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思维:跨学科协同的全科育人生态

2022-05-30赵华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协同教学系统思维探索

赵华

【关键词】协同教学;系统思维;高中;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75-0067-01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江阴高中”)申报设立的“高中班级学科协同教学共同体建设”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经三年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创生了“跨学科协同的全科育人生态”,为班本化实施学科协同教学进行了探索。

1.厘清了“学科协同”的应然样态。江阴高中提出的“学科协同”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学科的教学资源等子系统及这些子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作和整合,使原本学科间无序可循、学科独立且有差异的状态变为跨学科知能发展有序、内容相互协同、价值相对统一的状态。学科协同根据学生成长诉求、社会发展需求,联结各学科教学主体、整合教学内容、寻求有效实践、搭建协同平台,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江阴高中的“协同教学”有三个基本特征:协同了各学科教与学的主体、协同了教学实践和资源平台、协同了学科本质和学科思维。

2.创生了“学科协同”的行动路径。江阴高中重视班级教学共同体建设,研发的“行动路径”行之有效。一是教学方式协同,主要包括:跨学科课堂观察、同学科单元设计、多学科项目化学习,以“多学科项目化学习”为例,确定了如下流程:确立项目化主题→跨界设计课程单元→建立驱动性的真实问题情境→开展项目化创新实践→项目成果展示。二是教学管理协同,主要包括:个别化集体会诊、统整化作业设计、定制化专项辅导。

3.创新了“协同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系统。一是理论方面的创新。首先是呈现了“班级价值”,学校以“班级”为纽带,构建起“教师专业协作组织”“以学为中心的协同组织”;其次是发挥学科“协同价值”,明晰了跨学科教学的教学论意义和组织管理学意义。二是实践方面的创新。形成了“班级教学共同体”模型,使学科教师在“班级纽带”上建立“专业学习社群”;实证了“学科协同”的育人价值,“人人都是班主任、科科都是育人者”的实践意义得以加强。

如何让教师理解“协同的深度价值”“协同的学科边界”,是“协同教学”得以深化的核心。因此,后续的实践中需要提升以下三大思维问题:一是注重开放性与系统性的整体思维;二是注重非线性与自组织性的协同思维;三是注重适应性与生成性的突现思维。

“协同教学”作为一个系统,只有与外界环境保持物质、能量的交换,即“开放系统”,才能形成动态有序的耗散结构,实现从无序向有序的演化。教育教学实践,唯有远离“平衡态和舒适区”,才能實现教和学的“熵减”。笔者认为,这才是“协同教学”的核心价值。

(作者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协同教学系统思维探索
系统思维视角下的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研究
商科学生系统思维能力提升对策探索
“互联网+”时代下协同教学模式的创新方法研究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云计算环境下电子商务协同教学模型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