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或将重返月球,登月选址有何讲究

2022-05-30吴季

科学大众(中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水冰登月南极

吴季

如今,距离人类最后一次从月球上离开,已过去了50 年,人类再也没有去过月球。2004 年,美国政府在其新的空间探索计划中提出重返月球,并以此为跳板实施载人登陆火星计划,宣告了其重返月球计划的再次启动。2017 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式启动了阿尔忒弥斯(Artemis)计划,该计划旨在于2024 年实现人类重返月球。最近备受关注的“太空发射系统”(SLS)重型火箭,则是美国重返月球计划的关键一步。

月球南极登陆,有好处也有不利因素

与阿波罗计划不同,阿尔忒弥斯计划准备在月球的南极着陆。近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了月球南极附近的13 个预选着陆区。之所以选择南极,主要有3 个原因。

第一,在月球南极存在一些常年无法被阳光照到、永久黑暗的陨石坑。经过雷达回波探测,科学家判断在这些陨石坑底部可能存在水冰。如果科學家的推断被证实,这些水冰不但可以支持未来人类月球基地对用水的需求,还可以通过电解水提取氢气和氧气,为火箭发动机提供燃料。

要知道,从月球上生产燃料为飞船加注,比将这些燃料从地球上带过去要便宜得多,可以大大降低人类探索深空的成本。

第二,月球南极能够被阳光照射到的高地,可以连续获得太阳光的照射,每年的连续光照时间甚至可达10 个月,不存在月球低纬度地区长达14 个地球日的月夜。

第三,由于连续光照,该地区的温度变化不大,不像在月球低纬度地区,昼夜温差会超过250℃。这可以大大降低研发载人登月设施的技术难度。

尽管如此,降落在月球南极并在那里建立人类科研和生活基地,也存在着很多不利的因素。首先,那里没有平坦的月海,多高山峡谷,降落、起飞都会十分困难,因此对着陆时机的要求很高。一旦错过原定着陆点,下一次着陆能找到另一块平坦的备选着陆点的可能性很小。其次,高地上平坦的活动空间不多,也不利于载人月球车的移动。此外,可能保存有水冰的永久黑暗陨石坑底部见不到阳光,探测水冰的探测器和挖掘机械的能源必须由位于高地的基地供给,因此基地到坑底的能源输送需要额外的基础设施,必须事先建设好,才能进入水冰的提取和燃料生产阶段。

克服寒冷月夜后,月海或更适合建基地

相比之下,如果将载人登月和以后基地建设的地点选择在月球北纬、中纬度等靠近零度经线的月海中,除了没有南极那样的水冰、月夜能源需求高和昼夜温差大,其他方面都是优点。比如,月海中地势平坦,非常适合飞船的起飞和降落,也方便载人月球车的长距离行驶,扩大了人员活动的范围。此外,月海的月壤中有大量的氧化物,通过还原法也可以提炼出液氧燃料,只是复杂度比从水中提取要高,要消耗更多的能源。而且在不远的未来,一旦相关技术成熟,还可以从月海的月壤中提取核聚变燃料氦-3。

在中纬度的月海中着陆,最大的困难是要克服长达14 个地球日的寒冷月夜。不过,目前有很多相关研究工作正在展开,目的是为解决月夜问题提供可行的方案。比如,在月日高温时,将月球表面的大量热能存储下来,在月夜期间慢慢释放;利用月壤中的硅就地建造大面积、高灵敏度的太阳能帆板,使其在月夜期间也可以利用地球对太阳光的反射光,产生一定量的电能;在月球轨道上布设带有太阳能反射镜的月球卫星,将太阳光反射到基地的大面积太阳能帆板上进行发电。当然,如果小型、安全的核能发电站能够尽快突破其关键技术,就可以更容易地解决中纬度月球基地的月夜能源需求问题。

至于人员的生活用水,似乎并不是很大的问题。因为根据地球轨道空间站发展出来的循环利用技术,水的循环利用率可以达到约90%,再加上不断从地球向月球进行少量的水补给,人员的生活用水是可以得到满足的。

综上所述,除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在关注的月球南极着陆方案,在月球北纬、中纬度地区的月海中建立载人登月基地,也已受到越来越多相关机构的关注,并已开始布局多项研究。

伴随着各项登月计划的实施,人类在近期重返月球的目标一定会成为现实。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举措,也是我国载人航天计划发展的必然选择,伴随着中国地球轨道空间站任务建设的完成并进入应用阶段,中国也开始论证下一阶段的载人航天任务,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载人登月。中国人登上月球的梦想,也会在不远的未来变为现实。

猜你喜欢

水冰登月南极
严水冰
人类最后一次登月
我有一个“登月梦”
我去南极能住哪儿
来到南极要补课
登月50年:何日与君再相见?
月球两极确有水冰
南极大逃亡
月球极区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 size and economic grow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