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教学中以美育人的策略

2022-05-30欧永灿

师道·教研 2022年9期
关键词:美育书籍美术

欧永灿

美术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全面发展的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小学美术的课程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表达、对美的追求、对艺术创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应注重打造趣味课堂,力求在课堂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基本技能的同时陶冶情操。

一、以美育人,培养审美意识

以美育人,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一批批的画家或艺术家,而是希望通过美育,学生能够有所收获,得到精神上的升华和各方面如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观察能力等方面的提高。小学美术教育,不仅是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认识和欣赏美,掌握基本的绘画技法,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美和创造美。新时代下的小学美术教育注重“以生为本”,重视过程性评价和学生素质、能力、审美文化教育,为学生奠定发展的基础。

例如,对于人教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1课《动物的花衣裳》,我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第一环节,以故事导入,激发兴趣;第二个环节,引导观察,习得方法;第三环节,创作表现;第四环节,展示与点评,学生展示作品,进行作品互拼和自评。在课堂中,学生掌握本课的知识点,学会运用点、线、面创作出各式各样的动物花纹,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本课的学习评价关键目标:学生是否在观察中展开想象;在欣赏环节中,学生是否进行想象,是否有创作的思路;学生观察动物世界的花纹美和色彩美,是否感受生命之美等。这些都是我针对以美育人确定的目标,本课最后进行情感升华,渗透保护大自然和环保意识,体现了美术教育的育人理念。

二、整合自然,提高审美能力

大自然永远是一本天然的美术教科书,而且大自然中形色各异、形态万千的景色和物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美术教学资源。小学美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将美术课堂与大自然的元素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当中发现大自然独特的美,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大自然带来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渗透大自然的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美好风光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例如,我在执教五年级上册第8课《鸟语花香》时,在导入环节中,首先出示大自然美景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自然风光的美,再展示花鸟的特写,让学生可以近距离和清晰地欣赏到花鸟的色彩、造型等。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对花鸟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这时候再让学生讨论交流,分享自己对鸟语花香的理解,分享自己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的画面。然后让学生欣赏大师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和解读、理解大师的表现手法,学会区分写实与写意的表现手法。通过整合大自然的美景,让学生发现自然之美,用美术表现美。

三、欣赏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美术课程中显得尤其重要。几千年来,有很多经典名作和各式各样的作品流传至今,是审美教育的宝库。小学美术教材中引入了很多值得欣赏的经典名作和欣赏课,教师应该重视欣赏课的教学。

在五年级下册《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来分享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青铜器的资料,了解青铜器的历史。接着出示作品图片,我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三件作品,让学生仔细观察后进行讨论:它们分别有什么独特之处?它最吸引你的地方是?看着它,你对它有什么疑问?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讨论,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参与度更高。经过讨论和分享后,我再引导学生了解欣赏青铜器的基本方法,从器皿的造型、纹样、铭文来欣赏。结合相关的作品,再详细地带领学生一一欣赏,青铜器根据不同的用途有着不同的造型,体现出不一样的美;纹样多样化,常见的有动物纹、几何纹等。古代青铜,有着它独特和神秘的美,通过课堂的学习,学生对历史久远的青铜器有了新的认识。通过赏析,学生掌握了欣赏青铜器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掌握的方法来欣赏现代的青铜器,学以致用。在这节欣赏课中,通过教学活动唤醒了学生对祖国古老艺术的热爱,唤醒了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艺术形式去表现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四、启发想象,培养创美意识

美术教育的意义和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和绘画技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意识。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艺术个性、才华和想象力,注重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力。我们可以尝试从引导观察、丰富想象入手,让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方法上应采多样的形式,多给学生创造自由表现的空间,防止在孤立的美术技巧训练中遏制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例如,我在执教四年级上册第15课《创意的书》时,我先展示造型独特的书籍,有立体式的,有色彩丰富的,让学生欣赏,引出课题。接着,我让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分享,指出自己带来的书籍在设计方面的吸引之处。然后引出问题:何为书籍设计?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对书籍设计的理解。在学生分享的基础上,我再告诉学生:在书籍设计中,它的造型、封面、版式、纸张材料的设计和运用有着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知道书籍设计是一种创意设计的系统工程。制作前,我先让学生观看我拍摄的微课,进一步了解用手工的方式设计和装饰书籍,学生观看完后得出制作步骤,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体验实践,大胆创作,我设置了“最难忘的回忆”“我的校园生活”两个主题,学生自行选择喜欢的主题,尝试运用卡纸,制作折叠手工书。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作品,我在巡堂指导中发现学生有很多奇特的想法,我及时给予帮助。最后,在展示与评价中,学生分组展示他们的作品,呈现的作品确实令我感到惊喜,有色彩丰富的,也有主题突出的,还有创意呈现的。在互评之后,我引导学生谈谈本课的收获并作课堂情感升华,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美和创造美。

这一课,我巧设情境,启发想象,在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书籍设计的审美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书籍设计和制作的趣味,学生在体验中感受书籍设计之美,把自己的创意融入作品设计中,形成以自我创意为中心的创作意识,是表达自己想法的一种方式。课堂中培养学生形成耐心、细致、整洁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和热爱书籍的情感。

五、以美化人,培养善美情操

美术学习是学生认识世界审美观,反映出感知、思维及审美评价的个人特征之有效手段,是发展学生感受美和培养良好道德情操的媒介之一。美术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以美化人,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情操。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最受尊敬的人》一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在组内交流想法,说一说哪些人是值得尊敬的人,原因是什么?学生能够根据问题展开讨论,从学生的分享汇报中,我再引导他们归纳身边一些最受尊敬的人,如救死扶伤的医生,教书育人、培养祖国未来花朵的老师,辛勤美化生态城市环境的清洁工,辛勤劳作的农民伯伯等,结合疫情环境,展示这些人们无私奉献的事迹,学生深深感动,充分激发了学生为他们创作画像的欲望。接着,我出示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人物的动态、造型、画面构图和色彩,带领学生深入分析作品,在观察与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感受到画面的美感。这一步为学生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在创作前,我先让学生分享自己最想画的人物,说出其原因,再进行创作,我巡视指导学生,适时引导学生使用工具或颜料。最后的展示和评价环节,我引导学生从人物特征、构图、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评价。在情感升华方面,我鼓励学生做一个善良、乐观、备受尊敬的人。

这一课的教学,我从引导分享到观察分析画面,再到动手创作,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层层递进。教师融合思政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最尊敬的人,培养学生对无私奉献的人们的尊敬之情,提高道德品质。

总之,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融合多方面和各学科的教育,例如思政、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教学,实现在美术课堂中以美育人。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美育书籍美术
鲁迅与“书籍代购”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