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标准”·成就“专业”:义务教育阶段校长评价指标的构建与应用

2022-05-30王璐钟婉娟

中小学管理 2022年9期
关键词:教育评价专业化发展评价指标

王璐 钟婉娟

摘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校长评价指标对于落实教育评价改革、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梳理国内外校长评价研究、对比分析国内外校长专业标准关注要点的基础上,构建包括“校长的基本素养、领导行为与过程、办学成果”三个维度的义务教育阶段校长评价指标框架。评价指标框架的使用要关注不同主体的价值诉求。

关键词 校长评价;教育评价;校长专业标准;评价指标;专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2)09-0048-03

注释:① 本文系黄淮学院2021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基于OBE理念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构建(项目编号:2021XJGLX5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当前,教育评价改革已成为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突破口,而校长评价则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必不可少的一环。“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在教育实践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权,校长在引领学校发展上的责任愈显重要。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校长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健全校长队伍建设、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着眼于校长专业标准,以CIPP评价模式为基础,探究义务教育阶段校长评价的指标设计与组成框架,以期通过标准创设驱动校长专业化发展,实现教育家办学。

一、审视研究现状,明晰校长评价指标构建的理论基础

校长评价是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评价目标或评价标准,采用一切科学、可行的评价技术与方法,对校长的工作与行为等活动做出的价值判断。[1]对义务教育阶段校长评价的研究进行梳理,可以进一步明晰校长评价指标框架构建的理论基础。

1. 研究现状:尚未形成科学的校长评价体系

相对于教师和学生评价,我国的校长评价虽起步早,但在理论研究、政策实践和对国外相关校长评价经验的学习上具有滞后性,还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校长评价体系。虽然也有不同学者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校长的多元化角色、校长队伍建设的现实需求、校长的工作环境等不同视角,提出了构建校长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但是综合现有文献,国内关于校长评价的研究仍存在一些较突出的问题。一是评价政策上,多数政策依据出台时间较早,不能与时俱进;二是评价理念上,校长评价的实施与评价制度的制定过程之间存在认识偏差,如多以学生的升学率与成绩作为评价依据考核校长工作,而忽视校长个人的专业发展;三是评价要素上,评价主体单一,存在“学校评价结果即校长评价结果”的错误导向;四是指标设计过程虽多,但操作性与实用性欠缺。

2. 现实借鉴:建构校长评价指标的实践探索

我国2013年印发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校长专业标准》)与2017年发布的《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对校长评价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强调校长个人的工作业绩与社会效益,而且注重校长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强调校长的领导角色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实践层面上,不同地区也因地制宜地开展了校长评价探索。比如:山东潍坊市构建了“底线管理+创新发展+满意度”的校长职级评价指标,[2]广东中山市构建了“个人素养、领导与管理、办学业绩与加分项”四个维度的校长职级评价指标体系,[3]上海市确定了以“校长的个人素养+专业素质+办学效果”为一级指标的中小学校长的职级评价指标框架,[4]等等。

3. 内容参照:基于五国校长专业标准的对比分析

依据校长专业标准评价校长领导行为、促进校长专业发展,是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因此,通过对中、英、美、澳、新五国校长专业标准进行对比(见表1),可以为校长评价指标的设计提供参考。尽管各国的社会环境、面临的教育背景、国家的人才培养定位不一样,但校长评价标准研制的宗旨和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均指向校长的专业化发展,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其中英、美、澳、新四国均是从活动和素质两大维度出发建构校长专业标准框架,也就是说,根据校长的职业活动确定其对应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与专业素养进而获得相应的指标内容。[5]我国则在吸收上述国家经验的基础上,从专业职责出发,将校长专业标准划分为六个维度,但是对于标准如何开展评价、评价后的结果如何运用没有关注,缺少具体可操作性的步骤。

我国的《校长专业标准》为校长专业发展与评价提供了内容依据,然而目前基于《校长专业标准》开展的校长選拔、任用、评价方面的研究则较少。本文将结合我国目前校长评价的实际情况,将校长专业标准融入评价指标的设计中,构建基于标准的校长评价指标框架,助力校长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二、聚焦专业标准,构建校长评价指标框架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校长评价指标内容和各国校长专业标准关注要点的基础上,本文以斯塔弗尔比姆的CIPP评价模式,[6]即背景评价(Context)、输入评价(Input)、过程评价(Process)和结果评价(Product)四要素为依托,通过对该评价模式的转化,构建了包括“校长的基本素养(I)、领导行为与过程(P)、办学成果(P)”三个维度的校长评价指标框架(见表2)。在采用德尔菲专家法确定指标框架的过程中,专家们均认同从上述三个维度构建校长评价指标的框架,一级维度的专家意见认可度均在0.72-0.86之间,认可度较高。

猜你喜欢

教育评价专业化发展评价指标
农村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浅谈
认真开展教研活动提升英语教师水平
关注“人的发展”:“核心素养”观下学校教育的召唤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基于幼儿成长的有效教育评价研究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学科教学知识对培养体育教师专业化途径的研究影响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
初探教育评价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