阳授课期间,李前光专门看望慰问了雷锋经典照片拍摄者——已故摄影家周军的夫人陶凤英、长子周庆红、次子周宇,拜访了雷锋照片拍摄的见证者——82岁的李奎根老人。李前光说:“雷锋的生动形象和感人事迹影响了新中国一代又一代人,在雷锋的照片中,周军拍摄的雷锋手握钢枪的照片最具代表性,在国内外广泛流传。我曾在解放军画报社从事摄影工作多年,周军是军队老一辈的优秀摄影家,《解放军画报》也是中央级报刊中最早刊发雷锋照片的媒体。雷锋的这张照片可以说是举世闻名,但作者一直默默无闻,周军的名字几乎无人知晓,我希望把艺术家塑造英模形象的感人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学习老一代摄影家聚焦时代、甘于奉献的精神”。在沈阳期间,李前光在原沈阳军区新闻图像社,亲自组织对这幅图片进行限量版签名典藏。

2017年6月20日,由我国政府指定唯一从事摄影著作权的机构——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将《伟大的战士——雷锋》作为国家典藏。摄影作品限量鉴定书这样介绍:雷锋两年八个月的军旅生涯中,先后有部队的8位摄影师为其拍摄了600多幅照片,周军的作品《伟大的战士——雷锋》,传播最广、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成为雷鋒的文化符号和形象标识。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石少华称赞说:“周军,你做了一件千秋功德的事儿!”周军在光线、构图、神态和角度等方面精心构思和成功表现,把工程部队汽车连的一个身高1.54米的普通士兵,塑造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伟大战士。雷锋忠诚、坚定、刚毅和可爱的形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20世纪的中国其照片发行数量仅次于毛泽东主席画像,被誉为百年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三幅照片之一。

(邸守林  本刊记者 吴溪  协助整理

责任编辑:吴维满)

猜你喜欢

周军幅照片摄影家
《拓荒者》
周军:手握“最准的尺”,从“0”到“∞”笃信前行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轴对称”复习点睛
对一道行程问题解法的反思
乐在其中
彩虹和辐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