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探究

2022-05-30邹茜

师道·教研 2022年9期
关键词:音乐课双减音乐

邹茜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性

当前教师上课照本宣科的问题现象比较普遍,课堂缺少灵动性。虽然国家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而且教学改革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仍有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较深,并不重视对教学方式的优化与创新。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把原本活泼生动的音乐课变成无趣的课。当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之后,不管教师再怎么调整教学方式,学生也很难再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

(二)音乐课后作业设计缺少多样性,考核缺乏科学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音乐课几乎没有课后作业。期中和期末的音乐考试形式单一,通常是让学生选一首已经学过的歌曲进行演唱,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打分。这样的音乐考核方式并不科学。除此之外,每个学期的音乐考核成绩并不会影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许多教师组织音乐考核的目的只是为了“走流程”。缺乏科学的音乐考核,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且阻碍了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

(三)缺乏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

通过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很多教师在课堂中教得并不积极,学生也只是将音乐课作为一门娱乐性课程。大多数小学音乐课堂都有以下几个特点: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音乐气氛不够活跃、教师对课堂的把控不够到位。这种种问题的来源主要是教师调节课堂气氛的能力不足,没有正视课堂气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导致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缺少互动。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评价包括生生互评和师生评价,现在对教学评价标准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一)走组制合作学习的“成果质量”评价

小学音乐教学中小组合作的“结果质量”,主要是各小組合作的最终效果是否完成了合作任务以及创作成果等。“结果质量”的评价更多是评定各组的整体音乐综合能力及技能,它关注的是小组合作的结果,评价时需要注意整体性和多样性。

(二)走组制合作学习的“组员协作能力”评价

走组制合作“组员协作能力”的评价关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表现是否具有协作性和互动性。它评定的内容有: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态度,学生在合作中的情绪是否愉悦,小组合作的关系是否和谐平等,组员间的合作是否协调等。在进行“协作能力”评价时一定要及时,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合作的快乐。教师在评价时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善于捕捉小组和个人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

三、设计互动式的音乐课外作业

在小学阶段,实施“双减”政策的目的不仅仅是减轻学生课后作业的相关压力,更是让学生课后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主提升,有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从而实现学校以及家庭两个层面的共同引导。因此,教师要设计具有互动性的课外作业,使之成为学生以及家长之间互动的桥梁,让家长有意识、有方向地与自己的孩子进行学习互动。

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相关音乐知识点,回到家中就可以“考一考”自己的父母,并为家长讲解相关知识点,以此加强亲子间的互动。又如,引导学生设计家庭小剧场,把学到的歌曲用情景表演歌唱的形式,分配家庭参演角色,呈现出一个完整的音乐剧作品,发挥家庭的创意力量,让学生在与家长的互动中体验拓展式的学习,激发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在“双减”政策的大环境下,小学音乐教师应充分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其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借此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更好地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莎莎.试论小组合作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8).

[2]盛群.探究小组合作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9(09).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音乐课双减音乐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