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教材栏目资源 培养学生关键能力

2022-05-30李祖英

师道·教研 2022年9期
关键词:栏目教材能力

李祖英

“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即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这是目前国家对“关键能力”的权威解释。下面,我以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栏目资源为抓手,谈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一、以《运用你的经验》导入新课,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运用你的经验》栏目在教材每个框题开篇呈现,是一节课中学生思维的起点,是打开学生思维的钥匙。在讲授“法律为我们护航”一框时,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栏目呈现的四幅图片和文字,前三幅图学生都能准确说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保护,但对图四“未成年人犯罪档案封存”不清楚是什么保护,主要原因是七年级学生刚接触法律,对法律的认识比较肤浅和片面。为帮助学生解惑,我播放一段小视频,学生在观看视频后了解到:国家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对犯罪未滿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犯罪记录被封存,体现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为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我继续追问:“在司法实践中,还有哪些做法也体现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的吗?”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新课导入时充分利用《运用你的经验》资源,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自己的视角去思考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语言表达、信息加工、逻辑推理等认知能力。

二、充分运用《探究与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讲授“我们需要特殊保护”一目内容时,我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栏目图片中的人物对话,然后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同学们畅所欲言,在小组代表发言时,允许答案的多元化和结论多样化。学生在交流分享中,初步了解到由于未成年人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伤害。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我追问:“除自身因素以外,未成年人还可能受到来自哪些方面的伤害?”我结合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到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不良因素,也会给未成年人带来不法侵害。“怎样才能使未成年人免受伤害?”我引导学生继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寻应对不法侵害的有效措施。

从能力角度看,小组合作探究可以让学生减少孤军奋战的畏惧感,害羞的学生不当着全班同学发言,也许他可以在小组里轻声细语的说给组员听,如果发言被肯定采纳,将增强自信心与自豪感,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提供够得着的台阶。在小组代表发言环节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力、思想力,灵活应变力等。为了在组间竞赛取胜,组员们也会为高效调配组内资源绞尽脑汁,从而增强组员间的团结合作意识,发扬团队精神。

三、灵活运用《拓展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拓展空间》栏目出现在每框教材的最后,听课过程中发现不少老师常常忽略该栏目的存在。盘活本栏目资源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可以更好地实现由内向外的延伸。为让学生更好了解当地对未成年实施保护的状况,感受来自社会各方的关爱,我布置学生利用周末写一份调查报告。作为拓展性作业,调查报告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提高调查报告质量,我提前印发了一篇范例供学生参考,并结合范例从调查题目、调查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科学指导,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对学生交上来的调查报告进行评比,评出一、二、三等奖,并利用班会请家委过来给获奖学生颁奖,获奖的优秀作品在年级优秀作业专栏展示,实现教学时间与空间的延伸,使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合理运用辅助栏目,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1)以《阅读感悟》夯实学生的人文底蕴

人文底蕴是指一个人对于本国、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熟识与了解程度。底蕴之魅力在于内敛与隐秀,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一个人健康成长与发展。《阅读感悟》栏目选用了大量的名人故事,如:钱学森、毛泽东、马克思和恩格斯等;也有一些是经典案例或国家政策,旨在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为加深学生对阅读感悟文本的理解,我通常会与学生一起阅读文本,产生共情。我们从读名人故事中丰富情感体验,感受榜样人物的奋斗精神,培养坚定的意志品质,从榜样身上汲取前进的动力;从读经典中感悟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自强不息精神,培养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守望精神家园;从读国家政策中了解具体的国情国策,增强制度自信和国家认同,厚植青少年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以《相关链接》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

初中是基础教育阶段,需要学生吸纳广博知识,奠定坚实知识基础,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关链接》一般呈现与文本基础知识相关联的内容,对于基础知识会从高度上提升、从宽度上拓展、从深度上深化,如同立方体的长、宽、高,从三个不同维度延展。在讲授“感受法的关爱”一目内容时,教材正文并未涉及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网络保护和政府保护的含义和作用,而是用相关链接的方式呈现。为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我对该栏目资源进行了灵活处理,提出了几个新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六大保护中哪两个保护是修订后的未成年保护法新增的?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的?国家为什么要增加这两大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争着发言。为加深学生对“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的了解,我播放了有关视频。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特殊保护。

(3)以《方法与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方法与技能》的功能定位是“行动策略,导向实践的脚手架”。在讲授“做最好的自己?”问题时,其中有个观点教材用了一句话概括:“做最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正缺点。”对于刚从小学升上初一的学生来,都或多或少知道自己身上存在缺点,却往往不知道如何改正,有时也因为未能及时改正缺点受到家长的指责或老师的批评。教材在《方法与技能》栏目提供了“改正缺点的方法”,这些方法可操作性强,学生可以根据方法指引,对照自己身上的缺点进行改正,做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方法与技能》栏目如同操作指南,是对教材正文所说的某一个理论性“怎么做”给予具体指引,方便学生在具体方法论指导下进行有效实践操作,使知识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 徐国坚

猜你喜欢

栏目教材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关于栏目的要求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栏目主持人语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