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教情学情交集 推动中职语文体验式学习

2022-05-30谢华强

成才之路 2022年17期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学情语文教学

谢华强

摘要:体验式学习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互动、情感交流和合作提升,是利用学生的体悟和感受引领学生学习的方式,能够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教师在中职语文教学设计中要做好教学研究工作,关注教情、学情交集,布置话题讨论、情感诵读、演绎展示、读写结合、延伸阅读等体验性学习任务,组织学生在实践性操作中建立学科认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教情;学情;体验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7-0064-03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科教学秉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积极推进创新实践,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环境,推进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进程。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存在一定差距,教师在教情和学情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实际进行设计,开展更多体验式学习活动,如话题讨论、诵读体验、课堂演绎、读写操作、延伸阅读等,都能够使学生在亲身感知中建立学科认知。

一、组织讨论,启动体验式学习引擎

教师在深入研读教材内容之后,设计一些讨论话题,组织学生课堂辩论活动,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体验,使学生有感而发,在互动交流中达成学习共识。

1.整合阅读问题

阅读讨论需要话题的支持,教师在话题设计中,要对教材内容做深度剖析,还要对学生学习基础做具体调查,形成文本、生本思维的多点对接,建立讨论支点。整合阅读问题,教师不能一味借用教辅材料中的内容,而要进行深度分析,自行设计话题,或者是征询学生意见,投放适合的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深入讨论,使学生在广泛交换意见的基础上达成共识。例如,教学《我的母亲》时,教师在学生阅读学习之前,可设计一些阅读思考问题:作者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其母亲给他带来哪些影响?学生根据问题展开深入阅读,主动展开互动交流。经过自主阅读学习,学生对问题有了清晰认识。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质疑性阅读,找出阅读疑惑。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作者讲述了一些生活琐事,这样设计是不是有些啰唆?作者母亲有坚强的个性,从哪些方面展示出来的?教师以问题展开教学,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能够使学生形成真切的学习体验。

2.组织阅读辩论

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会出现一些意见分歧,教师抓住学生的个性认知,让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形成话题辩论活动,能够带给学生丰富的学习体验。组织课堂辩论时,教师要根据话题讨论实际做出安排,可以是小组自由辩论,也可以是小组之间对抗性辩论,还可以是班级集体辩论。例如,在教学《我的母亲》时,教师投放辩论话题:作者母亲的性格是勤劳、热情、善良、坚强、感情内敛而深厚,有人认为这样归结前后有冲突,你如何理解“热情”和“内敛”呢?学生接受话题后给出自己的个性理解。有学生认为:这并不矛盾,情感内敛是指内心深处的情绪不轻易表达出来,而热情开朗是指待人接物很开明敞亮,说的本不是一个概念。也有学生认为:这些关键词有矛盾的地方,因为人的性格不是单一的,这样矛盾的设计也没有不妥的地方。

二、创新朗读,调度体验式学习情感

情感性朗读给学生带来的学习体验更为真实。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应及时传授一些诵读方法,使学生能够产生情感共鸣。

1.示范诵读引导

教师掌握学生的诵读情况,才能进行针对性指导。教师可进行示范诵读,让学生进行仿读,也可借助多媒体播放配乐诵读音频材料,还可以组织学生做演示性、示范性朗读,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更为鲜活。例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以饱满的情感描绘故都秋色的个性,将客观色彩和主观色彩相融合,为读者带来更多阅读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先做示范诵读,并提出聆听要求:诵读的前提是把握文本情感基调,注意体会情感的表达,适时进行仿读训练,细心领悟“形散神聚”的特点。学生根据教师引导进行聆听和仿读,逐渐掌握文本主旨要义,对文本内涵展开深入解读。教师在诵读展示时,要充分考虑學生实际,有意识地进行导读,还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诵读展示活动,使学生形成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2.传授诵读方法

学生对角色诵读、情感诵读存在一些认知短板,教师对此进行理性分析,对学生诵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诵读的不足,并及时改正。部分中职学生对诵读方法欠缺了解,因此教师不仅要做示范,而且要针对性传授诵读方法:诵读时,语气、语调、语速有讲究,抑扬顿挫更要关注,不能单纯追求声音响亮,还要讲究停顿、节奏、情绪表达。例如,在教学《故都的秋》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诵读,然后组织学生做互评,对学生的诵读情况做个性点评,对存在的问题做纠偏处理,适时做出方法指导:作者深情回顾,写出心底的感受,诵读中要有所体现,需要调整语气,在节奏、停顿、音变等方面做出设计,不能用一种固化的腔调朗读。作者是学者,要展现出深刻、成熟、老练的一面,注意语气的调整。学生主动矫正语气,从情绪角度进行设计,突出其情感变化。教师借助示范诵读、方法传递等手段做具体指导,为学生规划清晰的学习路线,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更为丰富。

三、投放演绎,强化体验式学习感知

教师借助角色诵读、课本剧创编活动,组织学生展开创意性演绎,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1.创编演绎内容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本剧创编活动,可以给学生更多学习上的挑战。故事性文本非常适合进行课堂演绎活动,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合作对相关角色和情节进行设计。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延伸思考,在创新设计中完善脚本。在学生进行课本剧创编时,教师应给予一些具体指导,让学生在创编过程中实现学科认知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项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性阅读,在学生了解基本情节之后布置课本剧创编任务:小说情节众多,选择其中一个片段,创编成课本剧脚本,参与小组选拔活动。学生对课本剧创编学习任务比较感兴趣,都能够积极响应,主动展开构思和创编。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之中,对学生课本剧创编情况进行观察,并给予一些建设性的意见。经过不断修改,学生可以顺利完成课本剧脚本创编任务,进入到小组选拔环节。教师借助课本剧创编任务展开教学,能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挑战,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

2.创新演绎形式

课堂演绎形式众多,教师需要做科学筛选。角色诵读、故事讲述、小品演绎、综合表演等,都是比较常见的形式。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演绎活动,使学生在体验中产生学习兴趣。即便不参与表演,学生在观看表演过程中也能够获得一些学习体验,因此教师要确保课堂演绎活动顺利展开。例如,在《项链》的演绎任务设计中,教师打破了传统做法:自行组建表演团队,2人~3人最佳,对课本剧脚本进行研究,然后进行演绎,并利用手机制作成视频,提交到微信群,让同学通过网络观看。学生平时经常看小视频,自然对制作视频的任务更感兴趣,立即开始演绎活动。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演绎情况,并及时进行技术指导,要求学生准确表现人物个性。让学生借助手机拍摄视频,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演绎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

四、读写结合,促进体验式学习内化

读写结合是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训练形式,学生从阅读中获得的学习体验可以应用到写作中,而在写作中获得的感悟又有利于深入理解阅读文本内容。因此,教师要做好引导和评价,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促进学习体验的内化。

1.设定读写任务

读写结合形式灵活多样,教师要有创新意识,生活写生、网络写作、阅读反思、读书笔记等,都是可以选择的形式。如果能够推出一些网络读写任务,开展网络交互活动,学生获得的学习体验会更丰富。例如,《荷塘月色》的语言精美、情感浓重,是语言鉴赏的好素材。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鉴赏时,可以给学生投放读写任务: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学习虚实结合的写法,自行选择描写对象,进行一次仿写,准备参与课堂交流活动。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阅读,并进行仿写。在课堂展示交流环节,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诵读、互评、选拔、推荐活动,将仿写训练推向高潮。

2.升级读写评价

对学生读写情况进行评价时,教师可结合自评、互评,让学生从读写评价中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教师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的读写过程和体验,能够对学生形成心理触动,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例如,在《荷塘月色》的读写任务展评环节,教师先要求学生做自评,讲述思考过程,介绍一些读写经验。学生大多没有自评的经历,显得有些紧张。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读写角度选择、读写语言运用、读写结构安排等角度进行自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在互动评价环节,教师也可以设定评价角度,让学生进行对应思考,给出评价。教师利用自评、互评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能使学生更好地汲取他人的优点,认识自己的不足。

五、延伸阅读,培养体验式学习习惯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为,教师鼓励学生做延伸阅读,完成课内课外阅读对接,可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

1.引入线上阅读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网络展开课外阅读,能够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在设计阅读任务时,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水平以及兴趣爱好进行,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阅读《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后,学生对其中的人物印象深刻,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网络阅读:《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大家不妨利用网络展开信息搜集,找到一些关于《红楼梦》鉴赏方面的文章,特别是对“林黛玉进贾府”的鉴赏内容,可结合课文进行对比阅读,体会专家学者的鉴赏和解读角度,准备参与班级阅读鉴赏讨论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很多学生会主动展开网络交互活动,对个性理解进行具体交流。线上阅读有广阔的空间,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教师进行针对性设计,其助学效果自然更好。

2.鼓励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素材浩如烟海,教师阅读提示有针对性,才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为实现课内课外阅读的多点对接,教师需要对课文进行深入研究,圈定课外阅读素材,让学生展开融合性阅读,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例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推出小说人物鉴赏活动,要求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人物做重点介绍,并具体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教师在学生阅读学习过程中,可传授一些鉴赏方法,或对描写方法做提示,使学生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认知更为完善。

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创新设计,组织学生参与体验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然进入到学科核心,展开创意性学习和探索,在不断体验中完善学科认知,在不断探索中提高能力。中职学生思想比较活跃,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诉求进行设计,能够使学生产生更多学习动机,满足学生成长要求,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许文霞.中职语文探究体验式教学的基本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 2019(06).

[2]唐荔琴.多元体验: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引领[J].现代语文, 2016(09).

[3]朱真彬.让体验式教学在中职语文课堂落地生根[J].现代职业教育,2018(25).

[4]端木玲玲.中职语文体验式教学的实施路径[J].江苏教育,2014(48).

[5]張香来.中职语文“学与教”的变革及反思[J].职业,2020(09).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rsection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to Promote the Experiential Learning of Chines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Xie Huaqiang

(Puche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Nanping City, Fujian Province, Pucheng 353400, China)

Abstract: Experiential learning focuses on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interaction,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in the classroom. It is a way to us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feelings to guide students learning, and can fully reflect the student-oriented teaching principle. In the Chinese teaching desig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eachers should do a good job in teaching research,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rsection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rrange experiential learning tasks such as topic discussion, emotional reading, deductive display, combin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and extended reading, organize students to establish subject cognition in practical operation, mobilize students initiative in learning Chinese and cultivate students Chinese literacy.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school;Chineseteaching;teachingemotion;learningsituation; experientiallearning

猜你喜欢

体验式学习学情语文教学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对初中英语教学中体验式学习应用的几点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