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砂陶刻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结合

2022-05-30李茜婻

家长·下 2022年11期
关键词:紫砂陶紫砂壶美术

李茜婻

紫砂陶刻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且有着各种各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各类紫砂陶刻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彰显了中华儿女的审美观念。紫砂陶刻可以说是民间的传统艺术,为了使其不淹没于时代的洪流中,有必要探索出一条有效的传承路径。在小学的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入紫砂陶刻艺术,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与内涵,同时也能让学生对我国民间传统艺术有所了解,并对此产生兴趣,从而发扬继承紫砂陶刻艺术。本文就此展开相应的讨论与研究。

一、紫砂陶刻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美术课堂的教学与各类文化艺术之间,可以说是都有着一定的关联。但紫砂陶刻艺术有着独特的一套艺术体系,是民间传统手艺与艺术之间的结合所产生的。也正是因为紫砂陶刻的这种固定的属性,使其本身便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文化内涵,再加上我国是主要的发源之地,更具优势与教育意义。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合理科学地将紫砂陶刻相融合,对整个的教育而言是十分具有意义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对对美初步感知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

除此之外,紫砂陶刻属于我国传统文化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而如今,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使国人只看到眼前新鲜的事物,而将我国的传统文化抛之脑后,这对我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尤其是我国青少年,他们从小就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而我国本土文化的熏陶相对缺乏,就可能会缺失民族归属感以及自我认同感,这将严重影响我国未来的发展。因此近几年,我国开始大力宣扬、呼吁人们关注自身的传统文化,并努力将其保护、传承下去,紫砂陶刻便是属于其中一员。我们经常能够在紫砂壶上看到它的身影,但随着制造业的大力发展,许多手工生产都被机器所取代,唯有紫砂陶刻这一类艺术,仍旧坚持着手工制作,默默地将传统文化精神传递给我们,急需得到挖掘、保护和传承。所以,将紫砂陶刻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不仅能保护、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民族归属感以及自我认同感。

二、紫砂陶刻的历史渊源

紫砂陶刻是依附于宜兴紫砂壶上的一种装饰艺术技法,宜兴紫砂壶本身便具有材质美、造型美,紫砂陶刻的加入,无疑使其锦上添花,同时对宜兴紫砂艺术整体地位的提升与发展,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紫砂陶刻以刀为主,在紫砂的坯体上以书法或者是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属于传统手工技艺,和紫砂壶一样,都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紫砂陶刻最早出现于明代万历年间,著名的紫砂艺人时大彬在壶底用刀刻上了自己的名字,可以说是紫砂引入陶刻艺术的一个开始。而紫砂陶刻真正是以中国书画的形式展现的,由清代年间陈曼生等人在紫砂壶上刻绘了书法、诗词文、绘画,且不管是与整个紫砂壶的融合,还是与之创作主题的联系都十分贴合,从而使紫砂壶的文化艺术品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当时受到了许多文人雅士的喜爱与追捧。不仅带动了紫砂壶自身的发展与提升,同时也使世人认识到了紫砂陶刻的艺术价值,紫砂陶刻也因此而发展、兴盛了起来,在紫砂壶艺中也有了“壶随字贵、字随壶传”的说法。

其实,早在远古时期,前人们便将一些事情记录在石碑上,后称之为是篆刻艺术。在西安以及北京,都留存下来了许多历史经典的篆刻,让世人们看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这同时也是我国中华民族闪耀光辉的文化历史。正是因为这些丰富、经典篆刻艺术作品,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优秀的雕刻范例,如陈曼生便是著名的篆刻家、紫砂艺术家,他便将两者充分地结合在了一起,用刻刀在紫砂壶上打开新世界的大门——紫砂陶刻艺术。如今的紫砂陶刻,风格千变万化、各具特色,更加突显了创作者自身的风格特色,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诞生了许许多多经典、优秀的作品,也出现了新的题材、新的领域,使紫砂陶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

三、紫砂陶刻进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紫砂陶刻是一门融合了人文、绘画、书法、雕刻等的综合性艺术,因而,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都能够得到培养。紫砂陶刻并不是简单的刻画两笔这么简单的过程,而是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到紫砂陶刻的起源与发展,从而使学生在刻画的过程中彰显自己的能力与情感,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接下来,笔者便主要就紫砂陶刻进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一)传承、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归属感

为了避免学生受到外来文化过多的影响,在课堂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将传统文化的内容引进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紫砂陶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着不可小觑的地位与影响,其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紫砂陶刻并不像一些其他较为古老的艺术看不见、摸不着,其是能够真实感受的,并且没有機械制造那样冰冷、毫无情感,而是全靠手工艺人手工制作的,在他们双手的温暖下,饱含了人文情感。因此,通过对紫砂陶刻的学习,学生还能了解手工艺人在当今时代下生存下去的艰辛与不易,也能从众多的紫砂陶刻作品中感受到手工艺人所赋予其中的人文情怀与思想内涵,他们不只是单纯地创作,更是融合了思想与情感,为能够将其传承下去,他们付出了许多心血与汗水,从而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激发他们心中的民族归属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以往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或许都只是让学生简单地临摹,并不会深入讲解其中的技巧,因此对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便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而紫砂陶刻对动手操作的能力要求较高,且是用刀来进行雕刻的,不像笔一样用起来得心应手,因此更加考验制作人的手工技巧。除此之外,制作人还要具备一定的耐心以及艺术审美能力,才能够完成一副优秀的紫砂陶刻作品。小学这个阶段,学生的心性还不是很成熟,粗心大意也是常有的事,而制作紫砂陶刻便能很好地磨炼学生的心性,锻炼他们的耐心以及细心的品质,帮助学生戒骄戒躁,为其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与此同时,其对学生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自然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紫砂陶刻艺术的学习,对学生整体学习的态度与心性都具有很大的帮助。

(三)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于紫砂陶刻艺术,拥有扎实、基础的技术手艺是远远不够的,而想要打造出新颖、具有特色的作品,便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创新是任何事物源源不断发展的动力,是十分重要的。也正是因为紫砂陶刻艺人具备这一项能力,才使紫砂陶刻得以发展至今,成为数不多留存下来的传统技术工艺。因此,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待开拓,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紫砂陶刻艺术的学习,来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良好的开发,这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方面,还是其发展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总之,将传统文化艺术中较为重要的紫砂陶刻艺术融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不仅能传承、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也能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要将其科学、合理地运用于美术课堂的教学中。

四、紫砂陶刻运用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紫砂陶刻课程体系,提高教师整体的师资水平

无论是哪一门课程,它都有自己的一套课程教学体系,因此,在紫砂陶刻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前,不管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要对此进行一个完整的规划。比如,课程内容的规划、课程评价体系的制定、课程目标的设立等,这样才能在正式运用的时候,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开展与实施流程,才能更好地发挥紫砂陶刻的作用,为整体的教学带来更大的帮助。再者,紫砂陶刻艺术的加入,虽然大部分都是以手工技艺来完成的,但是也需要一定设备的支持才能最终定型,完成作品。所以,学校应为紫砂陶刻课程教学提供充足的设备数量以及制作材料,确保紫砂陶刻课程得以开展。否则,单凭教师一人的讲解,是无法起到任何成效的。

除此之外,紫砂陶刻融入美术课程教学之后,对于美术教师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了。教师不仅要对此方面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与认识,更要在手工技术方面有所提升。所以,学校便可以安排教师进行进一步的深造与培训,比如,在暑期的时候,可以带领教职工们一起深入紫砂陶刻的原产地——宜兴,去学习感受那边的风土人情,去亲自动手操作,学习其中的技巧,饱含充足的知识储备含量。这样在课程开展与实施的时候,不再单纯地依靠网络上的资源,教师将有更多的想法与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能够学到的也更多,这同时也是一种对紫砂陶刻艺术的传承与弘扬。

(二)解读紫砂陶刻艺术,促进学生对其文化的理解与学习兴趣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入紫砂陶刻艺术之前,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让学生对这一艺术形式有所了解和认识,从而才能在之后实践操作时更好地开展与实施。否则没有任何契机便直接引入,未免显得过于生硬,学生接受起来也较为困难。因此,教师便要对此作出一定的引导,一方面让学生对紫砂陶刻艺术能够有一个表层上的了解,另一方面也由此激发学生对紫砂陶刻艺术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为之后深入的教学打下基础。

教师在讲述紫砂陶刻艺术的时候,可以先为学生提供一些紫砂陶刻作品的图片,以精美的雕刻、精细的手工等各种精美的画面来吸引学生的眼球,简单介绍其中的工艺技巧,然后再以纪录片等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手工艺人在制作紫砂陶刻作品的过程,理解一副完美作品背后所付出的诸多时间与不易,再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关紫砂陶刻艺术的文化资料,使学生的了解与认识能够更进一步。通过对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在脑海中对此也有了一个简单的认知,产生想要深入探索下去的欲望与兴趣。在下次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雕刻,更好地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紫砂陶刻艺术课程教学的开展与实施,从而取得一个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

课程内容的学习要紧密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开展紫砂陶刻艺术教学时,教师要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紫砂陶刻艺术是紫砂壶艺当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装饰体系,而紫砂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茶座上必不可少的常见茶具,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教师便可以借此契机来开展相应的教学。

饮茶是我国长久以来的传统习俗,因此,家家户户中都必备一套茶具,而紫砂壶则是人们的首选茶具。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半成品的紫砂壶,以“团圆”为主题,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自己心中所向往的团圆景象,从而将其雕刻呈现在自己的作品中。最后将自己所完成的作品送给自己的家人,或是留作纪念。这样不仅很好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拉近了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学生对紫砂陶刻的应用也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如今的时代下,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相伴而生,快消文化越来越盛行,传统文化急需传承。身为我国的公民,更应该肩负起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使之得以源源不断地发展下去。而紫砂陶刻艺术可以说是众多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中别具特色的一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因而,将其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对整体教学目标的达成,还是对学生个人自身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小学生学习、认识传统文化,从而由衷地散发出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與发展,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兴盛发扬起来,社会文化氛围也得以变得更浓厚。与此同时,紫砂陶刻的融入,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创作性思维等各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能为学生之后更长远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左毓红)

猜你喜欢

紫砂陶紫砂壶美术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创意美术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