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STEAM+智慧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2022-05-30徐佳蕾倪幸佳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2年10期
关键词:项目化教师培训

徐佳蕾 倪幸佳

【摘   要】在STEAM理念指导下构建的教师“STEAM+智慧学习共同体”,通过“设计+研究”的方式,以专业知识打破学科瓶颈,借助智能化信息手段达到学科的互通、共融,培养“跨学科设计师”和“数据化分析师”。这样的智慧学习共同体打破了原有教师培训范式与布局,从跨学科、项目化、设计型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教师的学习,满足教师专业发展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为教师培训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STEAM+智慧学习共同体;教师培训;项目化

如何建立高质、高效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业务能力,进而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值得学校管理者进行思考与探索。STEAM教育建立在与其他学科融合的基础上,其核心是“以设计和探索为目的,并对技术问题解决进行科学的探索”。将STEAM用于教师学习中,可理解为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在彼此的领域互为专家和学习者,这一理念为当前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打开了新思路。

一、问题提出:构建教师“STEAM+智慧学习共同体”之缘起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对教学工作者学习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才能帮助其转变从教角色,使其顺应教育改革的需求。笔者通过对217位一线教师、8位校长进行深入访谈,发现目前教师在学习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部分教师学习被动化

通过访谈,可以发现,教师学习的目标不尽相同,个别教师的职业追求呈现一定的弱化趋势,部分教师缺乏职业学习目标和自我更新意识。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对“教师学习内容需求”展开问卷调查,发现在“学科指导”和“教学法”维度上,不同教师间存在着一定差异(部分数据如表1):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更关注学科指导,有初级职称的教师次之,有中级职称的教师较少关注这一领域的内容;男教师比女教师更关注教学法。因此,学校管理者要特别重视部分教师的学习弱化倾向,尽可能满足不同阶段教学工作者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要重视学习方式的影响,创建符合教师学习特点的良好环境,从而有效激发其学习内驱力。

(二)学校培训内容单一化

当前,较多的集中培训内容以单学科为主,缺少多学科的融合,教师缺乏对跨学科本质的综合性理解。不少教师表示每学期的学习内容都不相同,自己亟须提高的部分却未得到及时补充。近半数(44.83%)的教师表示,在学校、区域层面的培训中,诸如STEAM综合性跨学科式的学习内容较少涉及。大部分教师只能自己进行尝试,但其效果的好差无从得之。因此,教师十分需要智囊团队的指点和引领。

(三)团队研修路径同质化

目前,很多教师的学习研修仍停留在听讲式培训。这类培训方式单一且不能很好地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许多教师(84.33%)迫切需要更加新颖的形式(如图1)来提高学习效率。

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融入STEAM教育理念,构建教师学习新样式,有助于改善传统教师培训过程中的问题,让每个教师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二、研究设计:构建教师“STEAM+智慧学习共同体”之构想

智慧学习共同体由学习者与助学者共同构成。它是一个具有共同愿景和强烈学习意愿,在智慧学习环境的支持下和智慧学习的文化氛围中,运用各种智能学习工具和资源,进行对话、协商、合作、反思,分享彼此间的情感、体验、观念,共同完成一定目标和任务的团体。

“STEAM+智慧学习共同体”,是指在共同的学习愿景下,通过跨学科教学观察小组,将设计与研究进行整合,培养“跨学科设计师”“数据化分析师”,并在大数据支持下实现共研共建的一种新型教师学习团体(如图2)。

三、研究实践:构建教师“STEAM+智慧学习共同体”之操作

在构建智慧学习共同体的初始阶段,需要奠定智慧学习基础;在构建过程中,需要凸显生态层级的架构,实现优势互补。该模式通过在线平台的智慧交互,不断更新群体认知;通过卷入式课堂观摩、跨界对话,实现设计与研究的双轨推进,使个体有收获、群体有共识;通过评估教师的学习效果,不断改进内容和方式。

(一)指向与丰富:奠定智慧学习基础

1.从“物质智慧”入手

“物质智慧”包括线下的“智慧学习空间”以及云技术支持下的“智能共享支持”。

(1)指向跨界:设立“智慧学习空间”

为更好地支持教师智慧学习共同体的项目学习与共研,学校可结合自身特色设立相应的项目式学习空间,如科学实验室、航空航天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等,配备激光打印机、3D打印机设备等。这些智慧硬件设备可用于构建多元“智慧学习空间”,保障STEAM教学中的设计需求。

(2)丰富体验:提供“智能共享支持”

在已有物质保障的基础上,还应提供智能共享支持,形成智慧共享小组,如借助现有的各种App,实现资源共建与在线分享。在疫情期间,教师有时无法参加线下的教研培训,而智慧学习共同体却可以在线上进行主题式讨论,按照“调查—分类—研讨—采集—改进”的方式不断推进教学进程。

2.从“个体智慧”入手

“个体智慧”是指共同体成员中每个个体的特质、已有经验、成果等。只有充分了解个体的专长与目标,才能为其设计更好的学习路径,达成共同的学习愿景。

(1)纵横联通:挖掘个体潜质

学校应基于教师的个人规划设计,梳理个体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突出群体中个人的学习目标与角色定位,挖掘个体潜质。

(2)关注本土:集结草根智慧

学校应基于本土的经验、智慧与策略,规划不同层级教师的不同发展路径(如图3),对教师进行个性培养。

3.從“认知重组”入手

在设计研学内容时,学校应把设计研修的主体定位为教师本身,并不断重构其认知。

(1)认知交融:组建专业型教学观察小组

专业型教学观察小组由主题统整下的“大组+小组”构成,组内教师具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呈现小组内同质、大组内异质的分布特征。教师互相观察、督促,不断改进。以STEAM教学观察小组为例,学校可在几大主题领域下细分出更小的课程门类,每个门类由一个观察小组负责管理,并同时配备一个专门的负责人作为观察小组的组长。

(2)观念重组:聚焦观察主题研究

观察小组成员基于不同的学科背景,共同研讨决定观察主题。如果暂时无法明确主题,可在观察之初先按几个大的研究方向记录相关内容,之后再根据记录情况对某一高频内容进行梳理,从而明确研究方向,使后期的教研活动能够顺利展开。表2记录了某小组课堂观察的数据,从中可以发现该小组成员对教学评价的记录次数最多,因此可以此为主题进行研究。

(二)领衔与互补:构建教师智慧学习层级

为了更好地在共同体内实现“生态内循环”,除了成立专业型教学观察小组,构建教师智慧学习共同体的“生态层级”也必不可少。层次的确定并非一成不变,在过程中要注重优势互补,实现不同层级间的循环流动。

1.构建智慧学习共同体的“生态层级”

生态层级类似于金字塔结构,学校可基于自身发展特色,打造层级式教师梯队,为构建智慧学习共同体的“生态层级”奠定基础。

(1)名师导航,顶层架构

处于最高层级的是学校的名师层级,这一层级可作为团队的引领者和导航者。除了一些必要条件外,这一层级的人员选拔主要遵从教师的主观意愿。该层级教师应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和一定的引领能力,在整个学期中带领团队有序开展主题式学习活动。

(2)层级协作,共研共学

其他各层级的教师可从各级各类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以及教龄在五年内的优秀青年教师中选拔产生。成员们在各种活动中互相学习,形成团体。学校可定期举行师徒同课异构活动,为各层级教师间的相互协作、共研共学创建良好平台。

2.搭建智慧学习共同体的“互补层级”

架构智慧学习共同体的生态层级后,各层级可建立专业学习团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拓宽教师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视野,帮助教师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

(1)同质搭配,完善合作小组

同质小组指的是具有相似学科背景的成员构成的小组。他们可以在完成共同项目的同时完成对学科的共建。同质小组的教师在共同教研的过程中,开展团队合作,成为一个相互补充、彼此支持的研课小组。

(2)异质互补,挖掘合作深度

除同质互补外,不同学科的成员也可进行异质互补,并在合作过程中不断融合。如在设计小学低年级项目制考评的过程中,各学科教师可依据相应学科的能力目标、素养指向,以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

3.重构智慧学习共同体的“流动层级”

流动层级是发展与变化的学习层级,除了原有的固定层级,还应积极延伸,使学习联盟从校内走向校外。如聘请学科项目引领人,构建品牌项目工作室,成立紧密型共同体等,尽可能地扩大学习群体。

(1)外引内育,构建品牌项目工作室

学校可从当前热点研究内容出发,成立校本项目制工作室,由本校名师作为项目负责人,邀请该领域内省、市、区专家作为项目制工作室的导师。实践证明,项目制工作室在智慧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区域联盟,推动校内外群体学习

学校可在区域内与几所学校结成紧密型共同体,积极开展交流,达到互通有无的效果。联盟学校应在智慧共同体的推进过程中不断创设平台,围绕同一主题,结合学校自身的资源、地域特色,开展精彩纷呈的项目化实践,并在每学期进行主题式交流,分享课程经验。

(三)跨科与整合:丰富教师智慧学习方式

在智慧学习共同体的学习过程中,设计与研究相互交织,教师学习的主体性不断显现,在学习过程中突出了交互性、合作性和项目化等特点。

1.需求出发:在线平台实现智慧交互

对于智慧学习共同体的不同成员,学校应以需定学,对不同层级教师的学习需求进行调研,改变以往的菜单式培训形式。

(1)在线式调查:个性学习按时按需

以一个学期为例,学校分别在学期初、中、后进行调研,一般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为主,及时了解各智慧学习共同体中教师的实际需求。

(2)零距离交流:学习收获同步同频

借助在线信息技术,智慧学习共同体中的教师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在各阶段随时随地进行零距离交流和学习,具体如图4。

四个阶段的磨课研课,跟以往教研活动相比,多了以下三个增量:首先,每位教师都参与设计,第一轮研修的教学设计是卷入式学习,一改以往有些教师只简单点评而不深入研究的状态;其次,设计与演绎并举,以抽签的方式决定上课人员,改变某些教师充当公开课“专业户”的角色,课程的内容更为开放且具有挑战性;最后,第二轮研修在第一轮的基础上进行,专家指导进行评比后,教师在真实的演绎任务的驱动下进行二次修改,改变以往设计纸上谈兵的弊端。

2.主题联系:课堂观摩实现跨界对话

课堂上的教学研讨是教师学习的主阵地。智慧学习共同体在课堂观摩中以“学科内统整式研修”和“学科间合作式开发”为主要方式,深层挖掘学科内部知识内容体系,进行单元统整尝试。在此基础上,智慧学习共同体通过同一主题的学科间合作,迁移统整模式,达到学科统整的目的。

(1)深层挖掘:学科内统整式研修

学科内的单元统整是目前教育改革研究的热点,如何以这一个热点为出发点,开展学科内的统整式研修顯得尤为重要。学科内统整式研修需要有贯穿始终的研究方向,团队围绕研究方向,群策群力,以整合式的研修任务为支架进行实践。

(2)现实出发:跨学科合作式研修

智慧学习共同体中,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层级的教师可以相互学习与借鉴,形成学科间的合作式研修。该研修通过任务、评价、策略、理论等的多元应用,实现多学科融通,真正达到跨学科的研修状态。

3.内涵挖掘:项目学习实现研学一体

在智慧学习共同体的学习过程中,研究与学习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研究能为学习打下基础,学习又能使研究更加深入。

(1)设计+改良:项目教学迭代优化

在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一般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板块,加上内容的跨学科性较强,很多刚加入的教师会感到困难。基于这样的现实,最先参与课程设计的教师可通过反复研讨,梳理之前的教学经验,绘制项目化学习样式框架,并在后期的实践过程中不断迭代优化,提炼每个步骤的核心要素,帮助刚加入的教师克服困难。

(2)平移+反思:观察量化提炼策略

智慧学习共同体的成长离不开个体和团队的努力。课堂中,不同团队可以相互观察,撰写观察日志。教师可通过观察日志总结普遍认可的结论,并根据结论提炼相应的教学策略。

“STEAM+智慧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能够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尽管在学科大背景下,初中与小學的教学内容仍然相对独立,但是在研课过程中,不同年段的团队可以相互补充,在做好中小衔接的同时,总结经验,使得“STEAM+智慧学习共同体”的运行具有长效机制,更好地为团队成员成为复合型、创新型教师提供支持。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及时归纳和提炼学习成果,将其运用于日常教学中,充分发挥教研的作用。此外,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例如教师如何从单一的个体性学习转向群体性学习、协作性学习、设计型学习?如何更好地运用经验,优化教学?这些都是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慧方,罗生全.教师智慧学习的生态取向[J].教学与管理,2015(12):1-4.

[2]韩吉珍.智慧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8(8):84-88.

[3]贺斌.智慧学习:内涵、演进与趋向:学习者的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3(11):24-33,52.

[4]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5]祝智庭,魏非.面向智慧教育的教师发展创新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7(9):21-28.

[6]胡稀里.智慧学习能力的内涵、本质与特征[J].教育评论,2016(9):38-41.

[7]SCOTT K, BENLAMRI R.Context-Aware services for smart learning spaces[J].IEEE Transactions on Learning Technologies, 2010, 3(3): 214-227.

[8]TSUI A B M,LAW D Y K.Learning as boundary-crossing in school-university partnership[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7,23(8):1289-1301.

[9]MANDINACH E B, GUMMER E S. Every teacher should succeed with data literacy[J]. Phi Delta Kappan, 2016, 97(8): 43-46.

(1.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310058

2.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   310007)

猜你喜欢

项目化教师培训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浅谈项目化教学对中职学生技能水平提升的影响
基于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
浅析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基于生产过程在电动汽车专业的项目化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