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融合“视域下初中美育实施体系的构建

2022-05-30陈美玉

师道·教研 2022年9期
关键词:艺术美五育美育

陈美玉

实现新时代社会主义伟大中国梦的关键在人才。当前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差距,说到底就是人才的差距。兴国必先兴学,强国必先强教。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了“坚持五育并举”,强调“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強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以此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可见,“五育融合”是国家层面政策推动的顶层设计,是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的需要。

要实现五育融合,当务之急是要正视美育的价值,重视美育的发展。美育作为“五育融合”的内容之一,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提升人文情怀。过去,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国家在2011年才将艺术学独立成为学科门类。美育起步晚,发展慢。2020年,国家为了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中央两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美育进行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根据文件指示,我们要树立学科融合理念。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心灵美、礼乐美、语言美、行为美、科学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劳美、艺术美等丰富美育资源。

一、政府完善美育顶层设计方案,带头突破困境

首先,政府要组织专家制定初中美育的发展计划,明确美育的具体内容,探索美育融合“四育”的方法,并且制定美育的评价量表,加强宣传的力度,将美育工作落实到中学,从宏观上给予一线老师实操的方向。

再次,政府应改革选拔综合评价机制,从根本上扭转大家对美育的看法。政府可以建立统一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结合过程性评价的方法,记录学生的美育表现,采用结果性评价的方式,组织美育学业水平考试,评价学生的美育等级,作为中考升学的指标之一。

最后,政府还应带头摒弃“唯学历”“唯名校”的招聘要求,引导社会转变价值观念,全方位宣扬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总而言之,我们需要从结果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从注重人才的甄别和选拔到注重教育过程的诊断和引导,彰显其育人的内在价值,真正把综合性评价作为美育的有力助推器。

二、学校培养教育人才,构建美育体系

1.坚守培养融合教育人才的第一阵地

师范院校在培养教育人才时,需要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综合能力。若要形成全员美育的局面,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全体师范生的艺术素养。对于非艺术生,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求所有的师范生至少选修一门艺术类课程。在活动方面,学校应该鼓动非艺术生参加一定程度艺术类活动。只有师范生全面发展自己,掌握“五育”融合的方法,才能在正式工作时切实推进“五育”融合,使美育有更多的抓手。

2.加强培养中学老师的美育能力

中学要对在校的老师进行相应的培训,提供“五育”融合教育的路径,举办“五育”融合教育的讲座,提高老师的融合教育理论水平,提供免费的艺术课程,举办合唱、画画、书法、舞蹈等活动,丰富老师的课余生活,提高老师美育水平,增强老师美育融合“四育”的能力,激发老师融合教育的灵感,将美育贯彻到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带领学生全面发展。

3.中学制定美育方案,构建美育体系

(1)学校应该分学段制定美育的计划,初一侧重培养学生心灵美、秩序美和行为美。初二侧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美、礼乐美、艺术美。初三侧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美、健康美、勤劳美。

(2)统筹校内校外力量,打造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局面。

①艺术科老师是承担美育的主要负责人,应当明确自身的职责,提高课堂质量,打磨好每一节课,构建本学科的“五育”融合教育课程,活化美育课堂。

例如美术老师可通过大型拼画的形式,以美润德,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增强年级的凝聚力,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展示画拼图的不同技法,指导学生掌握调色的技巧,讲解拼图的原理和注意事项,以美启智,使学生学会欣赏和创造“艺术美”。通过艰难的临摹拼画锻炼学生的毅力,磨练学生的心智,以美习劳,形成“勤劳美”。

②艺术科和非艺术课的老师应当合作挖掘美育课程资源,创建跨学科的“五育”融合特色课程。通过融合课程的魅力,使美育深入人心。

将音乐融入语文的课堂,以美益智,培养学生的“语言美”。语文老师在讲解诗词时,配上符合情境的音乐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如在说意象谈诗意时,可以吹羌笛唱情思。羌笛音色清脆高亢,并带有悲凉之感。老师现场演奏羌笛,学生更能理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体会到戍边士兵的怀乡之情。

将舞蹈融入政治的课堂,以美润德,实现学生的“礼乐美”“心灵美”和“行为美”。如在讲授七下《集体生活邀请我》时,将校舞蹈队的事例作为素材,与学生探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舞蹈老师注意取长补短,将学生们的优势发挥出来,从而达到最佳的舞蹈效果。这启示我们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产生强大的合力。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学会了团结友爱,奋力前进。

③德育处组织举办“五育”融合教育校本特色活动,打造精品艺术社团。通过活动,寓教于乐,增强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例如通过合唱节以美润德,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实现学生的“礼乐美”和“心灵美”。2021年,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我校举办以“百年伟业,艺起前行”为主题的合唱比赛。学生们把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对学校生活的憧憬,都融进美妙的歌声中。同学们在红色旋律中得到心灵的洗礼,抒发爱国情怀,唤起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燃起对未来的希望,激起新征途上的信心!

举办科技节,联合手工社团,开展DIY艺术品活动。学生们制作陶瓷作品、设计布袋,售卖DIY的艺术品,不仅能以美益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能以美习劳,锻炼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培育学生的“艺术美”和“勤劳美”。在活动现场,众多老师和学生驻足观看琳琅满目的作品,在浓厚热烈的艺术氛围里感受艺术美,鉴赏艺术美。

④学校积极配合教育局布置的美育工作,加强与社会机构的合作,为美育搭建丰富的平台。

历年来,我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各项区市省甚至全国举办的美育比赛,硕果累累。学生也在参赛的过程中,提高艺术素养,培养艺术能力。我校加强与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书法家协会展览中心、美术馆等机构的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创作平台,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

(3)通过美育评价量表检验美育体系的实效性,并根据师生反馈,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调整美育工作的方案,改进方法,不断推进我校的美育进程。表1是我校的美育评价量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五育融合”视域下构建初中美育实施体系仍处于探索阶段,我们需要联合学校、教师、社会等主体的力量,明确科学有效的美育融合“四育”的内容,通过课程育人和活动育人等路径协同育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路径,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最终实现贯彻素质教育的目的。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重点科研课题“大思政视野下新时代‘五育融合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012588)的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艺术美五育美育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海报设计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探析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