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学庭的食用菌“三产”融合发展致富之路

2022-05-30唐甜

农村百事通 2022年9期
关键词:食用菌栽培加工

唐甜

编者按: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深化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带动农民增收、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农村“三产”融合,其本质是在农产品生产等农村第一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和以农产品销售为主的第三产业,使农产品在农村实现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发展,进而延长产业链,让产业利润尽可能留在农村,使农民增收致富。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益菌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学庭立足家乡,走出了一条食用菌“三产”融合发展的致富之路。

记者:李总,你好。请简单介绍一下你公司目前的情况,好吗?

李学庭:我公司宁都县益菌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食用菌栽培、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1998年,我进入食用菌栽培领域,并一直坚持做到了今天。我公司是2016年在益智食用菌合作社的基础上创办起来的。多年来,公司秉承“健康、绿色、共享、共赢”的发展理念,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生产、经营高标准、高品质的农产品。在运营管理方面,公司以“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原则打造产品品牌,通过“内联外销、外引内销,线上、线下销售并行”的销售方式,在宁都县的各个超市、酒店、学校、农贸市场、乡镇集市、社区设立线下专柜,并在公司管理运营的益农信息社进行线上销售。目前,公司栽培有滑子菇、平菇、香菇、黑皮鸡枞菌、黑木耳等食用菌品种,年生产鲜菇30万公斤左右,年产值1000余万元。

在深耕食用菌产业的过程中,公司获得了政府、行业和农户的广泛认可,先后获得“江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江西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等称号。

记者:据了解,你从1998年开始就一直从事食用菌的栽培、加工和销售工作,见证了江西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的全过程。那么,你能谈谈江西省食用菌的发展现状吗?

李学庭: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较快,产量及产值得到了快速提升。据中国食用菌协会调查统计,2014—2020年,我国食用菌产量由3270万吨增加至4061.4万吨,年产值由2258.1亿元增加至3465.7亿元。2020年,江西食用菌产量为134.1万吨,位居全国第11位;食用菌产值为131.02亿元,位居全国第12位。

与其他农业产业相比,食用菌产业是非耕地生产、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经济效益高、市场潜力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产业争资源的“五不争”特点。因此,江西省种植食用菌的企业较多。目前,江西的食用菌企业有500多家,虽然数量较多,但以中小企业和家庭作坊为主,基本上采用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这种生产经营方式,导致食用菌产业管理粗放、品牌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小。此外,在众多食用菌品种中,江西省以栽培茶树菇、平菇、香菇等为主,其产量占全省食用菌总产量的90.3%;相反,那些价值高、受市场欢迎的菇类品种则产量较低,导致江西省栽培的菇类品种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记者:与其他食用菌企业不同,你公司在栽培食用菌的同时,还十分注重食用菌产业链的衔接延伸。你公司在食用菌深加工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李学庭:农产品大多具有储存时间短、运输困难、收获上市期短等问题,而通过深加工技术,不仅延长了产品的保质期、错开了集中上市的高峰期,还使产品的商品价值得到了提升。因此,我认为农产品加工是贯穿“三产”,衔接产前、产中、产后,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民组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公司以食用菌产业为主,果蔬产业为辅,建成了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并不断完善生产、加工技术,形成了集食用菌、果蔬等产品开发、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农业产业基地。

公司之所以花费上百万元建一个综合性现代化农业产业基地,主要是因为在公司成立之初,我们只能完成一些诸如产地储藏、保鲜、烘干等初级加工,常常因为设施简陋、方法原始、工艺落后而损失惨重。如果想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则需要交给第三方企业来完成,这样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丧失了生产的主动性。我深知,一个农业企业要想走得更远,经营者一定要具有“三产”融合发展的意识。2021年9月,一个占地约1500平方米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完成。基地建有标准化的储藏冷库和无菌分选包装车间,拥有智能化的生产设备,涵盖了农产品清洗、削皮、切成品、烘干等整个工序。

此外,基地还新增了1条脱水蔬菜生产线,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与农户签订收购合作协议,采取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加工推广的“三统一”原则,以绿色蔬菜产业为特色,以品牌、效益、规模化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脱水蔬菜产业,完善从田园到餐桌的绿色蔬菜全产业链,实现供销一体化。

记者:脱水蔬菜的加工工艺是什么?在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又该怎么做?

李学庭:目前,公司的脱水蔬菜产品主要有秋葵脆、香菇脆、萝卜条、土豆条、芋头条、香辣脆等。脱水蔬菜又称复水菜,是将新鲜蔬菜经过洗涤、烘干(或冷冻)等加工技术,将蔬菜中大部分水分脱去后制成的一种干菜。该技术可使蔬菜保持原有色泽和营养成分基本不變,既易于储存和运输,又能有效地调节蔬菜生产的淡、旺季节。相比较鲜菜而言,脱水蔬菜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入水便会复原、运输及食用方便等特点。

脱水蔬菜有使用烘干脱水机加工的,也有使用冷冻脱水机加工的。我公司采用的是烘干脱水机加工技术,但无论采取哪种脱水技术,都要注重产品的质量。首先是原料挑选环节,应选择肉质丰富的蔬菜品种,脱水前应严格选优去劣,剔除有病虫、腐烂、干瘪的部分。蔬菜的成熟度则以八成熟为宜,过熟或过嫩的都应该剔除。需要注意的是,叶菜类蔬菜从采收到加工不应超过24小时。其次是清洗环节,除瓜类蔬菜要去籽、瓤外,其他品种蔬菜可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置于阴凉处晾干,注意不要暴晒。最后是预煮环节,预煮的时间须依原料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易煮透的放沸水中焯熟,不易煮透的放沸水中略煮片刻,一般烫漂时间为2~4分钟。需要注意的是,叶菜类蔬菜不宜进行烫漂处理。

记者:2016年,你瞄准市场需求,引进了滑子菇这个品种,并取得了滑子菇高温出菇栽培方法的专利登记证书。两年后,你公司生产的滑子菇占领了赣南的大部分市场,成了你公司打造的第一个菌类爆品。能简单介绍一下滑子菇高温出菇栽培方法吗?

李学庭:滑子菇是一种低温型菇类,栽培原料目前以木屑为主料,再配以麦麸、石灰,以及一些添加剂为辅料。但随着栽培原料的日趋紧张,其产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该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研发出的一种栽培成本低、产量高、适于工厂化生产的栽培技术。

滑子菇的高温出菇栽培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培养基配制。培养基应按木屑65%~75%、麸皮15%~20%、過磷酸钙0.5%~2.0%、石灰0.5%~2.0%、石膏0.5%~2.0%,或木屑75%、麸皮 22%、过磷酸钙1%、石灰1%、石膏1%的比例配置,但以后者配方为优。其中,木屑应优选阔叶树硬木屑,麸皮作为营养源。将上述原料混合拌匀,使培养基含水量在63%~65%,pH值保持在7.0~7.5。

第二,培养管理。培养室应先清洗干净并杀菌消毒,再将接种后的栽培袋放入黑暗的培养室内。滑子菇培养管理分为前期培养、中期培养、后期培养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湿度均应控制在60%~70%。其中,前期培养:培养室内温度控制在15~18℃,培养管理30~40天,栽培袋内的温度控制在22℃以下。中期培养:培养室内温度控制在20~22℃,培养管理20~30天,进行散射光照射,让滑子菇转色,栽培袋内温度控制在25℃以下。后期培养:培养室内温度控制在18~23℃,继续进行30~40天的培养,用制冷机组控制培养室内的温度,使其形成温差,为出菇打基础,栽培袋内的温度控制在20℃±0.5℃。

第三,催芽管理。催芽时,温度控制在12~18℃,湿度应大于90%,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18%左右,光照强度控制在300~800勒克斯,催芽10~15天。

第四,生长管理。温度控制在12~18℃,湿度应大于90%,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13%~0.16%。出菇高峰期应加强通风,控制好氧气含量、温度、湿度。

第五,采后处理。滑子菇采收后应放入2~5℃的冷藏库内预冷,预冷时每筐错开叠放,用于国内市场销售的须预冷4小时,用于国外市场销售的须预冷8小时以上。削头在18℃条件下进行,削去不洁表皮,并整理菇体形状。在削菇过程中进行分级,各级菇体要求菇盖圆整,菇体均匀、新鲜、洁白。采用聚乙烯折角塑料袋分装,抽成真空后扎紧袋口,并将其移到0℃的冷藏库内储存。

记者:刚才参观你们公司的基地时,我看到了一些比较特别的网状大棚。你能简单介绍一下这种大棚的情况吗?

李学庭:在新建网状大棚之前,我们基地有42个普通大棚,每年的产量也都不错,但光有产量不行,关键还要有质量。2021年,我到食用菌栽培技术较为先进的地方学习,接触到了这种网状大棚,在充分了解了这种大棚的优点后,我咬牙投入了几十万元,新建了16个网状大棚。这种网状大棚结构特殊,能充分模拟菌菇野外生长环境,冬天阳光可以照进来,夏天露水可以漏进来,透气性好,生长的蘑菇“野性”十足,最接近大自然原生态的品质。自从用了网状大棚,我们栽培的蘑菇的产量和质量都提高了一大截,栽培经济效益也因此大幅提升。

记者:酒香也怕巷子深,好产品也要有好渠道。针对你们企业深加工的农产品,你们的销售渠道有哪些?

李学庭:一是借助电商平台。2016年,中国建设银行江西省分行驻村扶贫,将公司的食用菌基地作为产业扶贫基地,支持产品入驻他们的电商平台。公司为了入驻这个平台,不仅完善各种资质,还对产品包装进行升级改造,并加大了品牌建设力度。2020年,公司成为宁都县第一批入驻“832扶贫电商平台”的企业。入驻平台不到半年的时间,我们公司的销售额就达到了600多万元。二是积极参加政府和相关行业组织的研讨会、展销会、洽谈会、招商会、论坛等。参加这些活动既开拓了公司员工的视野,还增加了产品的曝光率,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记者:2020年9月,中国消费扶贫宁都馆开馆,你们公司作为宁都县消费扶贫馆的运营企业,一直致力于带动周边村民致富。那么,你们公司在带动村民致富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李学庭:中国消费扶贫宁都馆是依托中国社会扶贫网开发而建的消费扶贫专馆,以实体门店为线下展示平台,市民可在馆内进行体验、购买优质扶贫产品。公司作为宁都馆的运营企业,将不遗余力地履行助农富农的社会责任。

多年来,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坚持贫困户自愿入社、入股的原则,由公司代为垫付资金的形式,吸纳了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时,公司还积极举办食用菌技术培训活动,为广大社员及周边村庄农户无偿提供学习场所,传授种植技术和致富技能,带领村民共同创业致富。

记者:你们公司未来有什么规划?

李学庭:未来,我们公司将继续做强一产稳规模、做精二产提效益,并尝试做活三产强后劲。首先,不断提升食用菌栽培技术,应用绿色环保无公害的农业栽培技术,形成低投入、高产出的食用菌生产模式。并加强与食用菌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形成“科技+企业+农户”的技术服务新模式。其次,发展壮大第三产业,使“三产”融合迈向新高度。公司将不断加强食用菌的流通服务,建立良好的食用菌产地营销服务体系。同时,充分利用食用菌特色,发展以“食用菌”为主题的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健康养生等新型产业。

猜你喜欢

食用菌栽培加工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油麦菜栽培要点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自然栽培的味道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夏季苦瓜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