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美术课堂中学生创作能力提升路径探索

2022-05-30梁燕萍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提升路径初中美术

梁燕萍

摘   要:初中是培养学生创作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即通过深入鉴赏作品、延伸课外活动、优化评价方式,从创作审美、创作灵感、创作信息三个方面为提升中学生的创作能力提供有效指导。

关键词:初中美术;创作能力;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32-0056-02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下,美术学科的重要性经常被忽视,因此难以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且教师经常将美术教学局限于简单的美术欣赏、临摹,并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美术创作方法中,这使得学生缺乏自由创作的空间,所以也不利于学生创作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创作环境,以让学生在自由的美术创作中激发自身的创作潜力。

一、深入鉴赏作品,提升创作审美

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学生或在创作前需要思考很久或无从下笔,这都是较为常见的现象。教师在这种时候不应强硬地让学生创作美术作品,而应引导学生先从基础的美术技能开始练习。美术的基础是审美教学,因此教师应带领学生深入鉴赏优质的美术作品,并借助作品鉴赏让学生了解创作者的意图和思想,感知作品中的内涵,如此可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积累美术创作素材,然后再将其审美能力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初中生对传统美术作品了解较少,因此教师在进行“情景交融的山水画”鉴赏教学时,采取了层层深入的鉴赏教学方式,以让学生逐渐沉浸在鉴赏氛围中。即教师先以自然旅游为话题进行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讨论对旅游的见解。然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大自然的风景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后教师再由此引入对中国山水画的鉴赏,包括《游春图》《鹊华秋色》《溪山行旅图》等,这些作品分别代表了不同朝代的山水画风格。在鉴赏《游春图》时,教师向学生提问,以引导学生从画面整体、画面构成要素、画中笔触和色彩等方面逐步进行细节化鉴赏。然后学生回答问题,了解作者“澄怀味象”的审美命题,并学会利用生活素材进行创作。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创作,其创作内容包括学校的树、公园的游船、家里的花盆等,如此可使创作要素更为丰富,审美取向更为多元化,取得了理想的鉴赏教学效果。

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开展鉴赏教学,提升了学生的鉴赏水平、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为学生的美术创作也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延伸课外活动,启发创作灵感

初中美术学科受到其他主要学科的影响,课时较少,因此仅在课上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美术创作比较困难。美术创作需要时间和环境等条件的配合,才能保证创作质量。所以美术课堂应具有较强的延伸性,即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活动中,如此可使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提升創作能力。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亲近生活、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如此可启发学生更多的创作灵感,并促使学生将课外活动中获得的感知和见解用创作表现出来。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资源,拓展学生的艺术眼界。

在美术创作中,外出取材是较为有效的方式,并能有效激发创作者的灵感。因此教师在讲授“科学、艺术考察活动”一课时,会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开展课外活动,即观察校园内的秀岩傅公祠,并引导学生研究该祠堂的建筑结构、建筑风格、装饰工艺等。学生对本节较为新颖的美术课堂充满兴趣,因此都够能仔细地对建筑进行研究。有学生拿出相机拍摄照片,有学生利用绘画进行记录,还有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这间中西合璧的祠堂。在取材时,教师可定期召集部分学生集合,让其谈论自己在取材中的发现,并分享经验给其他学生。学生在取材完毕后应立即在原地开展创作,而教师则在一旁巡回观察,不去干预学生,如此可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创作环境。

教师充分利用校园内的自然环境,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既能提升学生的取材效率,又能在观察和谈话中启发学生更多的创作灵感,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

三、优化评价方式,增强创作信心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其心理呈现不稳定状态,可能会比较敏感。因此,初中美术教师要对美术评价方式进行优化,以主动迎合学生的心理特征。美术创作本身没有对错可言,因此不应该使用片面的分数、等级等对其进行评价,而应该采取更为人性化和开放的评价方式。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增加正面评价的比例、调整评价顺序、改善评价用语,肯定学生的优点。同时也要让学生正视自身的不足,然后在激励中增强其创作的信心,由此可使其主动提升自身的创作能力。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对评价方式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在“校园风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学习透视的基本规律,即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建筑,或者自己在生活中常见的建筑进行创作,并最终创作出透视正确的作品。为减轻学生的枯燥感,教师可在其中穿插景点欣赏和校园变迁史介绍环节,如此可维持学生的学习动力。待学生完成建筑画的创作后,教师可组织全体学生投票,以选出获得最佳绘画奖、最佳创意奖、最佳科技奖等的作品,并对其进行口头评价。教师应采取先扬后抑的评价方式,即先细数作品的优点,然后再委婉地指出不足之处。对美术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应重点对其结构和细节进行评价;对美术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应重点对其内容和要素进行评价,并附加鼓励性的话语。每位学生听完教师的评价后,都表示获得了满足感和一些启示,由此可见课堂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教师在评价中设置了丰富的奖项,并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以挖掘学生作品中的优点。如此既能增强学生的创作信心,又能促使学生创作水平不断提升。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创作能力成为综合型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因此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美术技能,还要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以让学生产生对美术的强烈追求和向往,如此可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产生持久性影响。

猜你喜欢

提升路径初中美术
搭建高效的劳动就业教育平台提升就业管理水平
试论当代大学教师文化素养及路径提升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