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池立群 创新路上的家国情怀

2022-05-30耿国彪

绿色中国·B 2022年8期
关键词:卫浴昆仑陶瓷

耿国彪

谋定而后动,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成功者的总结。谋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是对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综合思考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的过程;动是实施,是结合不断变换的现实、未来将谋定的目标实现的过程。

谋与动同样适用于现代企业的管理与发展。在青海省西宁市有这样一家企业,在谋定创新研发的道路后,便将头低了下来一直默默前行,用了20年的时间完成一件事,最终推开了成功的大门。这家企业叫做青海西旺实业集团,为这家企业谋定发展的人就是西旺实业集团董事长池立群。

“金钱并不能给一个人带来快乐。人的一生总要为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这是池立群给自己谋划的道。

“我们企业20年创新研发到现在投入10亿元,但没有负债。我们知道研发的风险,在投入的道路上只要不影响我家人的生活,我就会一直投入下去。因为让家人保持一个基本的生活保障,也是我一个男人的责任。”这是池立群给自己划定的术。

在道与术确定后,池立群就带领西旺实业集团在研發的道路上开始成为一名孤独的行者。20年的行走,20年不停步的持续研发,让西旺实业集团对青海当地特有的硅灰石、碳酸钙等非金属矿新型复合材料代替陶瓷黏土、金属和塑料等传统材料的应用研究取得重要成果,一种命名为“昆仑晶石”的健康安全、可回收利用的新型绿色材料应运而生,成为颠覆传统建材的革命性新材料。

这是西旺实业集团创新研发的成功,也是池立群道与术的成功。

走向西部的浙商

7月的青海省西宁市,白云朵朵,天空低垂,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世界。

“20年前,如果说大美青海的话准确说应该是西宁市100公里范围以外的青海,那时西宁的发展还是粗放型的,以资源消耗为主,西宁市的环境堪忧。”池立群说,青海省地处我国西部,是一个资源大省,同时又是一个环境特别敏感和脆弱的地区。

青海所处的青藏高原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有着“亚洲水塔”之称。因此,青海省政府对环境保护和青海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视,鼓励和倡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绿色创新和低碳发展替代传统技术,确保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

从1996年就来到青海投资的池立群,是一名成功的浙商。改革开放之初,只有28岁的池立群就已经是三家国有企业的法人代表。当时,池立群管理的企业负责上海机电产品在浙江的销售,生意红火。后来,又加入了国际贸易,对国外的产品和需求有了全面的了解。从事国际贸易的经历,使池立群拥有了更为开阔的视野,也促使他最终下定决心为自己闯出一片天地。

作为一名宁波籍的企业家,池立群最早见到了沿海地区的繁荣,并亲身参与了这种繁荣的创造。一个人人生的境遇往往随着个人的选择而变化。随着选择自己创业,池立群的足迹就开始遍布中国,直到在青海扎下根。

池立群最初从事的是铜线加工生意。一开始,池立群去到了甘肃白银,在这片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的土地上寻求发展。其间一个偶然的机会,池立群得知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有一个铜矿在找人接手,于是他离开甘肃,踏上了柴达木盆地。

“当时的青海省都兰县没有工业用电,看书还是点着蜡烛,相当落后。”池立群说,接手都兰县的铜矿后自己亏了钱。但正是因为来到了都兰,池立群惊喜地发现,都兰县不仅拥有铜矿,同时也是一个拥有煤、铁、硅钙矿等多个矿种的资源大县。池立群在铁矿资源综合开采中公司扭亏为盈,为当时的都兰县作出了巨大经济贡献。

“集团成立之初就完成产值2000多万元,相当于当时都兰县GDP的一半。”池立群坦言,企业发展越来越好,可慢慢意识到,青海是一个对环境特别敏感和脆弱的地区,企业过度依赖不可再生资源不是长久之计,应结合青海省的资源禀赋,找出一条适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人年轻时,冲劲足,总希望取得成功证明自己,但真正成功之后,却反而发现金钱财富并不能带给你快乐。我的思考是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责任,只有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为后来者找到一条可持续的道路才对得起自己。”池立群说,如果只是采矿的粗放式生产,大美青海是无法传承给下一代的,必须要改变这种发展方式。

“从2002年起,在全国的投资者都在找金属矿山尤其是铜、金银或铅锌矿的时候,我们却背道而驰,默默地瞄准了青海资源储量巨大,又无人重视的硅灰石和碳酸钙矿的开发和应用研究。”池立群说。

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谋划后,用非金属矿来替代陶瓷研究被提上日程。

开弓没有回头箭。当创新之道找到了用非金属矿来替代陶瓷研究,池立群就将自己的术用到了极致。他说,“既然选择了创新,就必须一条路走到底。研发资金不足时,我就想各种办法,甚至卖掉了一些当初最赚钱的矿业公司和好多物业。只要还能筹措到资金,创新就不能停止”。

创新和研发之路漫长而又充满挑战,成功的概率并不高,但池立群坚持了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整整20年的不懈努力,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最终成功了。其核心技术相继获得美国、日本和欧盟以及世界几十个国家颁发的世界发明专利,并在2011年巴黎世界发明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西旺实业集团所创造的上百项创新专利用到技术中,其主要优势和价值是节约能源消耗,减少排放并实现资源节约和可循环利用,停止和减少砍伐,并最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从摇篮到摇篮是我们的发展理念,我们相继研发出不用高温烧结仅靠180度低温就可成型的,生产过程中又无污染和无排放,在售后消费者想淘汰处理时并可实现全部回收的卫浴产品,如智能马桶、浴缸、洗脸盆和小便器等。这项创新技术完全解决了中国已无陶土可采的局面,同时又解决了陶瓷企业必须要用煤炭和天然气,并用1300多度高温来生产陶瓷的传统工艺,且解决了传统生产过程中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和在售后又无法实现全部回收的难题!”池立群说。

由“昆仑晶石”引发的行业变革正在形成

自从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以来,作为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党中央高度重视。随着“双碳”工作的不断推进,“双碳”不仅成为媒体十大热词之一,“双碳”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紧接着10月,《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这两个重要文件相继发布,共同构建了中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而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配套政策也在围绕以上意见和方案陆续出台。

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从学界到坊间,“双碳”目标无不被提到极其重要的地位。此时此刻,有了20年研发积淀的西旺实业集团则恰逢其时,赶上了这一场绿色革命。

“看看我们的卫浴产品,一般陶瓷的马桶像我这种女性是根本不可能一个人搬动的,您看我单手就能提起这款新材料马桶,这可以为安装和维修节省大量的人力。”在西旺实业集团的展厅内,女工作人员随意单手就提起了一个马桶,这在陶瓷建材市场里是不可能出现的场面。

在陶瓷行业搞了一辈子研究的资深工业设计师龙光灿告诉记者,随着陶瓷研究的不断深入,自己却越来越希望有一种新材料能取代陶瓷。“陶瓷行业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绝大多数陶瓷企业生产的产品都是利用煤炭和液化气等能源,尤其是建材中的陶瓷和卫浴产品,使用煤炭和液化气并以1300多摄氏度的高温烧制而成,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龙光灿说,除了碳排放的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瓷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很多高精尖的行业里都有应用,烧制陶瓷太浪费了!

出于这样的考虑,龙光灿一直在寻找能够替代陶瓷的新材料,希望通过材料的革新改变陶瓷烧制的 弊端。

“我是在一则内部资料上看到青海出现了这种可以替代陶瓷的新材料后,毅然寻找到这里加盟新材料卫浴产品开发的,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中国乃至世界都能用上不用烧制的高品质卫浴产品。我认为一场以新材料为代表的建材卫浴行业变革已经拉开帷幕。”龙光灿说。

在龙光灿言语中将带来建材卫浴行业变革的新材料就是“昆仑晶石”。

“这是世界第一条全自动现代化卫浴生产线,首创应用注塑成型工艺用非金属复合高分子材料替代陶瓷生产卫浴产品,仅需180多摄氏度就可完成制备,无需高温烧制,无废品产生,彻底颠覆了传统卫浴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行业现状。”在西旺实业集团的生产车间里,池立群向记者介绍说。

池立群介绍说,昆仑晶石卫浴生产工艺简单,利用电能或当地清洁能源就可达到生产工艺要求;而传统陶瓷卫浴需要煤炭及液化气高温烧制,产品标准性差,且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品,不可回收。昆仑晶石卫浴不仅能够大大减少碳排放,也节约了大量煤炭、陶土及天然气等资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国和消费国,但繁荣的背后有隐忧:一方面,陶瓷行业面临“三高一低”(高耗能、高污染、低加工技术)的困境;另一方面,我国的陶土资源已日渐稀少,尤其是高质量的陶土更是“一土难求”。

资料显示,我国每年需要3亿多吨陶土资源,此3亿多吨陶瓷全部不可降解,更无法回收。按目前固废回收处理价2400元/吨计,固废需花费7200多亿元回收资金,环境整治费用巨大。

2013年,经SGS权威监测结果表明:相较陶瓷卫浴,生产一件昆仑晶石坐便器可节省47kgCO2当量,一个台盆可节省20kgCO2当量,一件小便器可节省58kgCO2当量。

“据统计,2021年仅座便器全国消耗达到9800多万件,若加上台盆、小便器、蹲便器等,年消耗量将突破2.5亿件,若用我公司生产工艺,将减少碳排放上亿吨。按照我国当前100元/吨的碳排放交易价格,1亿吨约合人民币100亿元,若按照当前欧盟75欧元/吨的碳排放交易价格,1亿吨约合人民币则为600亿元。”池立群说。

早在2002年项目研发之初,池立群就为西旺实业集团定下了“从摇篮到摇篮”的发展理念,让公司在最初设计阶段考虑到产品的制造和回收,及重复利用。这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经济理念,他认为环保不应该只是减少废弃物,更应该是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效的再生资源。

利用昆仑晶石新材料,不仅能够生产卫浴产品,诸如吊顶、橱柜、家具、外墙等都可以生产,并全部可实现回收和再利用。

“用我们创新材料生产的家具和橱柜产品,防潮防霉和防火,生产过程中不用油漆和胶水,且没有一克木材。按平均每户100平方米装修计,每户需消耗至少800公斤木材,若全部采用我们的新材料,全年至少可节省木材上千万立方米。”池立群信心满满地说。

中国陶瓷协会专家在考察了“昆仑晶石”系列產品和全自动低碳卫浴生产线后认为,这种创新技术才是陶瓷卫浴真正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之路。

绿色双循环的家国情怀

目前,诸如电动汽车、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它完全颠覆了传统汽车行业的制造工艺和汽车驱动方式,为地球的降碳和环境保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池立群认为,汽车科技的低碳成果确实令人鼓舞,但诸如电力、钢铁及有色金属的冶炼和电解,建材和水泥、造纸等企业,仍没有颠覆性的科技成果,不容乐观。

“我国是铝消费大国,但根据铝锭的制造工艺,生产一吨铝锭要耗电至少1.45万度。这个生产水平已经是通过几十年不断的努力和创新而获得的最好成绩,以前的能耗至少还要增加上千度/吨。为了降碳,行业一直在努力、在改善,但这种努力和改善,我认为大多数只是数量上的变化,并不是颠覆性的创新,颠覆性的创新必须有质的飞跃。”池立群说。

“降碳减排不仅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承诺,也是我们对子孙后代的责任。”池立群深知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坚持以绿色创新和低碳发展替代传统 技术。

在展厅内,随着工作人员按下冲水阀门,100个标准实验小白球和一块方毛巾被冲了下去,而水的计数器上定格在2.0。这是一次有关昆仑晶石马桶的节水实验。

据池立群介绍,昆仑晶石卫浴产品具有良好先进的工艺标准性,能很轻松稳定达到甚至超过一级水效。根据我国卫浴行业的制造水平,全行业平均水平应在5升左右,因此,每次冲水应可节约3升。若全国都用这款节水座便器,一天即可节约约一个杭州西湖 的水。

“随着绿色建筑、健康住宅成为房地产建筑的发展趋势与方向,绿色产品逐渐在房建市场铺开。”池立群表示,在此背景下,西旺实业集团也从生产单体的卫浴产品走向全屋精装,“昆仑晶石”新材料正在向门窗、照明灯罩、五金阀门等领域探索,并推出了“绿色双循环”商业模式。

第一个绿色循环为客户的资金循环,以20万元100平方米的整体家装为例,客户20万元可实现从墙、地、吊顶、整体卫浴以及柜体、家电等的全屋精装,在专业机构检测无甲醛等有害物质后,拎包入住。但客户支付的20万元中,西旺实业集团将其中3万元以客户的名义支付给战略合作的保险公司作为有偿回收的保证金,并开具有效收据,有偿让绿色循环变得更有保障。第二个绿色循环为:产品使用后回到工厂再利用的产品循环,假如若干年后,需更换装修风格,客户可持当年开具的收据申请上门回收。待回收后,持西旺实业集团开具的已回收证明和收据在保险公司可领取3万元的保证金。

“这就是绿色双循环商业模式,这种创新的商业模式不仅实现了产品从工厂到客户再到工厂的循环,减少了污染,节约了资源,更重要的是有偿回收让回收变得更容易、更有效。”池立群认为,在生产产品时预先考虑回收问题,既是良知,也是责任。

这种全新的模式受到了很多业内专家的认可,并得到了迅速推广。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北京市房山区、江西高安、山东淄博、浙江宁波等地都开始了各种形式的合作,生产昆仑晶石新材料产品。

“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 20年的心血,20年的风风雨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我们坚持下来,我们终于成功了!上述创新技术完全是靠我们一家民企自筹资金研发而成的,它完完全全是国货。” 池立群自豪地说。

作为陶瓷生产大国,在5000年的中国灿烂文化中,中国的“陶”是世界奢侈品,而如今中国陶瓷市场的高端产品,几乎都被洋品牌所垄断。洋品牌用中国的原材料和能源,把污染留在中国,但巨大的利润让他们赚走了,因为他们的价格比国产的卫浴品牌要高出3-4倍。

“在中國向世界承诺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形势下,我国更应该利用替代性颠覆技术和新型材料的优势,重塑卫浴领域的国际标准,并占据行业制高点。”池立群说,如果中国的陶瓷传统的生产方式改变了,世界卫浴行业可能会因中国的改变而改变。如果这一旦变成现实,那对全球的碳排放事业贡献就更大了。

一场由“昆仑晶石”新材料引发的建材行业革命已经展开。

这是池立群坚持科技创新的结果,也是他个人的家国情怀。

猜你喜欢

卫浴昆仑陶瓷
我在南昌 你在哪
昆仑润滑油
跨越昆仑
华艺卫浴
浪鲸卫浴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昆仑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2014年8~10月卫浴领域节水认证(CQC)证书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