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几何直观 深化数学理解

2022-05-30程希文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数与代数几何直观教学实践

程希文

【摘   要】几何直观可以将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它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数与运算”“数量关系”教学中,教师应借助几何直观来帮助学生认识数概念、理解算理;借助几何直观来表征分析数量关系和探索解决问题。

【关键词】几何直观;图形;数与代数;教学实践

数学在本质上研究的是抽象了的东西,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成简明、形象,有助于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手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几何直观主要是指运用图表描述和分析问题的意识与习惯”。史宁中教授指出“几何直观就是依托、利用图形进行数学的思考和想象。它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图形所展开的想象能力”[1]。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几何直观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直观化,繁難的数学问题简洁化,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预测结果。因此,如何在“数与代数”教学中适切地渗透几何直观,让学生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利用图表分析实际情境与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是一线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数与运算”“数量关系”教学中,借助几何直观,将相对抽象的思考对象“图形化”进行了尝试与实践。

一、在数的认识中渗透几何直观

数学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获得一个数学概念的过程是从动作表征过渡到图像表征,最后到符号表征。然而,抽象的数学结论总能找到相对直观的表征与解释。

(一)在认识自然数和分数时渗透几何直观

学生对直尺非常熟悉,在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直尺“抽象”为“数尺”来帮助学生理解自然数的大小与顺序(如图1)。

在“数尺”上,抽象的“数”有顺序、有方向、有规律地排列,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学生在读数过程中发现:从左往右读时,数尺上的数由小到大;从右往左读时,数尺上的数由大到小;相邻的两数都相差1;在数尺上0是最小的数;离“0”越近的数越小,离“0”越远的数越大;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等等。直观形象的“数尺”,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数的顺序、大小和数列的基本规律,也有助于学生体悟到数与“位置”的一一对应关系。

在分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在同一条“数线”上呈现不同类型的分数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等值的概念,同时还发现“数线”上的这些分数都比0大,比1小(如图2)。

(二)在认识小数和负数时渗透几何直观

认识“小数”时,教师可以通过数轴、百格图等直观模型帮助学生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在练习环节,可以设计以下活动:1.用小数、分数分别表示百格图中涂色部分和空白部分的大小(如图3);2.用小数或分数表示数轴上的指定位置(如图4);3.在图中用阴影部分表示出小数 (如图5)。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明晰抽象的数学概念,让深度学习自然发生。

在学习“负数”时,可以通过“数轴”来促进学生对负数意义的深度理解。教师在黑板上先呈现数轴(如图6),然后引导学生:“如果笑笑家的位置用刻度‘0来表示,笑笑从家向东走90米到达书店,可表示为+90米;那么笑笑从家向西走90米到达超市,可以表示为多少米,你能在图上用一个点表示出超市所在的位置吗?”

学生能很快回答出笑笑从家向西走90米可以表示为-90米,但对于在图上用一个点来表示超市所在的位置时出现了不同的意见,有的学生认为这个点的位置只要是在“0”的左边就行,有的认为不可以随意找一个点来表示超市的位置。最后,大家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在图上,从刻度+90到0的距离与从刻度-90到0的距离应该完全相等。这样,通过几何直观实现了学生对负数本质的理解:负数与对应的自然数在数量上相等,但表示的意义相反。

二、在数的运算中渗透几何直观

朱莉娅·安吉莱瑞认为,在使用符号计算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使用尽可能多的解释,并且把不同表征形式联系起来。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计算规则就会限制学生对数学的理解[2]。毋庸置疑,几何直观在运算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在整数四则运算中渗透几何直观

在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下册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运用直观模型操作的方法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实现对“从个位算起”这一运算的程序的深度理解。如在计算“37+24”时,教师先让学生操作小棒并清楚地描述计算的过程,学生通常会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先加十位再加个位,另一种是先加个位再加十位(如图7)。

接着让学生把自己的操作过程记录下来,就得到了相应的竖式(如图8)。学生在操作、交流和记录的过程中体悟到:计算“37+24”时,可以先加十位也可以先加个位,而先加个位的优势就是比先加十位在书写时更简洁,不需要多次调整。这样,整个学习进程遵循了从直观到抽象的原则。

通过研读北师大版教材可以发现,直观模型——“点子图”始终贯穿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除)两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等计算教学内容当中。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点子图”的操作性、直观性特点,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如图9)。

(二)在分数四则运算中渗透几何直观

学生学习分数计算比整数计算会困难很多,原因是分数的意义较难理解,而且分数四则运算的算理复杂,不容易解释,特别是 “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学习。运用几何直观的方式展现探索过程,解释算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如计算[34]×[23]时,可以鼓励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表征计算过程(如图10)。在直观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算式和结果数值的关系归纳出算法:两个分数相乘,只要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就可以了;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

分数除法对小学生来说则是更为抽象。教学中,如果仅仅让学生记住“颠倒相乘”的算法显然是不够的,而要借助直观图形的表征帮助学生对分数除法算理的理解。如计算[47]÷2时,既可以通过包含除的方式理解算理([47]÷2=[4÷27]=[27])(如图11),也可以通过均分的方式理解算理([47]÷2=[414]=[27])(如图12)。计算2÷[23]时,也同样可以让学生在直观中实现算理的深刻理解(2÷[23]=[63]÷[23]=3)(如图13)。在借助直观图形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教师再鼓励学生对计算方法进行大胆猜想,并顺势引导学生验证猜想的合理性进而转向符号操作,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在解决问题中渗透几何直观

画图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运用画图法能使抽象复杂的数量关系变得简单明了,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画图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图形工具,如线段图、方格图以及常见的几何图形等。解决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尽量通过画图的方法帮助自己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

比如,线段图就可以使抽象的数量关系变得形象化和直观化。在解决下面这样的稍复杂百分数问题时,线段图在厘清数量关系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2000年笑笑家食品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55%,其他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45%,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620元。笑笑家的家庭总支出是多少元?

由于题目中的数据较多,而“食品支出总额”“其他支出总额”以及“家庭总支出”都是未知数,学生不容易找到解题思路。这时,借助线段图不仅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还能够进一步明确和拓展解题思路(如图14)。

画出线段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图形多角度审视问题,厘清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如总支出×55%=食品支出,总支出×45%=其他支出,食品支出+其他支出=总支出,食品支出-其他支出=总支出的10%,总支出×10%=620元。学生既可以列方程解答,即设总支出為x元,列出方程:55%x-45%x=620;也可以用算术方法列式:620÷(55%-45%)=6200(元)。

同样,在解决下面这样的问题时,“画图”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将一个边长为20厘米的正方形纸,剪成4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纸片,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计算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时,不少学生这样列式:20×4÷4=20(厘米)。出错的原因是他们想当然地用大正方形周长平均分成4份来求小正方形的周长。学生借助几何直观,通过画图就可以变“看不见”为“看得见”,直观地看出4个小正方形的周长与大正方形周长的关系(如图15),正确的列式为:20÷2×4=40(厘米)。

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这里的问题不仅包括几何以外的问题,也包括几何问题本身,如利用图形的运动去认识和理解几何图形也是几何直观[3]。正因为几何直观渗透在数学的各个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善于挖掘和捕捉几何直观的资源,恰当地运用几何直观来解释和说明数学的内在道理,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当然,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在各种教学细节中有意地渗透,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坚持不懈、一以贯之地培养。

参考文献:

[1]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安吉莱瑞.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M].徐文彬,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王永春.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浙江省丽水市遂昌育才小学   323300)

猜你喜欢

数与代数几何直观教学实践
浅谈几何直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几何直观——数学教学的应然之道
多路径:让课堂教学更直观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中的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几何直观”的教学策略分析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通过操作活动有效参与低段学生“数与代数”中的概念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