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奏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2022-05-30陈玉琼

师道·教研 2022年9期
关键词:节奏感旋律节奏

陈玉琼

在对孩子歌曲的启蒙教育过程中,老师需要注意训练幼儿的节奏感,让好听的歌曲陪伴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活动之中,同时也可以举行相应的歌曲游戏活动,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歌曲的律动以及旋律的变化等。在整个过程中,老师也需要正确引导,让孩子比较积极地去感受音乐节奏,并体验歌曲中所要传达的情绪与情感。

一、从生活自然中寻找节奏

儿童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歌曲旋律无处不在。比如钟表愉快的走着—“滴答滴答”,小鸟的鸣叫声—“啾啾啾啾”,翻书的“沙沙沙沙”声都是节奏。

举个例子来说,为了让幼儿更好的感知节奏,教师可以设计活动首先来调动幼儿的情绪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让幼儿联想到生活中的各种节奏,更贴近的去感知生活中的节奏,把握节奏。

1.引发幼儿的兴趣

(1)设计一个神秘的物品吸引幼儿的注意,通过揭秘来引导幼儿。

(2)老师通过一些歌曲让孩子来选择最适合音乐的舞蹈动作,拍手、跺脚、跑跳、奔跑等,带领孩子去感受不同的音乐旋律,并说出各种节奏的不同特点。

2.联想与想象

(1)通过节奏让幼儿联想到生活中常见的节奏,如打哈欠、拍皮球、敲桌子等,将生活节奏与音乐节奏联合起来,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跟着音乐自主动作,快慢节奏的变化能够更好的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2)调动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自己试着来进行节奏编写,作为老师应当以积极指导为主,不要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3.实践

让幼儿用手边的实物根据音乐节奏进行打击伴奏或者自己编写节奏并演奏出来,通过成就感来提高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通过练习,既能够开发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兴趣,又能够提高幼儿的学习创新能力。

二、从音乐活动中感受节奏

节奏激昂的进行曲,舒缓优美的摇篮曲,轻松欢快的圆舞曲幼儿对于音乐节奏是非常敏感的,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音乐活动对幼儿进行一定的引导,让幼儿通过模仿、学习去感知节奏,从而表达出幼儿自身对于音乐节奏的感受和情绪,比如拍手、跺脚、打节拍等具有一定节奏的身体动作。

节奏感的训练也可以融入朗诵之中。通常意义来讲,由于语言本身是有着丰富多样以及生动的节奏感的,而从语言节奏中开始掌握音乐旋律相对来说是较为简单的。首先可以从有节律地诵读入手,在诵读的同时,使用肢体动作,例如拍手,能夠更好的感知节奏。

XX.XXX一|XX.XXX|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XX.XXX一|XX.XXX|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样在练习了节奏感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诗词能力。在节奏练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入手势进行辅助,比如拍手或者打节拍,从慢节奏开始,逐渐的加大练习速度,以及拍子的强弱程度,尽量做到快慢分明、强弱有差,逐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人体是一种天生的节奏音乐,人们能够用它演奏出很多好听的旋律音乐。我们都知道拍手是表现节奏的最常用的一种动作,音乐老师可以通过歌曲旋律来带动孩子用手拍打全身的不同部位,通过拍打大小和高低的改变,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节拍,当然还可以加上头部动作、跺脚等动作或身体动作,通过手部轨迹的改变就能够表现出不同的节拍,这样幼儿既体会并展示了不同的节拍,还能够增强孩子身心的协调性。

在孩子学习了一些简单固定的节拍类型后,当孩子可以比较熟悉的掌握节拍表演方式的情况下,老师可以组织孩子进行简短的演奏训练,通过练习使孩子在实践中运用节拍,熟悉旋律。将全班孩子按照情况分为若干小组,循序渐进地,由各个小组表现相同的节拍类型到不同小组之间相互配合表现不同的节拍,并引导孩子逐步的体现出各种节拍的和谐统一。

综上所述,幼儿器乐启蒙教育过程中,老师必须要掌握好对孩子节奏感的训练,而器乐启蒙教学中节奏感的训练是不可分割的一环。通过训练孩子的节奏感,可以极大的调动孩子的音乐练习激情,发展孩子的音乐创造力。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节奏感旋律节奏
花有自己的节奏
春天的旋律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论节奏感在爵士舞中的重要性
YOUNG·节奏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以《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