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微信创建“智慧幼儿园”

2022-05-30黄瑾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2年9期
关键词:共育亲子教研

黄瑾

在智慧幼儿园的建设中,微信因其免费、普及、安全及兼容等性能成为校园管理必备软件。我园采用了“操作适宜、建章立制、互动共育、搭建支架”等四大策略,利用微信创建“智慧幼儿园”,提出了关于微信作为一种教育方式的新思考。

微信,早已是一种生活方式,在“智慧幼儿园”的创建中,我们通过以下策略,使它成为一种教育方式。

一、操作适宜原则

为保证家长、教职工的参与度,我们遵循“最适宜操作”原则,通过广泛尝试,来简化使用流程:

(一)平台选择

我们尝试过网站、App、微信公众号、企业微信等多种平台,其中微信公众号使用者众多,且消息推送精准,能一对一交流,菜单项可满足不同内容的分类需求。企业微信同个人微信可无缝对接,且可弥补微信群欠缺的汇总、统计功能,同时满足集体管理的多项需求,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我园确定了以微信为基础平台,企业微信辅助,开展宣传发布、家园共育、教育教研等一系列校务管理活动。

(二)App的利用

制作文案需要用到各类App,老师们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了选择,并巧妙利用各类App的图、文、音频、视频等功能,使文案变得更加美观生动,达到最佳观看体验。

我们根据常用App的特点进行了使用分类,如平台类、理论类、办公类、摄影类、编辑类、视频类、后勤类等。家长开放日,我们引入“直播室”,以一个中班为代表向家长开放了区域游戏直播。孩子们在区域活动,老师对每个区域进行了讲解,包括中班孩子的游戏特点、现状发展状况等。短短20分钟的直播,吸引了两千多位家长的关注,家长们对这一形式表示赞同。之后,其余的班级分别就午餐环节、上课环节等对班级家长开放了直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基于微信,但不限于微信,我们还在不断地探索,寻找“智慧幼儿园”建设最佳方案;广泛尝试,以微信为“大本营”,进行信息的发布、中转,微信的开放兼容浸润于我们的文化建设与个人成长,对园所的各方面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

二、建章立制

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智慧幼儿园”的建设更需要相关制度的保障。

(一)对教师的管理——信息宣传制度

信息宣传制度明确了信息发布的管理者、责任人、发布流程,从各个环节把控,保障信息安全。

一次亲子春游活动中,有老师发了个朋友圈,只见几位老师在一起摆造型、看风景,非常高兴。这显然不妥:亲子活动中,老师应当时刻做好管理、引领、服务工作,怎么能是自拍自嗨的状态?我们立刻请其删除朋友圈,随后做了规定:不随意发布教育内容,或涉及社会热点问题,要秉持客观态度,不盲目传播,发表观点时要能反映正能量。再如涉及“校园活动的发布”,我们对理念展示、活动适宜性、个人隐私等都做了相应规定,并严格禁止商业广告行为。

制度的建立提升了信息安全意识,使平台管理更规范。

(二)对家长的管理——班级群管理制度

微信群管理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們的微信群管理制度是:首先端正服务意识,以朋友的身份与家长开展交流、讨论,共商家园合作大计;其次,设置行政管理人员,以业务园长为负责人,对平台、微信群中群体发布的内容进行审核,务求合情、合法、合理,保证信息化平台“家园一体化”功能的有效实现。

(三)对校园的管理——校务管理制度

目前,幼儿园内的管理事务,如远程请假、移动学习、移动统计、后勤报修等一般都通过企微平台实现,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疫情防控期间,企微平台还提供了移动学习、移动统计等机会,让我们体验了一把多人远程协作办公。我们发现,线上教研有线下教研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如召开视频会议不挑场地、资源共享便利等,操作也十分方便。

线上校务管理,我们有两项要求:网络畅通、及时回应。疫情期间我们启动了每日线上打卡,了解各班每位家长幼儿身体情况、所处地点等,内容只限于班级范围,不得外传!

安全、正向、高效、服务,在这样的目标下,我们不断探索“智慧管理”制度,以此保障幼儿园的“智慧成长”。

三、互动共育

我们与家长联手互动共育,为自由展示、全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定制化服务。疫情防控期间,针对家长已复工,孩子居家学习困难、老人手机操作不便等情况,我园推出了定制化“服务”:第一,通过发布视频指导,不限制学习时间,并指导创设家庭游戏区角让幼儿自主游戏;第二,通过“视频”“音频”“电话”等方式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这两个举措,得到家长的认可,家长积极参与,随时反馈,让家园共育实现了互通与互动。

个性化展示。“阅读节”期间,部分家长利用“美篇”“小影”等制作了亲子阅读图文,由班级教师推荐发布至平台。一些家长看后受到启发与触动,有的开始了亲子阅读,有的也专门制作了阅读图文及视频。另有幼儿的微信诵读、拜年、表演、游戏等视频也通过平台在全班进行了展示、收集,发挥了榜样作用。

民主化管理。我们尝试着让家长一起参与决策管理。如每学期末,我们都会进行“家长满意度调查”,从师德师风、膳食管理、校园安全、课程设置、活动开展、家园联系等多个方面请家长打分,并请家长提出意见与建议。我们的“调查表”依托企业微信平台设计、发布,再利用数据统计与分析功能,找到家长最关心与最希望改进的信息等。

尊重个体、引导展示,充分挖掘家长资源,每一次互动都激起个性的迸发,闪耀出“智慧”的光芒,每一次的“智慧”之光也终将汇聚成智慧幼儿园的能量。

四、搭建支架

(一)微信+社区资源

受疫情防控限制,参观小学的集体活动不能进行,我们开启了“云参观”旅程:通过镜头,孩子们边观察边提问,小记者边记录边答疑,努力满足同伴们的好奇。云直播极大地弥补了不能实践参观的遗憾。

我们的社区资源十分丰富,微信+社区资源拓展了孩子们的社区实践,我们在平台中建立了社区信息资源档案,积累后续活动的丰富素材。

(二)微信+亲子课程

在“各行各业”主题中,我们衍生出了亲子课程《发现身边的360行》,请孩子去发现父母的工作。镜头的参与使得一个个职业变得生动起来:《我的爸爸是河长》向大家介绍了村干部的工作职责与担当,也宣传了保护河流的重要性;《脆饼香香》记录了爷爷几十年如一日制作家乡特色点心的故事,体现了传承与民俗……这些视频推出后,受到了家长与幼儿的欢迎,他们纷纷主动参与。不同职业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既丰富了主题课程,也给亲子课程留下宝贵资料。

微信+亲子课程,让孩子们更多地走入社会,了解家乡,获得丰富的活动体验,也把我园的家校合作理念带向了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微信+微课研发

大二班的孩子间一度流行起了魔方,每个孩子都学会了六面魔方的还原手法。于是,我们邀请了奇奇爸爸——魔方还原的传授者,来给大家上课。短短5分钟,奇奇爸爸需要把重难点进行浓缩,再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讲述出来,作为中学教师的奇奇爸爸感到了挑战。老师与他一起研究,进行步骤分解,从文字稿到画面编辑修改了多次,最终完成了微课制作。这一过程,也让老师们进一步了解到幼儿园微课的要义,开展了微课制作教研。智慧团队,智慧教研,以微信为载体,我们多方尝试,丰富使用体验的同时,也丰富了教研的体验。

“智慧幼儿园”要有智慧的技术,更要智慧地利用,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发掘微信的功能,找到合理、高效、适宜的策略,使之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服务。

猜你喜欢

共育亲子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