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组构建抓联系 落实要素选点读

2022-05-30孙素娟

关键词:习作单元小学语文

孙素娟

摘   要:“双线组元”、独立的“习作单元”是统编版新教材新的特点,单元语文要素中的知识、方法或能力训练点把握到什么程度是摆在教师面前新的难题。教学时,采用单元整组备课,抓住教材要素之间横向、纵向联系,落实要素选点读,从而得到一个由学段课程标准目标要求到每一册教材再到单元语文要素,最后到每一课的具体内容的完整认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整组备课;选点品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25-0056-04

随着统编版教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全面推行,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普通阅读单元的人文教育与语文要素的协调发展,习作单元如何直接指向习作仍是许多教师教学中的难题所在。

教学时,教师不妨采用大单元备课,抓住各册教材要素间的纵向联系,单元内容间的横向联系,围绕重点、难点、生长点选点进行深入研读,做到课课有点,点点相连,全面落实教材中的语文要素。

一、大单元备课,纵观教材抓语文要素间的纵向联系

统编版教材单元语文要素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学段目标要求的具体化,因此各年级教材语文要素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递进式的。在教学的过程中,首选要以本单元语文要素为线索,从整体出发,纵向研读整套教材编排的体系,更加清楚地认识每一册教材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才能处理好教学的阶段性、连续性和层次性等问题,避免重复性教学。

如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习作单元“让真情自然流露”,大单元备课首先要梳理小学阶段关于“真情实感”各个年级做了哪些安排,然后理清语文要素之间的纵向联系。

部编版教材关于“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编排体系:

理清了教材之间关于“真情实感”的纵向联系,了解了编排层次,教学时才能激活学生已有的“借助具体事情抒发情感和通过场景、细节描写抒发感情”等知识经验,为六年级学习“表达真情实感”这一单元搭建了支架。

二、大单元备课,局部深入抓单元内容间的横向联系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每个习作单元围绕语文要素分别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两篇习作例文、习作五个板块的内容。单元中的每一项内容都直接指向习作能力的培养。精读课文的主要功能是从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方法;“交流平台”是结合对精读课文的分析,梳理总结从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初试身手”是让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表达练习;习作例文提供范例,其功能是继续体会写法;单元习作是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实践。

大单元备课时要抓住习作单元各个板块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教学时才能实现由认识、实践到再认识、再实践的学习过程。

如,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单元“围绕中心意思写”,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习作要求是“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所选两篇精读课文作者都是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初步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的方法,主要作用是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方法。《夏天里的成长》是一篇散文,围绕中心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对夏天里的动植物、事物、人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中心突出。《盼》是一篇记叙文,围绕“盼”字写“我”有了新雨衣后,盼变天,盼出门,盼早点儿穿上新雨衣的经历,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展示了孩子“盼”的心理,两篇文章从不同文体、不同题材帮助学生体会“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方法。“交流平台”教学要关注课文,让学生理解如何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的事例写,可以把中心意思表达的更充分、更全面,并掌握把重点事例写具体的方法。“初试身手”教学通过两道思考题,第一个围绕“戏迷爷爷”,对已提供的材料進行判断,选合适的材料,第二题依据给出的题目,思考围绕中心可以选取哪些事例或从哪些方面写,让学生从易到难学习,指导学生围绕题目选取恰当的事例或合适的写作角度。“习作例文”为学生提供了范例,以学生自读为主,突出自主学习,进一步体会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本单元习作以“感受最深的汉字”为话题,提示学生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确定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列一个提纲,围绕中心,罗列出不同方面或不同事例供自己选用,完成一篇习作,培养学生围绕中心意思写的能力。

掌握了单元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教学时才能科学组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如,六上“围绕中心意思写”可以这样安排教学要点和课时:

六年级学生具备了在选择材料过程中思考、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可以将“初试身手”作为教学资源,灵活地与精读课文、习作进行整合,最后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个部分作为教学的材料,根据学生实际学情,做新的排列组合,让学生的习作能力逐步进阶。

三、大单元备课,横纵对比,课课有点,点点相连

大单元备课,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要根据单元教学目的的需要进行调整,选准语文要素的落脚点,精当取舍、恰切增补、合理调序,做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体现生长点。

(一)选点品读,突出重点

特殊习作单元围绕语文要素安排两篇精课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教学时要突出每一篇课文或例文的重点。

如六年级下册习作单元围绕“表达真情实感”这一语文要素两篇精读课文选取的学习点各有侧重。《匆匆》一课重点学习作者直接表达情感的方法,通过品读第1、4自然段,作者一连串用了六个问句,使文章到达高潮,强烈地表现了作者的慨叹、无奈、不甘虚度时光,将时光的流逝写得十分有感染力。学习作者运用了一连串的问句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方法。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在写“我”离开祖国而悲痛时,同样用了直接表达情感的方法,可以用这篇文章来辅助学生加深理解直接表达情感的方法。

《那个星期天》选取的重点一是体会作者根据具体的事例表达情感。课文的第4自然段写“我”焦急而又兴奋的等待过程, 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用跳房子,看云彩走,拨弄蚁穴,翻看“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四个事例来表现“这段时光的不好挨”,作者将焦急的心情融在这些具体的事例之中。而且我们不难发现“我”焦急的程度在一步步加深,这些小事,让我们走进了小作者的内心世界。二是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内心独白表达情感。课文第5自然段妈妈买菜回来却还是不带我出去,我焦急的内心想法,儿童化的内心独白,能够更直接更鲜明地展示孩子内心世界。 三是体会作者如何把心情融入景物中表达情感。通过第6自然段的这句话,学生会发现作者写光线“渐渐暗下去”“沉郁下去”实际上在写“我”的心情越来越沮丧,这就是把心情融入景物的写法。然后引导同学们自由体会其它地方环境描写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心情不同,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不所不同。

這样课课有点,点点相连,学生多角度体会到了可以通过内心独白直接抒情的方法,还可以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事例和景物中间接抒发情感。

(二)选点品读,解决教学难点

习作单元教学如何直接指向习作是教学的难点,大单元备课选点品读,设计直接指向习作的问题作为支架,引领学生解决学习的难点。

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习作单元“按一定顺序写景物”。写景物类习作训练教材从二年级开始,通过小练笔、词句段运用、语文园地等教学内容步步深入,从不同景物、不同角度训练学生写景物的方法。包括观察单元的训练,也都是在为本次的单元习作做准备,因为写景一定要观察,不观察,景物是写不出来的。在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学期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为本单元按游览顺序写景物奠定了基础。学会了按顺序写、抓重点写景物特点,五年级就在此基础上增加难度,训练学生写景时能够做到动静结合。在这样的系统多角度的梳理当中,我们发现“按一定顺序写”这一习作能力在小学阶段写景习作中本身就是一个难点。

本单元教学要始终把“游览顺序”作为教学重难点突破。

如,《海上日出》紧扣时间顺序,通过表格搭建学习支架,聚焦表达。

《记金华的双龙洞》紧扣游览顺序,借助导图搭建支架,直指表达。

(三)选点品读,瞄准学生生长点

大单元备课,要把单元要素的知识、能力、方法的要求提炼出来,选择学生的生长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如,五年级下册习作单元“形形色色的人”,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指导学生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小学阶段学生对于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方法写人物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于如何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性格特点仍然是难点,也是新的生长点。因此本单元的教学要把精读课文、习作例文选取典型事例做为新的学习生长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小嘎子和胖墩摔跤”、“严监生在奄奄一息时伸着的两根手指”、“荣荣等我把自己取回的信重新放回信箱,她再亲自去取送给我”等这样一些事例,才把嘎子的机灵、严监生的吝啬、荣荣的尽职尽责鲜明的性格特点刻画的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在感悟中发现像这样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事例才是典型事例,并通过初试身手和单元习作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猜你喜欢

习作单元小学语文
树立整组观 凸显单元要素 关注联结点
找准定位、举重若轻,实现例文价值
聚焦“观察”,学习表达
“依标扣本” 精准教学
整体观照 立体架构 有序推进
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