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织月夜鸣东壁

2022-05-30石润宏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22年11期
关键词:唐风夜光古代文学

亲爱的同学们,说起与我们关系密切,长久承载中华文化的昆虫,蟋蟀必是其中之一。人不论雅俗,几乎都对蟋蟀有着一种熟悉、亲近、喜爱的感情。著名诗人流沙河曾饱含深情地写道:“就是那一只蟋蟀/在《豳风·七月》里唱过/在《唐风·蟋蟀》里唱过/在《古诗十九首》里唱过……”今天,初初就带大家一起到《古诗十九首》里,去听一听蟋蟀的吟唱。

│动物名片│

蟋蟀(促织、蛐蛐)

科目:直翅目,蟋蟀总科。

特征:体长一般为1~2厘米,身体呈黑色或褐色,头大而圓,有较长的触须,身体呈圆筒形,后腿粗壮有力,能跳跃;常栖息在石缝、草丛、地洞里,夜晚出来活动,以植物的嫩芽或地下茎为食;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用途:入药;人工饲养做宠物。

│诗词赏析│

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本诗出自《古诗十九首》,是汉代一位不知姓名的诗人所作,主要传达了一种郁闷情绪。诗人怀念往日同学间的“携手”情谊,又因现在两人社会地位的悬殊导致友情破裂而感到沮丧。“昔我同门友”之前的诗句,写的都是季节轮转的景象,其实是在为下文的抒情蓄势铺垫。诗人的言外之意是:促织(蟋蟀)和蝉都应时节而鸣叫,年复一年,不会改变,可是“我”和“你”之间的友情,怎么没过几年就变质了呢?

│典故链接│

蟋蟀会在人类建筑的缝隙里生活,特别是比较温暖的地方,例如土灶的旁边,所以蟋蟀有个别称叫“灶鸡”。这种小虫子既然已经登堂入室了,我们的古人就难免会碰到它,自然也会写诗歌咏它。古代文学中较早出现蟋蟀身影的作品是《诗经·唐风·蟋蟀》,这首诗接连咏叹了三句“蟋蟀在堂”,表达了人们在堂屋里看见蟋蟀,于是感叹一年又快过完的心情。因为蟋蟀的叫声清脆响亮,又善于跟同类争斗,所以中国民间自古以来就有斗蟋蟀的游戏。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名篇《促织》,就讲述了与斗蟋蟀有关的故事。

主持人

石润宏,文学博士,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教师,主要著作有《古诗词里的动物植物》等。

猜你喜欢

唐风夜光古代文学
天气预报
古代文学圈中的“鄙视链”
有朝一日,夜光材料会照亮我们的城市吗?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纽约联合国总部和平雕像
树脂质夜光人造石的研制
咏费城自由钟
印象唐风
夜光衣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