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数学家庭作业现状调查与思考

2022-05-30王晓静江冬梅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激励性书面课程标准

王晓静 江冬梅

自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来,“双减”政策已经实施了两个学期。此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于2022年第二学期开始执行。基于这两份文件中对于作业评价的要求,笔者对两所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家长及教师,进行了数学作业现状的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探寻了解决策略。

一、调查缘起

“双减”政策规定“一、二年不留书面作业”。在实际的教学中,不留书面作业并不意味着不留作业,那该留什么样的作业?这不仅是学生,也是家长所关注的问题,更是教师应潜心探索的问题。从2011年第二学期开始,我们低年级数学教师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了“优化数学作业”的校本研究,使数学作业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正当我们处于低年级数学家庭作业实践研究的瓶颈期,2022年第一学期,教育部印发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通过学习我们认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将给数学作业改革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有效落实好“双减”政策和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真正发挥数学作业的功能和作用,我们开展了《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性作业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力图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的“减负、增效、提质”,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了了解影响低年级数学作业质量的关键问题,结合实际探究出解决低年级数学作业问题的对策,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

二、调查结果与溯源分析

(一)调查过程及数据统计

【调查对象】学校一、二年级426名学生及学生家长。

【调查内容】主要调查一、二年教师是否还布置书面数学作业;教师都布置哪些类型的数学作业;学生没有了书面数学作业,家长是否布置额外的书面数学作业;家长是否督促、配合学生完成数学作业;学生喜欢哪些类型的数学作业,是否希望家长配合自己完成好数学作业;家长、教师是否对学生的数学作业作评价,主要用什么方式评价;家长对教师的作业评价还有什么期待。

【调查形式】问卷调查为主、微信访谈为辅。

主要调查数据整理如下:通过对书面作业布置情况的调查显示,当前,一、二年级教师已经不留书面作业了(不布置作业的教师占100%),但部分家长额外给学生布置书面作业(经常布置作业的家长占62.2%,偶尔布置作业的家长占27.5%,不布置作业的家长占10.3%)。作业来源主要是家长购买的练习册。

通过对作业类型及学生喜欢程度的调查显示:(如下页表1)大部分教师主要布置口算、表述(说一说每天在校数学学习情况)类作业,特别喜欢这类作业的学生没有占到一半。绝大多数教师偶尔布置游戏类、实践类作业,除了游戏类作业,特别喜欢这类作业的学生都没有达到80%。

通过对数学作业评价调查显示:(如表2)教师对学生家庭作业只是偶尔评价,多数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也基本是口头评价。

(二)调查结果凸显的主要问题

1.家长的作业观念仍未转变

调查表明,教师不布置书面作业,但89.7%的家长给学生布置额外的家庭作业,其中62.2%的家长经常布置。可见,在作业布置上家校并不一致。这说明家长的教育观念还没有转变,来自家长方面的“拔苗助长”和“教育内卷”问题仍然存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家长对学生教育问题相当重视,对学生作业的关注度很高。

2.教师对数学实践类作业不够重视

调查表明,教师布置的口算和讲述类作业相对较多,游戏类、操作类等实践类作业相对较少,暴露了教师对实践性作业不够重视的问题。

3.学生对家庭作业的喜欢程度不够高

调查表明,学生对教师部置的游戏类作业喜欢程度最高,对口算和表述类作业喜欢程度最低,对其他制作等实践类作业的喜欢程度尚可,但还需提高。

4.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作业评价缺乏激励性

调查表明,教师没有线上线下相结合,对学生数学作业进行经常性的评价,家长和教师的评价手段不够儿童化也不够新颖,没有太大的激励性。

(三)问题分析

1.家长“加码”的原因

教师通过学校宣传培训深刻认识到,“一、二年不留书面作业”的规定,完全符合儿童的成长规律和儿童的教育规律。一、二年级学生手部发育不完全,握笔吃力,过早、过多地让学生握笔写字容易造成错误的握笔姿势,对今后学习产生不良影响;握笔吃力、导致写字速度慢,也会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另外,学生过早的长久伏案书写,也易造成驼背、近视等健康问题。尤其刚入学的学生,从以活动、游戏为主的幼儿园生活,过渡到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本就存在适应的问题,在校书写,回家再重复书写,易造成厌学心理。不留书面作业,目的是缓解学生在校学习压力,减轻学生身心负担,给学生快乐的童年。而部分家长只知道“双减”这个词汇,并没有深刻理解为什么减,担心学生不写书面作业,会荒废了学业,到三年级学习跟不上,怕输在起跑线上。

2.教师和家长不重视实践类作业的原因

家长不重视实践类作业是源于家长對实践类作业功能的不了解,而部分教师虽然知道实践类作业具有引领学生学以致用的功能,但是由于以往中、高考及中小学期末质量测试,数学实践活动题很少,因此对其重视程度也不够。受应试教育影响,很多家长、学校乃至教师评价数学教得好不好只看考试成绩,这也是数学实践类作业不受重视的主要原因。

3.学生对数学作业喜欢程度不够高的原因

一、二年学生对新事物、新形式好奇、感兴趣。我们目前布置的作业多为口算、表述类形式,偶尔布置的实践性作业,也基本整齐化一,没有分层,没有弹性;加上部分家长不指导、不合作,又缺少多元、多维的激励性评价,因此有很多学生不像喜欢游戏作业那样特别喜欢其他数学作业。

4.作业评价缺乏激励性的原因

作业评价没有激励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评价没有跟进。学生在家完成的非书面作业,基本无法用文本呈现,教师也看不见、摸不着,无法进行评价。作业评价形式单一,家长多是用无情的对错号和分数进行评价,教师对偶尔上交的实践类作业作品也多用“没有温度”的A、B、C进行评价,很难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此外,缺少同学间的互赏、互评,也是导致作业评价缺乏激励性的原因之一。

三、解决策略探究

(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优化作业设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三会”“四基”“四能”等总目标,是数学作业设计的航向标。我们遵循课程标准,依托数学教科书,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学生喜欢的、能有效促进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作业。

1.顺应天性——设计游戏类作业

课程标准强调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根据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之中来设计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完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上册“乘法口诀”后,我们设计了“跟家人进行乘法口诀接龙”的游戏,可以上下句接龙,也可以上半句与下半句接龙。这一游戏类作业设计不仅会让学生在玩中熟练乘法口诀,同时也会增近亲子关系。

游戏类作业会让学生感到数学好玩,数学学习并不难,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心”。

2.面向全体——设计层次性作业

教师需要面向班级内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分层作业,分层作业的基本模式是“基础+拓展+挑战”。

例如,学习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上册“认识钟表”后,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分层作业:当一次小老师,给家人讲一讲“钟表的认识”;用彩色卡纸制作一个漂亮的钟表;用彩色卡纸跟爸爸妈妈一起做一张漂亮的带“钟表”的作息时间表。(三道题任选其一即可)这个分层作业的设计,不管学生选择那道题来做,都能进一步巩固对钟表的认识。而后两道题还在动手制作中巩固了数学知识,培养了创造力、创新力和审美能力。最后一道题还能帮助学生养成按时作息的生活习惯。这样的作业设计既有弹性,又有个性,兼顾了全体学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3.提升素养——设计实践类作业

以数学本体知识为依托,以生活问题为背景,以表述、游戏、观察、操作、调查、实验、探索等实践性活动为载体,旨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数学实践类作业,是达成“知行合一”和“三会”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提高这类作业的设计能力。

例如,学习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上册“分类”时,我们设计了这样家庭作业:用你喜欢的分类方法,整理家中的书柜或衣柜、餐柜、冰箱……需要整理哪就整理哪,喜欢整理哪就整理哪,看看整理前后有什么不同,并把整理的方法和过程说给爸爸妈妈听。这一作业设计不仅让学生应用分类的数学方法解决了家中物品摆放不整齐的问题,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可以让家、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担当精神。

(二)以激发兴趣为主旨,创新作业评价方式

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结果的运用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此,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进行作业评价。

1.多样评价,激励为主

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的评价应以定性的描述性评价方式为主。按照这一要求,结合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图案感兴趣的特点,我们可采用“简语+简图”的方式进行评价。其中,简语主要针对作业的闪光点进行激励性评价,如“真整洁”“好认真”“小全能”“真聪明”“真漂亮”“有创意”“进步大”等,让学生在争取夸奖的过程中完成好作业。简图指的是可以用学生喜欢的小红旗、小笑脸、小红花、小苹果奖贴等进行激励性评价。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图案、印章等,丰富评价方式。每次作业完成后,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得鼓励,让他们在 “花样”评价中,兴趣盎然地完成好数学作业。

2.多维评价,鼓励为先

我们应努力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在完成态度、完成用时、完成质量等方面寻找“闪光”的地方,及时予以表扬。教师可根据“三会”目标,从多角度设置作业奖项,如最佳策略奖、最佳表达奖、最佳发现奖、最佳设计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最佳创造奖、最佳挑战奖等,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奖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完成作业中不断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3.多元评价,驱动发展

课程标准提出了“评价主体多元”的要求。我们应结合实际,采取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的方式,使学生在他评中学会悦纳和汲取;在互评中学会观察、对比、发现、归纳、总结、表达、尊重;在自评中学会自我欣赏、自我反思。通过这样的多元评价,可驱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4.多搭平台,绽放精彩

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最优秀一面的欲望,低年级学生尤为强烈。因此,我们应线上线下相结合,多为学生搭建作业展示的平台。教师可在班级设置“作业园地栏”,家长和学生自己也可在家设置“作业展示墙”,展示学生最得意的作业;教师可制作微信、美篇等,展示学生各具特色的作业成果或完成过程的图片、视频;家长可为学生建立纸质或电子作业成长记录册,保存好学生出彩的数学作业。这样,可让学生的作业在不同的平台绽放精彩。

(三)以形成合力为目的,创建家校共同体

教育只有家校一致,才能形成“1+1>2”效果的合力。一、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有限,自控能力不强,不仅需要家长的督促,也需要家长的指导与配合。

1.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家校沟通

因为一、二年学生表达能力有限,我们在口头向学生布置完作业后,可借助信息技术,利用微信短视频、美篇、微信群、班级优化大师等,布置“菜单式”的可自主选择作业,不仅要写明作业内容,还要注明评价标准及指导意见,这样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作业。我们还可以用“班级优化大师”上交作业,实施学生、教師、家长均可看到的评价。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进行作业的个别指导,学生也可以将表述类作业用微信语音直接上交,教师通过查评进行作业总评。这样,让信息技术搭起家校作业沟通的桥梁,可使非书面作业指导与评价不再受时空限制。

2.组建班级家长委员会,促进家校共建

我们聘请有意愿、有素质、有能力的家长成为家长委员会成员,及时了解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征集作业设计与评价的意见,促进学生高质量完成作业。

3.进行专题讨论,探讨完成作业策略

我们在家长微信群,就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分享经验,分享智慧,相互提醒,相互启发,形成共识,达成一致;在讨论中促进家长树立新的教育观、育儿观和作业观,使家长能与教师携手为学生完成好数学作业助力。

(责任编辑:杨强)

猜你喜欢

激励性书面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Keys
小学习作教学激励性评价的运用策略
依托激励性评价提高低学段口琴口头作业效度的实践研究
书面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