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1+1+2”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022-05-30雷炳权

师道·教研 2022年9期
关键词:教学风格研修研讨

雷炳权

名师工作室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工作室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主持了两届县级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组建几年来,笔者边探索边开展工作,探索出了有地方特色的“1+1+2”人才培养模式,经过近几年的不断研修,取得一定的成效。下面以笔者主持台山市2018—2020年小学英语名教师工作室为例,谈谈具体操作。

一、研修任务

名师工作室以“聚焦课堂教学,培养核心素养”为宗旨,努力探索工作室研修活动两条主线。第一大主线——学科专题研究:潜心备课,耐心磨课,用心说课,精心上课,真心评课,热心送课,静心思课。第二大主线——专业素养提高:精神提升,读书共进,网络研讨,主题讲座,课题研究,团队建设,成果提炼。

(一)提升学科研究能力

1.教学研讨。课堂教学是工作室研修的主阵地,提高所有人员的教学能力是工作室的主要任务。各小组立足于各校实情,深入研究教材、教法以及学法,以生为本,向40分钟要质量,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努力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发展核心素养。

2.课例研讨。笔者购买了历届全国优质课比赛的光盘,从中挑选一些特别优秀的课例下发给各小组组织观看,并要求认真观摩学习,做好观课笔记,进行观后评课,然后再听专家的点评,关注学习专家进行课堂观察的切入点,进一步提升学习领悟力与课堂把控力。

(二)提高专业素养能力

1.课题实践研究。工作室的成员、学员申报笔者主持的广东省“十三五”规划课题“教研联盟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市级子课题17个,并顺利结题,各课题主持人带领学校科组教师深入开展相关科研工作,提高他们所在学校教师的科研水平。

2.线上主题讨论。每学期初工作室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好网上讨论的主题,每个月安排两次,依托工作室QQ群或微信群,集众人智慧,联合开展交流学习活动,形成网络互动机制,养成网络学习和教研的习惯,同时提升工作室人员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教学风格研究。“以情激趣,优教促学”是笔者的教学风格。在三年的研修过程中,笔者首先加强对6位成员的指导与培训,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帮助他们初步归纳出个人的教学风格,并在研修的过程中不断检验、修改及完善;随后对其他学员的教学风格进行提炼。

二、研修形式

1.制定计划。在每一次研修之前,各组长制定好详细的计划,如确定研修时间、地点、主题、任务分工(照相、签到、主持、撰写简报)等,确保研修活动有序、有效。

2.确定专题。根据我们使用粤人民版《英语》教材,课型分为语音教学、词汇教学、对话教学、阅读教学、故事教学、句型教学等。笔者让每个小组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再细化,尽量各小组研讨专题不同。各小组根据兴趣爱好及工作实际,确定了各自的专题研讨。

3.研修模式。根據1+1+2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工作室的研修模式:小组4人为单位,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构建“四合一”研修模式:说课、授课、主题小讲座和评课,组内人员轮着来承担任务。每一次研修活动,根据既定的研修专题,每一个小组都要经过线下线上反复磨课,最大化发挥集体的智慧,每个小组以最好的水平呈现。

三、研修内容

1.读书分享。笔者组织购买各类书籍送给全体人员,鼓励所有人员积极读书,并做好读书笔记,撰写读书心得体会。

2.学习培训。积极组织工作室全体人员参加省、江门市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如省“立德树人任务下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整体教学”、江门市“全球胜任力视域下基于主题意义引领的整体教学设计”研讨活动、江门市“2020年中小学教师命题能力提升培训活动”,等等。

3.深度研究。工作室紧紧围绕着江门市“深度学习·思维课堂”这个主题,确定“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为工作室研修总主题,各小组开展了六个课型的专题研究,开展多场研修活动,打磨了多节精品课,其中学员曹婉丽老师录制的精品课被评为省级精品课。另外还开发了多个微课资源,积累了工作室丰富的教研成果。

【本文系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台山市教研基地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教学风格研修研讨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中小学教师教学风格现状的调查研究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常州市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调查与分析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名师的教学风格与课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