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中作文教与学的开“放”之路

2022-05-30刘留

师道·教研 2022年9期
关键词:作文生活学生

刘留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只有把作文教学当作一种生存技能的理念放在教学的第一位,我们才能改变传统的共性作文的思路和做法,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真正使作文变成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享受作文的快乐。

一、“放”开眼界——目遇之而成色

鲁迅说过:“如果要创作,第一要观察。”而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所以,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接触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深入到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生活作文思想”。告诉学生:你们的眼睛是最好的“摄像机”,只要处处留心,这架高科技的“摄像机”就能随时随地拍下无数亮丽的风景:看白云如何悠然飘荡?鲜花怎样吐蕊绽放?草儿如何扭着腰肢跳舞?风儿怎样褪去树木的秋装?拍下操场上,同学们生龙活虎的游戏场面;拍下体育场上,运动健儿的矫健英姿;拍下文艺汇演上,演员们婀娜翩跹的舞姿;拍下集市上琳琅满目的繁华;拍下“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喜悦;拍下春日百花爭艳的壮观;夏夜流萤点点的灵动,“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凄凉,冬雪圣洁无比的高雅;拍下清早喷薄的晨雾,傍晚如血的残阳……只要真正投入自然的怀抱,充分利用眼睛的摄像功能,作文会因生活而美丽。

二、“放”耳聆听——耳闻之而为声

现在的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大,功课多,容易形成两个极端,一种是“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头扎到作业堆里”出不来;另一种则是索性自我麻痹、得过且过、固步自封……这两种情况下的学生要想写出形声并茂的作文来真是太过乐观。那如何启发他们呢?如何打开他们的心灵呢?——聆听!聆听是生活的艺术,是学习的艺术,当然也是作文的艺术!

当他们觉得才思枯竭,当他们觉得实在没有什么值得下笔时,作为老师要引导他们用心聆听:同学们来,我们一起闭上眼睛,聆听这个世界!聆听你内心的呼唤,聆听这个世界奇妙的声音!你听,你的心脏在有节奏的跳动,因为这个旋律,我们的生命才得生生不息;运动场上,因为有了一阵高于一阵的欢呼喝彩,才显得热闹非凡;剧院里,因为有了一阵又阵的掌声、欢笑声,才使舞台艺术风景这般独好。听山村的鸡鸣狗叫,夏夜的蛙声阵阵;听春燕的呢喃,百灵的欢歌;听雨水的哗啦,山泉的叮咚;听荡气回肠的《游子吟》,也听柔肠百结的《二泉吟》;听集市上粗犷嘈杂的叫卖;也听父母师长循循善诱的教诲;听泼妇骂街的辛辣刻薄,也听官场上的“拍马溜须”。用你的耳朵仔细聆听,你会听到禾苗拔节,残雪消融的声音,也能听到阳光歌唱的声音。用耳朵录下这一切,再写作文时,是不是可以“下笔如有神”了呢?

三、“放”活思维——润“文”而细无声

写作艺术必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中点点滴滴作为随笔、周记记录下来之后,我们还要继续艺术化,使之更好地展现出文字的魅力,文学的魅力,这需要我们开动脑筋,运行思维,为了某一个写作目的而有选择性地剪辑我们的日常积累。如果是家书,是不是为了让父母放心而报喜不报忧?如果是请愿书是不是以求批复而多表决心和诚意?如果是情书,是不是为了获得芳心而高歌爱情?是的,不同的用途我们必然要截取不同的文字来完成相关的使命。老师不仅要教学生如何应付考场作文,更多的应该指导如何面临来自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实用型文体。所以,学生写作的时候要学会甄别阅读对象,你所写的内容读者是谁?你表情达意的重点是什么?在弄清楚了这一系列问题之后,相信学生的作文再也不会那么死板,甚至去抄袭、套文了。这里体现的就是一个灵活性,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如果感觉上作文技巧课太“教条主义”或“本本主义”,我个人还采用了一个方法就是“以身作则”,挑一个大家集中感到棘手的作文题材,自己亲笔动手写写这篇作文。在及时“体察民情”“感悟民怨”的情况下,再来讲述此文如何立意、如何构思、如何行文就更有话语权,更加契合实际了。当然写出来的作品对学生来说也不失为“最亲切的范本”。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作文生活学生
学生写话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