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继续教育在线课程质量评估的价值追求与指标体系

2022-05-30付丽

师道·教研 2022年9期
关键词:评估资源指标

付丽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教师继续教育的线上教学逐步推开,全国各地线上教育平台也如雨后春笋,从新生萌芽期走向蓬勃发展期,当前中山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大比例采用在线课程。实践表明,在线课程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教师节约大量的时间成本。在线课程为广大教师所接受,绝大部分教师能通过在线课程达成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定要求。

基于在线课程的大量需求,各教研机构和社会机构都在课程开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在线课程的评价一直是各方机构回避点。原因很多,难以尽数,但从评价发现问题,以评促教,通过恰当的评价提升在线课程的质量,让一线教师真正爱学乐学是教师继续教育在线课程发展的必行之事。

二、实践导向的评估目的

本研究以中山市继续教育在线课程为对象,通过理论研究、课程梳理、实践探索和技术支持等手段,将评估工作指向教学实践。

(一)以评估结果为指导,指导资源建设者的在线课程开发

当前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在技术愈发成熟的条件下,课程质量仍参差不齐,无法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学习需求;二是课程资源繁多,资源间缺乏系统性与连续性。建立较为完备的课程评估体系应以指导课程资源的开发、明确课程建设需求为目标。

(二)以评估结果为导向,帮助学员更快捷检索到所需培训课程

通过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使信息化系统得出全面、合理的评价结果,继而推送出优秀课程,帮助学员更快捷检索到所需学习资源。另外,信息化系统中积累的学员评价信息,亦可为选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协助学员在琳琅的课程“超市”中挑选到高质量的课程。

(三)以评估结果为依据,建立优胜劣汰的资源使用机制

引入在线课程质量评估,将有利于培训者、管理者(政府机构)筛选课程资源,在资源采购中做到汰弱留强;评估结果的推送和参考同时将对学员选课产生影响,有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保证课程资源质量。

(四)以评估机制为保障,推动中山市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提升

建立在线课程质量评估机制,促进课程资源的改造、优化和筛选,为在线课程的质量提供有力保证。高质量的教师培训在线课程不但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了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教学资源,还可以激发参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广大参训学员的满意度,从而提升教师的培训质量,最终促进中山教师继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三、科学发展导向的评价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本研究的目的是提高中山市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在线课程质量,以提高培训的质量。对在线课程进行评估,以评促建,通过多层次的,多方面的评估,在评估的反馈中改进不足,修正课程结构和实施中的各类不贴合学习的地方,从而让在线课程更完善,更契合教师继续教育。

(二)科学性原则

本研究的评估各类指标,皆遵循科学的学习规律,通过对在线课程、成人学习的相关文献研究,并基于中山市教师发展中心对全市中小学教师大量的继续教育实践中整理归纳的。评估的主体包括跟课程相关的专家团队、学科负责老师、学员等,避免一方利益影响整体评估结果。在评估中严格遵循科学统计方法,让数据说话,量化各类指标,减少人为干预,保证评估结果真实客观。

(三)可行性原则

本研究的评估涉及人数众多,时间跨度大,课程数量多,评估结果的数据量巨大。考虑到评估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本研究在制定评估指标的时候做到尽量精简,同时在设计问卷的时候,多采用量表方式,控制填写问卷的时间,保证后续数据的客观性。

(四)通用性原则

本研究评估涉及的在线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信息、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公共等各类学科,同时囊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等多个学段,在评估项目的选择、评估指标设定、评估操作的设置中,研究者采用通用性原则,紧抓在线课程和成人学习的本质,包括评估适用于所有在线课程。

四、评价指标体系

(一)设置依据

关于在线课程的评价指标,目前已经有比较充分的研究,评价指标设计方便也有诸多雷同和差异,

本研究选取了国家教育部,以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综合多个体系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列举出在线课程质量的10个影响因素,包括:课程概述(含课程概述与简介、课程组织和设计)、师资团队(含课程团队、师资力量、教学态度、教学理念、教师)、教学设计(含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设计、学习目标、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含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內容选择)、教学媒介(含教学媒体、学习资源、资源和材料)、教学活动(含交互活动、学习者参与)、教学评价(含教学效果、课程评价、课程监控、课程作业、学习任务)、学习支持(含支持信息、支持材料、学习资料)、技术支持(含界面设计、技术稳定性、操作性等)、学习环境(含课程组织,后台服务)。

(二)预设在线课程评估指标

课程评价指标采用三级结构式,即一级指标为总体概括,二级指标反映在线课程的影响因子,三级指标为具体的评价条目。基于各级在线课程质量评估的实施建议和相关学术论文,通过课题组内部成员(含学科专家、一线教师)集中研讨分析,充分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最终确定了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影响3个一级指标,体现在线课程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在一级指标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开发依据等12个二级指标,主要是对一级指标的进一步细化,例如课程实施指标下设教师资质、教学策略、学习活动、学习支持系统、师生互动等,即教师、学生、教学、教学媒介等四个教学要素的组合;最后根据相应二级指标,设计了33个评价条目,作为调查问卷设计的重要支撑。

1.课程目标:目标设置合理,符合学员学习特点、教育教学规律和在线课程特点;目标表述清晰、具体、可操作性强;课程说明简洁扼要,帮助受众快速全面了解课程。

2.课程内容:内容选择与目标一致性高;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严谨性、时代性和趣味性;内容组织连贯一体,逻辑清晰,无冗余教学环节。

3.开发依据:课程开发切合本区域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与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相吻合。

4.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与课程内容相关性高;资源数量充足,能够满足学员自學需求;资源质量高,形式多样,使用率高,具有学习价值。

5.支持系统:界面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运行流畅;界面设计具有交互性,可顺利实现互动教学;课程媒介选择合理,PPT、视频等质量较高。

6.教师资质:主讲教师认真负责,态度端正;教师基本教学素养较高,教学能力强;教师团队结构合理。

7.教学策略: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8.学习活动:学习活动设计多样、合理;学习者有独立学习空间;合作学习活动设计合理,组织有效。

9.学习支持:作业设计合理,指向性强,数量、难度适中;在线助学有效,针对性强;测验与考核设计,难易适中。

10.师生互动:学习引导有效,能够引导学习者积极投入;交互方式无障碍,方式多样(讨论区、留言互动等);信息反馈方便,学员能否通过多途径反馈学习心得和问题。

11.学习体验:学员的学习体验好,学习效率高;教育主管部门使用管理方便,满意度高。

12.学习效果:学员上线率高、参与度高;教学有效性较高,对学员能力提升有助益。

(三)本评估指标的特点

本评估指标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点。在线课程的自主研发难度大、成本高,本市目前网络课程以第三方采购为主,与中国教师研修网,中国教师网等机构合作,引进国内继续教育品牌课程,旨在打造开放共融的网络课程体系,保障在线课程的持续更新。这一实际情况决定了在线课程的较高的更新率,以及跟踪评价的难度系数。

据此,研究者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增加了“与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相吻合”等类似的条目,以体现课程评价的区域性特点。同时为了加强在线课程质量评估的实操性,便于课程评价的实践导向,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简化,特别是针对不同的评价主体编制了不同的问卷,将文字表述、问卷体量、界面指引等都设计在内。

五、结语

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质量是师训机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在线课程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加强在线课程的质量评估是推动教师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评估可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师资建设、教育决策等进行适时的调节,促进在线课程质量的提升,从而促使继续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性。

责任编辑 李少杰

猜你喜欢

评估资源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最新引用指标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评估依据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
最终评估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