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乡锦幼,浸润童心

2022-05-30柳君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2年9期
关键词:锦溪树叶幼儿园

柳君

有“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金波玉浪之城”之称的锦溪,南靠五保湖,东临淀山湖。《锦溪镇志》记载:“一溪穿镇而过,夹岸桃李纷披,晨霞夕辉,尽洒水面,满溪跃金,灿若锦带,故名‘锦溪。”昆山市锦溪中心幼儿园(下文简称“锦幼”)始建于1945年,幼儿园依托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美的生态自然环境,将丰富多彩的水乡资源渗透到教育活动之中。教师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从园情实际出发,以自然、灵动、趣味、探索为宗旨,助推幼儿“自由、创新、愉悦”地游戏、生活、成长。

锦幼是一所老园,本着“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态度,作为园长是这样自问并诠释的:“我们幼儿园虽然不光鲜亮丽,这不正恰如其分地呼应了厚重历史下常人眼中的博物馆概念吗?”“我们幼儿园虽然偏远,这不正是乡村幼儿园特有的魅力,让人有幸在长途跋涉中一览乡间景色的绝美嘛,农田风光无限好,唯有起早才能见。”“我们幼儿园虽然树多人少显空旷,这不正是最佳的生态自然资源在身边,既能让孩子们生活在自然里,又能给孩子们童年有所‘留白嘛。”这里有阳光透过树叶的斑驳之美,这里有小鸟鸣啼林间的生态之韵,这里有银杏满地的大地之气,这里有拐角弄堂里回归传统、守护童心的游戏之趣,这里还有自然与本真无缝衔接的嬉戏之乐。

一、关于自然,让童心发现自然生态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的张斌、虞永平组织编写的《童心发现大自然》中描述的内容,与我园实况不谋而合,许多在自然里萌生出的故事比比皆是。如《呀!土豆》《只“薯”与你》《叶落知秋》《我和萝卜有个约会》《稻香》等,老师们关注幼儿的兴趣,追随幼儿的步伐,用课程故事的方式记录着他们的成长。

近阶段,幼儿园中班组章章老师和小叶老师正在开展关于《鸟》的微课程,基于我园自然生态的优势,大树是小鸟的家,小鸟们喜欢在清晨的草坪上闲庭信步,小鸟们在树林间展翅飞翔,叽叽喳喳声成了孩子们游戏、散步时最曼妙的音乐伴奏。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观察鸟、研究鸟、喂鸟、做鸟窝,讲关于鸟的故事,这就是自然里最真实的画面。还有大白鹅、小山羊……自然生态里的故事,我们还将继续。

二、关于灵动,让慧心挖掘灵动课程

在主题课程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微课程应运而生。基于主题与生成活动的关系,我们坚持挖掘有生命的、有价值的、有灵性的内容,换句话说,就是用慧心的挖掘,去点亮课程的价值。虞永平教授说:“看得见儿童,找得到课程。”这句话让幼教人豁然开朗。这句话概括了我们所做的事情,指明了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只有看得见儿童,才能找得到课程。我们的老师也在逐渐地成长,无论老少,他们眼中有儿童,他们看得见儿童闪亮的目光,他们看见儿童时眼中也会闪着亮光,这是老师们职业幸福感真正的来源。

例如微课程《叶落而知秋》,为挖掘大自然教育好时机,突出“生活即教育,教育源于生活”的理念,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畅聊树叶,一起开启寻叶之旅:广玉兰叶、银杏叶、松叶、枫叶、竹叶、桑叶。在幼儿园、小区广场,孩子们踩着树叶沙沙响。孩子们探秘樹叶,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他们知道了叶脉的作用,叶脉可以让水流到叶子里,叶脉可以让树叶吸收营养,叶脉可以让叶子撑起来。孩子们和树叶做游戏,他们尝试着按颜色分类,再按大小、形状分类。关于树叶,孩子们还有很多奇思妙想:排笔点画树叶,他们成为“印象派”小画家;亲子树叶贴画,展示其乐融融合作之美。《叶落而知秋》这个微课程是从小朋友的户外活动中引发,由幼儿、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其中所建构的一系列活动。在探索、尝试的过程中,孩子们自主探索、愉悦创造。用慧心挖掘灵动课程,我们的课程故事一直在路上。

三、关于趣味,让材料支撑趣味游戏

游戏,自然是有趣的、好玩的。如何让游戏突出“趣”字,材料的支撑,规则的设定是必不可少的。本次展示活动中,从室内区域游戏、角色游戏(自主性游戏)到户外大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都彰显了我们锦溪独特的水乡特色。

例如户外运动区“抢收稻穗”“争夺农作物”的游戏中,我们把稻穗、麦秆、山芋、南瓜等直接作为游戏材料,孩子们通过自主商议,有序摆放材料。通过设定抢收稻穗等农作物的起点与终点,孩子们挑着担、走过小桥、跨过垄沟,用“真枪实弹”的情境,“奋勇挑战”的激情在校园的“农田”里“劳作”(这个活动也是源于去年我园杜静娴老师参加百节优秀课的一节体育活动,我们把这节集体教学活动生成到了户外运动区游戏,孩子和老师都是十分喜欢与认可的。)。

又如户外生活区:一顶帐篷、两口土灶、三五成群,四个集市货架,趣味的材料才能支撑快乐的游戏。我常和老师说:“老师首先要会玩,才能跟着孩子一起玩。”老师们的确也这样玩了起来。

首先是网红帐篷。这顶网红帐篷是社会热点的链接点,在落叶枫飞的秋季,依存浪漫之际,孩子们在网红帐篷里,自然有他们能做的事情,关于做什么,老师只需要关注、支持、有效地评价即可,偶尔,孩子间私密的谈心谈话也是需要给予他们空间的。如果他们能玩出更大的花样,那就需要深入解读和回应他们了。其次是“两口土灶”。简易版的土灶,前期经过了红砖有序的堆砌,总务仓库里大锅的再利用,还有矮灌木修剪后留存的柴火及锦溪农村工作局赞助的稻草。万事俱备,只欠一把火。此刻,食堂大叔和孩子们成为最佳搭档,他们一起生火、起灶、煮菜饭、烤山芋,乡村幼儿园的优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烟火气中,游戏能不快乐吗?一切的一切是如此美妙。还有“四个集市架”,更是游戏精神“自由、自主、预约、创造”的绽放点、诠释点。我们和孩子一起制作冰糖葫芦,售卖锦溪特产袜底酥、云片糕,将锦溪古镇的风貌和味道搬入幼儿园,孩子们入景、入情,自然浸润。落下的“三五成群”就不用多说了,熙熙攘攘,你来我往,有的在集市买卖、有的宅在家做饭,有的喝茶小憩,有的在水乡舞台上演绎,社会性发展中要求幼儿形成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在游戏中自然融合。语言领域中,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

本学期教研室推荐的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丛书《观察、读懂与回应儿童》中是这样描述的:“幼儿如何学?学得怎么样?是迈向高质量学前教育的标志。”我想,无论是轶事纪录、持续性记录,还是运用检核表和评定量表,我们老师需要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来破解儿童行为密码,从而不断观察了解幼儿的动作和认知发展水平,儿童的情绪及社会性发展境况,我们任重道远。

四、关于探索,让故事讲述探索路径

任何一种探索,都是基于一定人群,一定素材,一定时间场景的。关于锦溪这块沃土,我们3—6岁的孩子适宜探索,需要去探索的东西真的很多。除了生活常态下的日常探索外,立足锦溪特有的探索点,是需要我们老师进行资源筛选的。因为任何一种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后期被运用到深入探索的平台中,前期的工作需要专业人做专业事。我们是幼儿园老师,时代赋予我们使命和责任,我们需要成为“专家”,接地气点说,还是得“看得见儿童,找得到课程”,用课程故事来讲述幼儿活动探索的路径,用课程故事来梳理、呈现教师课程理念的贯彻,无论孩子还是老师,讲故事是我们都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件大事。

最后用南京市鹤琴幼儿园张俊园长的话概括,关于“灵魂三问”:“儿童在哪里?学习在哪里?课程在哪里?始终激励着老师去思考和反思,让老师们对儿童、对学习、对课程有了新认识,使他们从实践者变成反思者,进而成为研究者。”相信在课程游戏化推进的过程中,锦溪幼儿园会呈现出满溪跃金,灿若锦带般的色彩。

猜你喜欢

锦溪树叶幼儿园
树叶的不同称呼
古镇锦溪游记
爱“上”幼儿园
鱼儿不上钩
锦溪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锦溪古镇
小树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