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更多的人看到热带雨林

2022-05-30姜恩宇

摄影世界 2022年9期
关键词:鹦哥巨蜥长臂猿

湿润的雨林内部。姜恩宇 摄

1988年,我从新华社青海分社到海南分社任摄影记者。

青藏高原和热带海岛之间在地理地貌、动植物资源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使我对这里充满了好奇。在青海分社工作的时候,我就十分关注当地的生态环境并做了许多相关报道,来到海南我立即有计划地投入了这个领域的采访报道中。

那时我们出差经常要在中部山区的公路上经过,公路四周全是茂密的原始热带雨林,绿色没有尽头,可是到了晚上,却时常可以看到远处山坡上星星散散的火光,那是刀耕火种的景象:一片片山林被砍伐烧光,用来种植一种产量很低的旱稻。真是可惜,这样让人痛心的景象成为我坚持30多年的热带雨林报道之源。

清晨采食的蚂蚁。姜恩宇 摄

随着走进雨林的次数越来越多、对雨林采访的逐渐深入,我被这神奇的森林迷住了。这是从上到下立体生长的林海,每一寸空间都被各种植物充分利用,繁茂生长的植物、悄无声息游走在林中的动物和昆虫,各类生命在这里没有高下之分,没有多余的东西,没有垃圾。雨林有自己呼吸吐纳的规律,所有的动植物遗骸都被雨林用各种方法重新吸收利用,古人云“道法自然”,热带雨林生境是这个法则的最好体现。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物种最为丰富的陆地生态系统,具有“地球之肺”的美称,也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岛的原始热带雨林由于分布广泛、类型丰富,被专家称为是中国最典型的原始热带雨林,是中国热带雨林的缩影。中国第一个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就建立在海南岛。

咖啡色的蕈菌。姜恩宇 摄

为适应雨林中多雨的气候,许多植物都生长着便于排水的滴水叶尖。姜恩宇 摄

为了使更多人看到这片美丽的森林,进而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我每年都要进入雨林安营扎寨工作两三个月,住帐篷、吃干粮、不畏艰难、不避风雨跋山涉水地考察、采访、拍摄图片,把林中各种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的美展示给世界。

热带雨林中的千万物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它们共同构成雨林的生态系统。但评价一处雨林的生物多样性是否丰富却有一定之规,比如某处森林中是否存在旗舰物种就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海南长臂猿、圆鼻巨蜥等就属于当地雨林的旗舰物种,这些物种是否存在,只靠写文章是不行的,必须“有图有真相”。

五指山三叠瀑布。姜恩宇 摄

圆鼻巨蜥。姜恩宇 摄

五指山雨林中的板根。姜恩宇 摄

小弧斑姬蛙的蝌蚪。姜恩宇 摄

红蹼树蛙。姜恩宇 摄

黄猄蚁组成“蚁链”拉树叶,共同筑巢。姜恩宇 摄

這是一只伪装成树叶的纺织娘。姜恩宇 摄

海南长臂猿一家三口。姜恩宇 摄

海南坡鹿。姜恩宇 摄

热带雨林。姜恩宇 摄

鹦哥岭主峰下海拔1300米处的完美沟谷雨林。姜恩宇 摄

从1997年开始,我每年到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寻找拍摄海南长臂猿3到4次,每次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影。这个保护区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山高谷深林木参天,寻猿并拍摄非常困难。直到2003年,我才第一次拍摄到海南长臂猿清晰的图片。而拍摄圆鼻巨蜥则带有一定偶然性。圆鼻巨蜥以动物尸体腐肉和蛇、蛙、小蜥蜴等为食,是雨林生物链的重要一环。在多年的采访中我一直打听圆鼻巨蜥的消息,也听老林业工作者说“过去”时常可以看到,但连一张图片也没有。2008年6月我正在文昌市采访,忽接鹦哥岭保护区的电话叫我赶快去,他们发现了圆鼻巨蜥一窝5只幼崽。我赶到鹦哥岭,拍摄到满意的圆鼻巨蜥图片,我想这偶然中也有必然吧。以前在云南边境也曾发现过圆鼻巨蜥,可是有人认为很难说它们是不是从缅甸“过来玩”的。海南是一座岛,圆鼻巨蜥不可能渡海而来,这也证明海南热带雨林中确有这一珍稀物种存活,并自然繁殖。

海南岛热带雨林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种类,繁茂的热带雨林和众多的珍贵动植物组成了海南岛复杂的雨林生态系统。让更多人看到热带雨林的美,是我的使命。

猜你喜欢

鹦哥巨蜥长臂猿
长臂猿,请上空中绳桥
俗文学中鹦哥孝母故事演变及文化意蕴
无量山的精灵『体操健将』长臂猿
鄙视型礼让
科莫多巨蜥VS尼罗鳄,谁会赢
反派巨蜥要伸冤
红嘴绿鹦哥——绍兴尖叶菠菜
张小波(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