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身边的文学踪迹

2022-05-30张国安

新作文·初中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鬼脸踪迹秦淮河

▲【文题呈现】

以南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的文化底蕴,以“XX身边的文学踪迹”为题,XX可以是探寻、小议,写一篇文章。

▲【文题解读】

南京自然环境优越,文化积淀深厚,历代名人辈出,是世界文学之都。无论是六朝古都,还是当代风流,南京都是一片深耕厚植的文学沃土。亭台楼阁、碑刻游记处处彰显六朝遗韵。秦淮河、台城柳、白鹭洲、夫子庙、乌衣巷……早已成为南京城的文学地标;《桃花诗》《桃花扇》《儒林外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已成为南京城的文学名片;王献之、李白、孔尚任、吴敬梓、曹雪芹、朱自清、余光中……也成为南京城的文学名人。

以“XX身边的文学踪迹”为题,XX可以是探寻、小议,写一篇文章,旨在引领考生关注时代生活,关注自己身边的文学沃土。全面审题,扣住“身边”“文学踪迹”,注意区别“文学”和“文化”:文学,是一种用口语或文字作为媒介,表达客观世界和主观认识的方式和手段,属于语言艺术。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

可以“探寻”写一篇记叙文,展示“探寻”的过程;也可以“小议”写一篇议论文。写记叙文注意从身边发掘文学因子,可以参观南京某处人文景观,探寻身边的文学踪迹;可以从历史遗迹中探寻文学人物的故事和精神;也可以从身边的文学踪迹中感悟成长历程。写议论文注意提炼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列举六朝古都相关的文学典故、文人轶事和风骨,充分证明“身边的文学踪迹无处不在”“身边的文学踪迹伴我成长”“身边的文学踪迹彰显六朝风流”等观点。

▲【教师下水示范】

探寻身边的文学踪迹

张国安

身边的文学踪迹何处寻?

身边的文学踪迹,可以在石头城墙上探寻。“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那一年,我还在省城师范学校读书。周末,我和小荷文学社的几个好友同去南京水西门外的“鬼脸城”采风。那里是一处古城墙,遭岁月烽火洗礼,饱经沧桑、千疮百孔、龇牙咧嘴,一如鬼脸,故称鬼脸城。我立在破残不堪的城墙前,夕阳将城墙的倒影拉得很长很长,一直拉到远处的水池里,犹如鬼脸照镜一般。这一切触动了我的心弦,于是我写下了诗歌《鬼脸城怀古》:

左氏春秋那只狼毫笔/化作一只秃尾巴狼/在蒿草更深处/舔着血淋淋的伤//面盆里的水/清了百年/浊了百年/投映你夕阳影里的青冢/青面獠牙/风化的垛口/龇牙咧嘴/你苦涩的笑容/一支滴血的铁镞/洞穿你的面庞//你矗立不动/似不朽的丰碑/恍惚中/你又走进战鼓声声/旌旗猎猎的烽烟/每一块砖石都激动得发抖/在秋天的风里/站成一座东方的造型……

就在这里,埋下了诗歌的种子,我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身边的文学踪迹,可以在秦淮河里探寻。“细柳夹岸生,桃花渡口红”,秦淮河水光潋滟,默默流淌千年,早已成为一条文学的河流,道不完江南的文采风流,《桃叶歌》《桃花扇》更是唱不尽才子佳人的爱情传说。从东晋的王献之和桃叶,到南明的侯方域和李香君……多少温婉和风骨都在默默流淌,令人感叹。正如南京诗人红烛在《桃花扇》中写的:

这把祖传的扇子/注定属于秦淮河的/秦淮河的桃花/开得比别处要鲜艳一些/你咳在扇面上的血迹/是额外的一朵/风是没有骨头的/而你摇动的扇子/使风有了骨头……

在这里,朱自清和俞平伯相邀泛舟河上,留下的同题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成为文坛佳话;在这里,诸荣会先生写下《秦淮河从我窗前流过》成为我心中的文学之源;在这里,文学的母亲河灌溉我的文学土地,形成我的文学支流。

身边的文学踪迹,可以在六朝烟水气中探寻。我曾在网红打卡地——天空之镜偶遇几位老人。攀谈中,我得知他们年轻时同在夫子庙做过三轮车夫。他们自那时开始,无论为生活奔波多么辛苦,都要抽出时间结伴而游,感受六朝烟水气。他们经常在老城南喝啤酒,吃地道南京菜,喝茶、吃瓜子。岁月悠悠,一晃就是一辈子。这一次,他们几位老兄弟说说笑笑,相约来到这里喝茶聊天,看看落日。不经意间,我听见其中一位老人说道:“家常茶中话家常,夕阳影里看夕阳。”这一幕不禁让我想起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的一段描述。

萧金铉道:“慎卿兄,我们还到雨花台岗儿上走走。”杜慎卿道:“这最有趣。”于是大家藉草而坐。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粪的,挑着两个空桶,停歇在山上。其中一个拍着另一个的肩头说:“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了。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水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杜慎卿笑道:“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一点也不差!”

是呀,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纵使跨越千年风雨,也仍然走不出风雅的氛围,就连寻常百姓的言谈举止,不经意间也会流露出六朝人文气息。

原来,文学的踪迹就藏在我们身边,需要一颗敏感的心灵和一双发现的眼睛。

/写作启示/

对于人生而言,你看过的每一处风景、读过的每一本书、写过的每一段话、遇見的每一个人都有用。对于写作来说,亦是如此。第一眼看到这道中考作文题,我的眼前一亮,心中一动。身为早年在文学之都——南京求学的人,那沧桑的古城墙、悠悠的秦淮河和浸染六朝人文气息的南京人纷纷从旧时光中向我走来。我的脑海中不自觉地浮现出曾经读过的书、遇见的人和写下的文字。胸中一股身为“文都人”的自豪之情奔涌而出,更是令我不能自已。

猜你喜欢

鬼脸踪迹秦淮河
母狮子的踪迹
缤纷“鬼脸”秀
为什么独角仙总是爱打架
森林里的“彩色踪迹”
一起做鬼脸吧
夜航
南京内秦淮河中段底泥的污染与再利用
老广州:“水城”的踪迹及风情
秦淮河水冷,战事几回伤
南京城与秦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