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领巾奖章”活动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

2022-05-30冯冠祥

师道·教研 2022年9期
关键词:争章奖章红领巾

冯冠祥

所谓教育激励理论,实质上是指教育工作者通过激励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朝着教育者所希望的方向发展。教育激励理论的核心在于满足学生内在需求,使得学生能够产生动机,并将该动机应用于现实生活、学习工作。“红领巾奖章”活动作为一种评价激励体系,其实质上是通过少先队组织,将儿童成长过程转化为若干个能够看得见的小目标,然后通过完成这些小目标,最终转化为一种可观察、可操作、可表现的一种能力。

一、阶梯目标,调动学生参与兴趣

“红领巾奖章”活动实质上是通过少先队组织,以争章的形式将班级管理中所涉及的各项活动细化,将儿童成长过程转化为若干个能够看得见的小目标,而这些小目标正是层层递进的阶梯目标。提出希望学生达到目标的具体要求,这样,目标先于学生的表现。有了目标的预设,学生的行为就有了一定的导向,有了目标的期望,学生的行为也在相应的争章表现中得到改善。

“红领巾奖章”活动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渗透,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班级管理需求,设计若干个阶梯目标,让学生在能够跳一跳就能够够得着的目标下努力,就好比“登门槛”,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兴趣。

为了确定符合班级的争章活动,从班级的日常行为表现出发,我仔细观察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发现了学生在行为表现上的优点和缺点。科任老师都反映,本班学生在交作业方面存在拖欠和迟交现象,书写也不够整洁。集队时不够迅速,学生总是在教室里磨磨蹭蹭,桌椅摆放凌乱。于是,为了使目标期望在强化学生优点以及改善学生缺点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在“红领巾”奖章中基础章“向阳章”的设置中,设定“作业从无作业拖欠情况,不迟交作业;集队前要整理好课桌”的目标。

在确定好这两项争章活动,提出具体要求后,学生的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善,在作业上交方面拖欠和迟交方面有了明显改善,能在集队之前把课桌摆放整齐。对于进步快的学生给予及时地表扬,例如王迪,之前作业书写总是“欠交”,设定作业章后,他的作业很少有欠交现象,甚至有时是第一个主动上交给组长。

当学生能够坚持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达到一定时间段以后,学习中能够进行初步自理的情况下,为学生颁发奖章,然后阶梯目标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学生需要完成更高要求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自理能力,才能获得下一个奖章。“向阳章”又调整为“书写整洁并及时订正,集队时快、静、齐”的目标......如此,各个学生都能够看到明确、连续的目标,在不断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完成目标的喜悦,自然也就对完成目标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适当放权,激励学生自主管理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班级的主人,只有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才能够真正调动学生的热情与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我管理意识、自我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作为教师,应当让学生认识到班级生活本身是属于其实际生活,其本身是有权利针对自身生活进行管理的,然后综合利用多元化的措施,包括班级目标设计、规章制度设计、人际关系协调、班级日常处理以及班级活动组织等诸多活动,都主要依靠学生来进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仅仅是进行协调、引导,以此来全面加强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

为有效激励学生自主管理,学校制定了班干部轮换制度,每一个学生均有机会担任班干部,并建立了班委监督制度、评价制度、奖惩措施,明确班委成员的各自职责,通过定期考核来保障奖惩机制的顺利落实。如此,才能够充分激励学生参与进来,同时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促进学生管理能力、自主管理意识的全面發展。

为了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我还专门将每周五的午会时间定为“班干部总结大会”,由学生自己来对这一周的班级管理工作进行值日小结,总结班级管理中好的方面和有待改进的方面,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的发展与每一个人,每一个学生息息相关。在最初的几次总结大会上,从旁协助,教会学生怎么去发现现象,总结得失,后来,基本上“总结大会”就成了学生们的“天下”了。有一次,班级中连续多次出现窗台上有杂物的现象,按之前的班规,即使是扣分也不能完全杜绝。当时那一周的轮值班干部自己先开会,想解决办法,在总结大会上,班干部首先指出班级中窗台乱摆杂物的现象,再指出自身作为班干部的失职之处,最后引导大家畅所欲言,为改变这个现象献计献策,结果还真有很多好办法,班干部立即通过投票的方式,最终采用了在窗台设置“收纳盒”并安排“整理员”的建议,从那以后,班级窗台上的物品总是摆放得整整齐齐。

三、多元激励,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各个学校在开展“红领巾奖章”活动,分别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了形式多样的奖章模式,针对少先队员进行多元化的激励。对班级管理来说,教育激励理论的应用必不可少,班主任也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激励策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给予针对性的激励策略,从而有效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从激励策略来看,适用于小学班级管理的激励策略包含荣誉激励、关怀激励、榜样激励。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使得他们的需求也存在差异性,班主任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真正掌握学生的需求以后,再制定针对性的激励策略,才能真正发挥教育激励理论的作用。

比如,在班级的年段特点中,我会选择小学低年段以“适应、立规、凝聚”为主的激励目标;而在小学中年段,我设置以“欣赏、合作、共进”为主的激励目标;到了小学高年段,我制定以“自主、选择、超越”为主的激励目标。每一年段的激励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则因学生的不同特点需要用不一样的激励策略。在班级管理中,则需结合学生性格特征、心理特征,在分析学生需求的基础上,采取差异性的激励策略。

对于一些欠缺安全感、内心希望获得关心爱护的学生,我采用关怀激励策略,在基础章“火炬章”下设置“勇敢章”,鼓励学生多与同学交流、参与集体活动,帮助他在集体中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对于一些活泼好动、竞争意识强烈的学生,我采用了榜样激励的策略,在基础章“红星章”下设置“立志章”,在班级中树立榜样,并为他们制定了阶梯目标,让他们在榜样的影响下,在朋辈的支持下,在同伴的良性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获得成就感。针对班级男生和女生呈现出来的不同特点:男孩普遍没有女孩守纪律;伶牙俐齿的女孩多,男孩语言发展比女孩晚;男孩和女孩的学习方式不同;男孩在大运动方面领先,女孩在精细动作上占优等。为了“因性施教”,我采用了荣誉激励的策略,在基础章“红旗章”下设置“小主人章”,分别制定了“男生节”和“女生节”,开展“陀螺大赛”“纸飞机大赛”“折纸比赛”“才艺秀秀秀”等活动,通过不同的激励措施,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从而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四、民主评价,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红领巾奖章”就是一个平台,为班级管理所搭建的一个平台,它能够完善班级管理制度,能够对班级进行量身打造。但争章活动能够在班级管理制度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的最大原因莫过于学生对争章活动的喜爱。正因为“红领巾奖章”活动不同于以往单纯的以分数、以遵守班规来评价人的方法,它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行为入手,对学生进行了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方法使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能够及时地改善自己,提升自身素养。

从“红领巾奖章”活动开展情况来看,中队无疑是进行“红领巾奖章”活动争章量化的重要场所,而针对少先队员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直接关系到“红领巾奖章”活动的激励效果。对于班级管理来说,“红领巾奖章”活动的实践应用,要求班主任引入民主评价模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从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有效认知自身不足、明确改进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激励的效果。

基于此,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建立以学习小组为主体,科任教师、学生、小组、家长多方参与的评价模式,通过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小组互评、科任教师评价,定期针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给予对应的奖励。对于实际评价操作来说,并不需要拘泥于某种模式,而是可以结合实际,灵活选择一种或者多种评价模式,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学习、班级活动、班级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与问题,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真正促进学生在评价激励中不断成长。

责任编辑 黄博彦

猜你喜欢

争章奖章红领巾
黄科院多人次获“河南青年五四奖章”
红领巾要戴好
奖章引路:《“红领巾奖章”实施办法》工作初探
做好“三融进” 进行红领巾奖章探索实践
学习贯彻《意见》,全面开展“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
争章推优入团 上海团队衔接新模式——上海市嘉定区疁城实验学校争章推优入团工作的探索
少先队刮起争章风
上海市黄浦区复兴东路第三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背景下,家长参与雏鹰争章活动探索
“红领巾”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