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22-05-30

环境 2022年11期
关键词:银山金山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重要的发展理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不能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表面上看,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存在一定矛盾,但从根本上讲,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得以持续转化为金山银山。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绿色生态是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生态就会回馈你。良好生态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如果其他各方面条件都具备,谁不愿意到绿水青山的地方来投资、来发展、来工作、来生活、来旅游?只要能够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在某些地方,冰天雪地也能成为群众致富、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能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实践中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与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这三个阶段,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是发展观念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人与自然关系不断调整、趋向和谐的过程。

还要看到,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这样的自然美景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这种生态优势是金子换不来的。绿水青山还是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保障,是人民群众的共有财富。挣到了钱,但空气、饮用水都不合格,哪有什么幸福可言。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懂得机会成本,善于选择,学会扬弃,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要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切实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让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源源不断带来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思路一變天地宽,我国不少地方通过发展旅游扶贫、搞绿色种养,找到一条建设生态文明和发展经济相得益彰的脱贫致富路子。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认识和行为的偏差。比如,有的认为生态环境基础脆弱,发展不可避免会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发展要宁慢勿快,否则得不偿失;有的认为为了摆脱贫困必须加快发展,付出一些生态环境代价也是难免的、必须的;有的地方出现了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割裂开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做法;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对生态环境保护蕴含的潜在需求认识不清晰,对这些需求可能激发出来的供给、形成的新的增长点认识不到位,对把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路径方法探索不深入的问题,一定要从思想认识和具体行动上来一个根本转变。

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就是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保护不好,最终将葬送经济发展前景。生态环境投入不是无谓投入、无效投入,而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只有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 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给有的地方去掉紧箍咒,生产总值排名即便有所下滑,但在绿色发展方面搞上去了,在治理大气污染、解决雾霾方面作出贡献了,那就可以挂红花、当英雄。反过来,如果就是简单为了生产总值,但生态环境问题越演越烈,或者说面貌依旧,即便搞上去了,那也是另一种评价了。

我们强调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不是不要发展了,而是要避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摒弃过去那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做法。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印在脑子里、落实在行动上,绝不能有保护、袒护、维护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绝不能口头上高唱绿水青山、背地里大搞“黑色增长”。要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促进绿水青山更好转化为金山银山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必须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加强生态保护补偿,因地制宜壮大“美丽经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效益。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明确产权主体。坚持资源公有、物权法定和统一确权登记的原则,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以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统一进行确权登记,清晰界定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划清所有权和使用权边界。丰富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类型,合理界定出让、转让、出租、抵押、入股等权责归属,依托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明确生态产品权责归属。

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通过政府对公共生态产品釆购、生产者对自然资源约束性有偿使用、消费者对生态环境附加值付费、供需双方在生态产品交易市场中的权益交易等方式,构建更多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市场体系,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

全面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自然生态是有价值的,保护自然就是增值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过程,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就应得到合理回报和经济补偿。要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加快健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分类补偿与综合补偿统筹兼顾、纵向补偿与横向补偿协调推进、强化激励与硬化约束协同发力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完善分类补偿制度,加强补偿政策的协同联动,统筹各渠道补偿资金,实施综合性补偿,促进对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加大对森林、草原、湿地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形成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良性局面。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補偿机制。统筹运用好法律、行政、市场等手段,把生态保护补偿、生态损害赔偿、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等有机结合起来,协同发力,有奖有惩,决不能边拿补偿边污染。

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要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和发展能力,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产业化、乡村振兴协同推进。发挥农村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乡村流动,通过改革创新,让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把农民组织起来,面向市场,推广“公司+农户” 模式,建立利益联动机制,让各方共同受益。推动工商资本、科技和人才“上山下乡”,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群众,大力度实施易地搬迁工程,让他们到有利于发展的地方发展,使原来居住地的生态得到改善修复。

(本文选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一书)

猜你喜欢

银山金山绿水青山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
抢险当金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翠挂金山
RIGIDITY OF COMPACT SURFACES IN HOMOGENEOUS 3-MANIFOLDS WITH CONSTANT MEAN CURV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