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

2022-05-30孔小杰

师道·教研 2022年9期
关键词:渗透到竹子生字

孔小杰

语文是学生学习母语的主要学科,更是贯穿于学生整个成长生涯的重要基础课程。在小学时期,语文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语言沟通等多项能力的课程,也是教会学生认识生字、学会文字表达的基础学科。而且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具有明显的德育作用和功能,这对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具有较高的价值和意义。所以,语文课程是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关键途径,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能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品质,能真正成为社会所急需的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

一、将德育渗透到文章讲解中

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很多文笔优美、内涵深刻,读起来令人回味无穷的文章。并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人生道理,如“赞扬父母之爱”“颂扬英雄勇敢精神”“揭示大自然奇妙之处”等,这些都是丰富的德育素材。所以,教师除了要为学生讲解语文知识外,还应有针对性、有选择地挖掘文章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

比如:在教学《母鸡》这篇文章时,教师除了带领学生真正学会文章中的生字、生词,还要对学生提出问题:“文章为什么以‘母鸡命名?这篇课文中蕴含着什么道理和精神?”随后,带领学生解析文章内容,分析文章主题,让学生通过文章的学习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顺势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让学生真正明白“孝顺父母、爱护父母”的真正意义,体会到文章作者对母爱的歌颂与赞扬,并教育学生:“父母从小养育你们,无微不至地关爱你们、照顾你们,今后你们也要发自内心的对自己的父母好,主动承担家务、关心爱护父母,你们是否能做到?”这时,大多数学生的回答都是:“能。”这个回答能体现出学生真正理解文章主旨,能感受到文章的思想和内涵,促使学生既完成了知识学习,还接受了良好的德育教育。

二、将德育渗透到课外阅读中

通过多次的教育实践能够得出,有效开展课外阅读,能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文学作品,能最大化地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在浩瀚无垠的文学世界中吸取更多的营养成分,能开发自身的智慧,具有“一箭双雕”的良好教学效果。所以,不难看出,将德育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可实施性,能帮助学生掌握课外文章的真正内涵,还能促进学生的思想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比如:教师在以“植物”为话题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不仅要保证学生能流畅顺利地朗读出文章内容,还要带领学生针对文章主旨展开分析。如,众多的植物中,竹子是代表中华文人墨客的一种植物,很多文人墨客都通过诗词的形式歌颂过竹子。而诗人之所以这样做,不仅仅是因为竹子的外貌,更是因为竹子身上有诗人最热爱、最尊重的高尚精神品质——面对挫折顽强不屈服的心态和精神。所以,我们也应该像古人先辈一样,学习竹子身上的顽强不屈精神,敢于面对困难、挑战困难、突破自我,从而收获美好的未来。

三、将德育渗透到识字教学中

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中要立足美学原则,逐渐渗透德育教育。新课改后的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生字,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再加上互联网、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普及,很多学生认为会不会写汉字并不重要,能在电脑中打出来就行。同时,也有很多学生疏于练字,字迹变得越来越潦草、狂放。因此,教师应借助这一机会渗透德育教育。

比如: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中的生字时,教师就可以渗透德育教育,如:“字有高矮大小之分,因为它们要共同创建和谐的社会。两个不同的汉字组成一个新的字体,相互之间需要帮助、谦让,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某些笔画还产生了一定变化。”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在拆分、解析、学会生字的同时,感受到人與事物之间的联系,将识字和人生道理结合在一起,接受团结友爱、相互帮助、互相谦让等方面的德育引导。

总而言之,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明确德育的重要价值,以及帮助学生塑造良好品质的重要性,不断的将德育元素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能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逐渐成长为具有良好品德的人。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渗透到竹子生字
读儿歌识生字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生字辨识大闯关
偷闲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历史课堂教学之中
和竹子在一起
如何让数学文化在中学课堂中绽放魅力
竹子长得有多快呢?
将环境化学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