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活动中的关爱教育

2022-05-30薛静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2年9期
关键词:幼儿园儿童情感

薛静

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时期,对幼儿进行关爱教育显得非常关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重视儿童语言运用的要求,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運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幼儿期是语言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语言教育不仅能促进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还有利于促进幼儿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以及认知能力的发展。关爱表现在爱护周围环境以及环境中的人、物、事当中。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关键时期,对幼儿进行关爱教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关爱教育的特点

关爱教育活动属于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领域,针对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其关爱意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爱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情感教育,以个体关爱品质的形成为目标,在活动中感受爱、体验爱、表达爱、创造爱。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关键时期,沉溺成人关爱中的儿童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较强的占有欲,心中不会为他人着想,不懂得主动帮助他人,缺乏感情付出的意识,因此对幼儿进行关爱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爱教育以关怀为导向,让个体学会如何关爱,形成对人、对事、对己的亲社会态度与人格特征。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意识,为幼儿人格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关爱教育内容的选择

关爱教育中主题故事的选择要具备一定的思想性、教育性和文学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德育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纲要》要求能培养幼儿“喜欢听故事”,“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主题故事应承载儿童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具有积极正确的导向,能给幼儿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榜样。

其次,主题故事应该具备一定的知识性。幼儿故事取材广泛、情节生动、角色鲜明、语言通俗易懂,顺应了幼儿好奇的心理,对幼儿有很强的吸引力。知识丰富的主题故事可以使课程目标更均衡,课程内容更丰富,课程的实施更具多元性,使幼儿能够获得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要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及幼儿园教育活动相关要求进行创新设计。设计的选材源于幼儿的兴趣和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儿童故事是幼儿喜爱的文学形式,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教育意义,可谓文以载道,文学统一。

设计活动时,教师可将形象化、趣味化的卡通形象与儿童故事进行艺术的整合,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由于幼儿发展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活动实施前,应对所在班级的幼儿进行观察,了解一些幼儿的具体情况、学习特点以及兴趣需要。

三、关爱教育的原则

教育活动必须遵循幼儿园语言设计活动的基本原则。设计与实施活动时,教师应对幼儿已有的语言发展水平做深入的了解,在实施的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同时,教师应结合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已积累的经验,在活动组织之前对幼儿进行经验准备。这些准备工作遵循了语言教育活动经验连续性原则。

除此以外,关爱教育活动可与美术、社会教育领域相互渗透,更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学习和掌握新的语言信息,并对幼儿语言内容的理解和获得更有帮助,从而促进幼儿语言能力更上一层楼。当然,具体还要根据活动的要求、内容、形式等各方面,不能是简单无目的的“大杂烩”,也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

语言教育活动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在活动中老师的语言要简练、易于理解,以开放性的问题为主。同时,教师自身对故事内容、感情、表情的把握要到位、生动,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来感受关爱的精神,为幼儿创造一个畅所欲言、尽情表演的语言环境。

猜你喜欢

幼儿园儿童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爱“上”幼儿园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